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爾遐園居序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爾遐園居序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張鼐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緇衣化於京塵[1],非塵能化人也。地不擇其偏,交不絕其靡[2];精神五臟,皆為勞薪[3]。能於此中得自在者,其惟簡遠者乎。
爾遐以治行入官柱下[4],卜居西城之隅。數椽不飾,虛庭寥曠,綠樹成林,綺蔬盈圃。紅蓼植於前除[5],黃花栽於籬下[6]。亭延西爽[7],山氣日佳。戶對層城[8],雲物不變。鉤簾緩步,開卷放歌。花影近人,琴聲相悅。灌畦汲井,鋤地栽蘭,場圃之間,別有餘適。或野寺梵鍾,清聲入座;或西鄰砧杵,哀響徹雲。圖書潤澤,琴尊瀟灑,陶然丘壑,亦復冠簪觴詠之娛[9],素交是葉[10]。爾遐嘗言:“高林受日,寬庭受月。短牆受山,花夜受酒。閒日受書,雲菸草樹受詩句。”余謂非爾遐清適,不能受此六種。
然余嘗笑人眼目不天,輒浪談泉石,桎梏簪裾[11],彼實無所自樹乃爾。夫能自樹者,寄澹於濃,處繁以靜,如污泥紅蓮,不相染而相為用。但得一種清虛簡遠,則濃繁之地,皆我用得,馬頭塵寧復能溷我[12]?爾遐讀書高朗,寡交游,能自貴重,而以其僻地靜日,觀事理,滌志氣,以大其蓄而施之於用,誰謂園居非事業耶?然爾遐臨民[13],卓然清靜,中州人比之為劉襄城、卓太傅[14],則今日之園居,其又以六月息者[15],而九萬里風斯在下[16],吾益信京塵之未必不能息人也[17]。

作品注釋

[1]緇衣:黑布衣。
[2]靡(mó):通“摩”,接觸。
[3]勞薪:語出《世說新語》。原指用車腳為薪。因車運載時,車腳最用力(勞),故稱勞薪。此處用為比喻。
[4]治行:為政的行為。柱下:即柱下史。周秦官名。相當於漢以後的御史。
[5]除:台階。
[6]黃花:菊花。
[7]西爽:《世說新語.簡傲》:王徽之說:“西山朝來致有爽氣”。爽氣: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
[8]層城:高大的城闕。也指京師。
[9]冠簪(zān):指官服。
[10]素交:素友。情誼純潔的朋友、舊友。葉:“協”的古文。和,合。
[11]簪裾:顯貴者的服飾。借指顯貴。
[12]溷(hùn):混濁。
[13]臨:統治、治理。
[14]中州:河南。
[15]其: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以六月息者:語出《莊子.逍遙遊》: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鵬飛了六個月才止息。
[16]九萬里風斯在下:語出《莊子.逍遙遊》。這裡指爾遐鵬程萬里,前途遠大,並非閒居者。
[17]京塵:京城的塵俗。

作品賞析

此文選自《晚明二十家小品》。文章的中心意思是:只要內心“得一種清虛簡遠”,即使官居繁華的城市,也能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文章敘述了爾遐“入官柱下”,“卜居西城之隅”,可以說是“地不擇其偏”,但其居處環境有如田園,爾遐自以為可以享受“六種”閒雅情趣,從而稱讚爾遐“能自樹”,即內心“清適”,所以能夠“寄淡於濃,處繁以靜”。作者的論點令人聯想到陶淵明的有名詩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飲酒》其三)。從“心遠”處下功夫,正是中國士大夫文人追求的一種審美境界。

作者簡介

張鼐(?~1510),字用和,明代濟南歷城人。1475年(成化十一年)中進士,先授襄陵知縣,不久入京為御史。後因多次上疏彈劾憲宗寵信的妖僧、方士等,引起憲宗皇帝的不滿,被貶出京,巡按江西。他協助當地巡撫摧抑豪強,受誣獲罪,被貶為郴州判官。在河南為官多年,治理黃河水患頗見成效。1502年(弘治十五年),任河南按察使。同年秋,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經過他的整頓,遼東的邊防有很大改觀,張鼐獲得朝野上下的好評。回京後因得罪貪官劉瑾被貶,又遭逮捕入獄,被發配到遼東充當苦役,三年後放還為民。劉瑾被除後,世宗下詔恢復張鼐官職,當時張鼐已經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