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漁村圖

題漁村圖

《題漁村圖》是虞集的詩作之一,此詩由畫面景物突出推許隱逸的主題,不僅精妙地傳達出畫作的內容,也恰好地顯現了作者內心的思想旨趣和美感傾向,是一首極成功的題畫詩。

作品原文

題漁村圖

《題漁村圖》字畫 《題漁村圖》字畫

黃葉江南何處村[1],漁翁三兩坐槐根。

隔溪相就一煙棹[2],老嫗具炊雙瓦盆[3]。

霜前漁官未竭澤[4],蟹中抱黃鯉肪白[5]。

已烹甘瓠當晨餐[6],更擷寒蔬共萑席[7]。

垂竿何人無意來[8],晚風落葉何毰毸[9];

了無得失動微念[10],況有興亡生遠哀[11]。

憶昔采芝有園綺[12],猶被留侯迫之起[13]。

莫將名姓落人間,隨此橫圖卷秋水。

作品注釋

[1]“黃葉”句: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家在江南黃葉村”。

[2]相就:相近。一煙棹(zhào):一隻冒著炊煙的小船。棹:槳。此指船。

[3]老嫗(yù):老年婦女。具炊:做飯。

[4]漁官:主管魚稅的官員。竭澤:指漁官把漁民的收穫搜刮一盡。

[5]黃:蟹黃。

《題漁村圖》字畫 《題漁村圖》字畫

[6]瓠(hù):瓠瓜,可做菜食。

[7]擷(xié):摘取。共:通“供”。萑(huán)席:用萑葦編制的蓆子。共萑席:席地而坐吃飯。

[8]垂竿:垂釣。

[9]毰毸(péisāi):又稱陪鰓,羽毛張開的樣子,此形容落葉。

[10]了無:完全沒有。

[11]遠哀:深遠的哀愁。

[12]園綺:指漢初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和甪里先生。四人不滿秦朝統治,隱於商山,采靈芝為食。因年老鬚眉皆白,稱“商山四皓”。漢高祖召,不應。後高祖擬廢太子另立戚夫人之子,呂后用張良計,請來“商山四皓”作太子賓客,高祖遂言太子:“羽翼成矣”。打消廢太子的計畫。(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13]留侯:即張良,因封於留,故稱。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首先描述畫的背景,秋季的江南漁村,漁翁閒坐槐根,小舟冒著炊煙,老婦整治飯食,人們席地而坐共享魚蟹疏食,詩將畫中景象描述得歷歷如在眼前。詩的後半部分著重描寫了一個垂竿隱士的神情意態,及由此引發的思緒。垂釣的隱士是畫面的主體,詩中的隱士心無雜念,任晚風吹拂,落葉飄零,不在意能否釣得到魚,也沒有國家興亡的哀愁,是一位忘懷得失的隱者。詩人以為釣者較之“商山四皓”更為高妙。因為隱居食芝的四皓,最終還是被張良用計迫出為官。結尾兩句是作者的感慨,意謂不要將垂釣者的名姓傳播到世間,讓他隨這張秋水漁村圖卷藏起來吧,流露出對釣者風範的高度稱許之情。

尤可是作者筆下這難得的靜謐、悠遠的秋水漁村圖,有著“霜前漁官未竭澤”的前提,也就是說這一景象,僅存在於漁官尚未將漁民的收穫全部搜刮盡前,漁民生活的艱辛,官府的苛斂等盡在不言之中,這種藝術表現,既富含蓄之妙,又使作品有超出原畫的認識價值,讀者不可不察。

作者簡介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號道園,祖籍仁壽(今屬四川), 僑遷崇仁(今屬江西)。大德初薦授大都路儒學教授,任國子助教。仁宗時為集賢修撰。官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奎章閣侍書學士。晚年告病居江西,卒謚“文靖”。虞集為元代詩文大家,有《道園學古錄》,其中詩稿別名《芒亭永言》。虞集素負文名,與揭傒斯、柳貫、黃溍並稱“元儒四家”;詩與揭傒斯、范梈、楊載齊名,人稱“元詩四家”。

祖籍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為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其父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後,徙臨川崇仁(今屬江西省)。其母親是國子祭酒楊文仲之女。祖輩皆以文學知名。虞集生於湖南衡陽,正當宋末,兵戈擾攘,為避戰亂,隨父遷居江西崇仁二都(今石莊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