顏亨隨

顏亨隨成家後,夫妻勤儉過日子,後來於南嶺窯場自己創辦利益瓷廠。 1930年代後.則較多設計大件產品,如lO多時大瓷盤等。 1954年春,顏亨隨參加三班(泗濱)瓷業牛產合作社,後轉為三班公社瓷廠。

顏亨隨(1899―1982年)字聲追。福建德化縣三班泗濱人。民國時期陶瓷工藝家、經營家,南嶺窯場利益瓷廠主人。
清光緒廿五年(1899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顏亨隨出生於德化三班泗濱村。祖輩極貧。父顏登台(1850―1909年),字思桃,青年時期無法成家,至30多歲才與羅氏仍娘(本縣高�人,1866―1938年)結婚,故遲於得子。他一生靠挑運瓷器至永春、仙遊或近程腳力運輸收入餬口;勞累逝去時亨隨圮弟3人尚幼小,由母羅氏撫育成人。顏亨隨童年無法入塾,其後能初通文字,系聰明自學所得。他8、9歲即到窯場乾雜活,10多歲開始拜師學習制瓷,經3年學徒後才領到微薄工資。其後,長期在南嶺窯場打工為生。
顏亨隨聰明勤巧,在長期瓷工生涯中學會造刑設計、配方、模具製作、裝窯燒成等全流程工藝技術。善於處事為人,得村中耆老稱許,獲鄰村碩傑鄉紳鄭揚衿器重,以愛女作娘配其為妻。
顏亨隨成家後,夫妻勤儉過日子,後來於南嶺窯場自己創辦利益瓷廠。他經營有方,手藝精巧,寓有開拓意識,善於探索社會消費者需求,不斷創新設計出各種具有特色的新產品,在陶瓷市場上獨樹一幟,暢銷國內外。1930年代期間,曾先後設計生產一些精巧小件日用器刪與實用陳沒小工藝品。如一種當時叫“洋碟”的產品,碟子邊緣分別刻以水波、蓮瓣或大小弧線翻轉變化連結而成的不同紋樣,用白度高的瓷質製成,瓷質高潔,造型別致,再由瓷彩名師顏傳春畫以各種花卉及蟲鳥魚蝦小動物,加飾金線,成為獨家產品,物美價優,長期暢銷。有次曾以兩擔“洋碟”到永春售得銀元200多元,堪稱當時少有的昂貴高檔瓷品,被閭里夸為:“白銀整擔挑回來!”其佳話一直傳頌至今。後又設計出一種女人梳妝用的小巧玲瓏的“油盒”。其造型略呈橢圓形, 盒蓋上正中堆飾梅花蕊作提鈕,提鈕四周鑿多個小孔,盒內可裝梳妝用油,盒蓋小孔裝棉花搓成的小條條置人盒內浸泡油中。女人梳妝需用油時,一手提起盒蓋,以另一手手掌觸沾滲飽油的棉花條條,使油沾滴掌上,然後塗抹於頭髮,既方便又節約用油,受到當時廠大女消費者的喜愛。該產品後來又分別設計為多種造型,堆雕各種不同雅致的飾物,更受青睞。其後又陸續設計出桃形印泥盒,各種特式的盞杯壺,小花盆等等。1930年代後.則較多設計大件產品,如lO多時大瓷盤等。隨著產品種類的增加與適應產品造型的需要,又改進加人匣缽,改龍窯為階級窯,不斷技術革新與產品創新、其產品大多親自精工製作, 只雇少量手藝好的技術協助,大件得意產品於底座蓋有“顏亨隨印”款識印記,據稱,他的多件作品曾於1940年代屢次參加省、縣有關陶瓷展評會獲獎。
他善於吸取外地先進經驗,積極改進生產工具,率先推廣使用石膏模型注漿成型制坯,改變傳統落後的土模成型制坯,提高工效與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種類。又設計改裝當時手拉轆轆車重要部件,將轆轆車木質立軸改用金屬立軸,改立軸瓷質套口為金屬套口,加快轉速提高工效。尤其是改進匣缽製作方法,改純手拉坯成型為半刀刮成型,提高工效、質量,減輕勞動強度。這一方法後來為南嶺窯場各廠家、作坊普遍仿效採用,並推廣至永春介福及仙遊等地窯場瓷廠。仙遊某窯場瓷廠特地請他去設計安裝與操作指導,使用後極為滿意,特贈與留聲機一台(當時稱高檔禮品),以示酬謝。
他又著眼未來,著眼公益,發動旅人綠化荒山,種馬尾松,保護環境,保護與培育燃料資源基地。
1954年春,顏亨隨參加三班(泗濱)瓷業牛產合作社,後轉為三班公社瓷廠。他入社後,擔任工藝師傅,傳藝授徒,進行科研實驗,將全套技術奉獻與集體。時屆花甲之齡,常親自到觀音岐等各採礦點選礦.作配方試驗。兒子清濫、清和在外工作寄回孝敬他的錢,他省吃儉用,捨不得花,卻甘於慷慨投入作試驗費。他到南京探望在那裡工作的長子清濫,在大街上專逛瓷店,並選購心愛的器件帶回,從其反覆玩賞中啟發自己的創作構思。他業瓷愛瓷,為瓷業奉獻一生。1950、1960年代,屢次被評為三班(泗濱)瓷業社、三班公社瓷廠先進生產者,並曾出席縣先進生產者代表會。
“文化大革命”禍劫期間,德化瓷業牛產被作為“資本主義”批判,1970年二班公社瓷廠被強令停辦。顏亨隨無限心痛地看著瓷廠關閉,回家休息。術幾瓷廠復辦,並遷建村中楓格,享隨時已70多歲高齡,仍閒不住,協助建窯工程技術監督.直至遷建就緒復產才真正在家休息養老。1982年8月亨隨病逝,終年83歲。他辭世時,瓷廠領導顏亨淑為其主持追悼會。
顏亨隨生前業餘文化生活豐富活躍,尤好南音,擅吹簫笛,古稀之齡仍登台演唱。原縣廣播站曾播放他的清唱錄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