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哲學這門學問很神奇,你的工作越變化、越新,它顯得就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問題越越複雜,它的效果就越神奇;面對的問題越關鍵,它發揮的作用越關鍵。作為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應該懂得一些利人利已的哲學道理。
目錄
第一章 以柔克剛的哲學道理
劉秀:以柔勝剛是為官處世的至高境界
徐爰:以柔克剛的為官之道
曾國藩:能柔能剛必變弱為強
商容、子產:以柔克剛。剛柔相濟
劉邦:以屈求伸的生存之道
谷正綱:政治家是最善用眼淚的
第二章 知己知彼的哲學道理
子貢:審時度勢,各個擊破
諸葛亮:好貨賣給識貨人,大才賣給識才人
曹操:決斷領先一步,行動領先十步
劉秉忠: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張全義:到什麼廟裡拜什麼神
第三章 獲取地位的哲學道理
王士俊:逆向思維的為官之道
廉丹:取上得中。取中得下
司馬懿、曹操:給對手一條生路。給自己留條後路
賈詡:跳槽講究技巧。升職少走彎路
周延儒:看清形勢。不急於明確表態
童貫:吹喇叭是講究技巧與謀略的
曹丕、杜受田:文飾不如情飾
胡雪岩:送禮要送到人心坎上
于謙:不吸取歷史教訓的大忠臣
第四章 謀取人心的哲學道理
曾國藩:為人之道有四知
丙吉:知止是一種人生智慧
魯肅:“雪中送炭”永遠比“錦上添花”好
張之洞、李鴻章:小不忍則亂大謀的生存境界
袁術:不得人心的事不可強為
蓋寬饒:不要讓自己四面受敵。孤立無援
第五章 修身養性的哲學道理
司馬光:儉樸是一生平安的護身符
郭子儀:低調保全自己的處世哲學
崔挺:真君子的典範
呂端:大事不糊塗
吳隱之: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屈原:萬不可世人皆濁唯我獨清
左師觸龍:做人要多點人情味
王秀之:與人無爭。無人能與之爭
朱博: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
吳三桂:”:中冠一怒為紅顏”是否值得
元勰:握蛇易咬手,騎虎怕難下
徐階:小心行得萬年船
鄭莊公:韜光養晦的生存謀略
第六章 聲東擊西的哲學道理
漢文帝:不費一刀一槍.降服南越
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司馬昭:一箭雙鵰.坐收漁翁之利
朱棣:裝瘋賣傻有大智慧
王翦:有話當面說.不放“馬後炮”
姚崇:趁對方未作出反應。快速出手
公孫弘:要做到內精明而外渾厚
第七章 以逸待勞的哲學道理
伍子胥:以逸待勞。得報大仇
李斯:“明黑”鬥不過“暗黑”
呂不韋:“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生哲學
李夫人:收尾工作一定要做得漂亮
馮道:掩藏真實意圖。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第八章 釜底抽薪的哲學道理
漢宣帝:釜底抽薪。逐削其勢
李訴:揚湯止沸還不如釜底抽薪
努爾哈赤: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項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郭德成:禍從口出時圓場有方
第九章 借刀殺人的哲學道理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
韓飩胄:朝中有人好做官
曾國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曹振鏞:巧借上司之勢排擠對手
石顯:借刀殺人的生存謀略
陳湯:沒有東風可自造東風
李義府:送頂高帽。平步青雲
太子丹:朋友不是用來背叛的
第十章 反客為主的哲學道理
劉秀:攻心為上,兵戰為下
李淵:反客為主是講究謀略和技巧的
崇禎:被“反間計”整垮的落寞皇帝
陳平:不要讓自己的“後院”起火
小德張:要善於表現自己
安祿山:溜須拍馬,反客為主
第十一章虛張聲勢的哲學道理
武則天:虛張聲勢,引導輿論
宋江: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張儀:無風也能起大浪
包拯:兩全其美的“空手道”
盛宣懷:趁火打劫宜速戰速決
第十二章 欲擒故縱的哲學道理
曾國藩:蠻幹是絕對不行的
康熙:網開一面。該鬆手的時候松一下
朱由檢:假客氣換來真皇位
趙廣漢:摸透底細,該出手時再出手
第十三章 拋磚引玉的哲學道理
吳用:設下圈套。拋磚引玉
曹操:隔岸觀火,坐收漁翁之利
楊修:聰明要讓上司顯
晉獻公:人不貪心才不會上當
班超:在關鍵時候要拿出勇氣和魄力來
第十四章 隨機應變的哲學道理
劉統勛:左右權衡,找到不敗的安全點
袁子才、晉文公:處事圓融.靈活變通
陳平:隨機應變好撐船
劉墉:隨機應變保全自己
東方朔:見機行事,遊戲入生
姜太公:靈活變通,識人有術
第十五章 以退為進的哲學道理
康熙:退避三舍是為了後發制人
龔遂、王浚:功高震主。讓名遠害
司馬懿:以退為進.裝傻奪權
鄒元標: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處世哲學
蕭何:功高震主之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要善於忍
第十六章 居安思危的哲學道理
顏真卿:惹不起要躲得起
李林甫:把潛在對手“暗殺”在搖籃里
李鴻章:辦事留餘地才能左右逢源
商鞅:知進也要知退
孫武、范蠡:功成身退不失為明智之舉
禰衡: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頭
孟嘗君:吃一分虧。增一分福
范文程:別在道義上失去正義的力量
第十七章 軟硬兼施的哲學道理
劉備:一忠一奸,相互制衡
李鴻章:對於權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劉邦:領導要善用獎勵這根胡蘿蔔
鄒陽:難辦的事,不妨“迂迴”去解決
孫策:如何牽住對方的“牛鼻子”
第十八章 明哲保身的哲學道理
張禹:在其位而不謀其政是為中庸
曾國藩:全身而退的生存策略
司馬熹:隨機應變,一石三鳥
王曾:向對手示弱時的生存哲學
韓雍、唐伯虎:巧施偽裝以避禍
楊繼盛: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曹參:蕭規曹隨,中庸之道
叔孫通: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