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正亮

顏正亮出身於陶瓷之家,祖輩世代業瓷

正亮出身於陶瓷之家,祖輩世代業瓷。祖父顏兩儀(1864—1905),字聲經,一生彩瓷;祖母鄭仁娘(三班橋內人,1868—1942),隨夫飾瓷為業,丈夫早逝寡居,靠手中彩筆養育三子二女成人。父顏傳平(1897—1950),字在直,從國小手拉制坯成型工藝,長成後並研習裝窯、燒成、配方、彩畫與烤化,為當年南嶺窯場多面手之一;初始從藝打工,至1940年代初經營作坊自行燒制。母鄭勸(三班東山人,1903—1979),亦彩瓷一生。
正亮少時啟蒙於泗濱國小,因家境困難,未念完三年級即輟學隨父學瓷彩,14歲到南嶺窯場學制坯。1950年父去世後,與胞兄正曲、胞弟良象3人繼承父業,協力經營瓷坊,直至1954年參加三班(泗濱)瓷業生產合作社。當時,瓷業社為社員集體所有制,直屬縣手工業聯合社領導,經濟獨立核算。正亮年輕工作積極,凡事肯乾,1951年曾參加民兵組織及農村基層領導工作,先後擔任泗(濱)東(山)鄉新青團支部書記,三班(碩傑)鄉副鄉長等。1954年4月建立三班(泗濱)瓷業生產合作社時,正亮被推為理事會主任。同時,顏新楷、顏泉(女)被選為副主任,顏開榮、顏景扳等被選為理事。顏晉秩被推為監事會主任。在顏正亮為首主持下,共同帶領社員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公社化後,1960年代三班瓷業社歸屬三班公社,更名為三班公社瓷廠,正亮任廠長兼中共支部書記。副廠長先後有顏亨殿、顏義梓、顏正炎。1962年前後,正亮曾一度專職任廠黨支部書記,南顏亨殿任廠長。未幾,正亮復又任廠長兼廠黨支部書記。1970年極“左”路線大砍瓷業生產,三班公社瓷廠被強令停辦,正亮調任三班公社農械廠廠長兼中共支部書記,致一度離開瓷業戰線。未幾瓷廠復辦,由鄭金來任廠長,顏亨淑任副廠長。1983年,正亮又調回三班公社瓷廠,仍任廠長兼廠黨支部書記。1986年至1993年專職任黨支部書記。1993年後退二線任支委,直至1995年65歲,因騎腳踏車赴瓷廠上班途中遇車禍被撞左腿股骨折致殘,行動困難,才退下來休息。
正亮十一、二歲起從瓷,業瓷40餘載,熟諳彩畫、制坯成型、裝窯燒成、烤花等工藝。自1954年擔任瓷業社主任起,一生為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企業領班,嘔心瀝血,忘我操勞,不遺餘力。他帶領一班人共同主持經營三班瓷業社——三班公社瓷廠——三班瓷廠,社員、職工由1950年代100多人,1970年代發展至400多人,1980年代中期發展至500多人,原只燒制傳統日用瓷碗盤杯盞碟匙壺等內銷產品,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後期,先後發展有各種茶具、酒具、咖啡具,大小奶杯、龍壺龍杯、花瓶花盆花插,觀音、彌勒瓷雕佛像,龍、虎、獅、象、雞、鵝、孔雀、雄鷹、和平鴿、各種玩具等小工藝品,小哈叭狗、聖誕老人、各種小玩藝等西洋工藝瓷,以及工業瓷電夾、電環、電瓶等。產品市場自1970年代中期開始外銷,至1990年代中期先後分別遠銷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東、非洲、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工藝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產量、產值、效益不斷增長,上繳利潤一翻再翻。其上繳利潤款額,為所在鄉鎮(公社)當時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社員、職工個人工資收入一再提高,比當地農業人員收入高出一至數倍。
當年,三班瓷業社還特別重視社員公益福利。1958年起,社員有病享受社有公益金公費治療;70歲以上老社員每人月發給20元生活費,足夠當時個人生活費用;社員終老還發給喪葬補助費。以上公益福利實施至1960年代中期,瓷業社歸屬公社更名三班公社瓷廠,經濟被公社大集體平調而中止。
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初,以顏正亮主持、一班人共同帶領經營的三班瓷業社——三班公社瓷廠——三班瓷廠,為全縣鄉鎮(公社)陶瓷集體企業數一數二之廠家,先後屢次被評為縣手工業聯合社、三班鄉(鎮、公社)和縣先進集體,1986年還被評為省先進集體;而作為領班人的顏正亮,先後多次被評為縣手聯社、三班鄉(鎮、公社)和縣先進工作者。
顏正亮一生工作認真踏實,勤於自學:他原來接受學校教育少,文化水平低,識不了幾個字,經長期實踐工作中鍛鍊,虛心好學,不斷提高自己,成長為一位具有一定讀寫能力的基層幹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