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圖書全稱:領導學
作者姓名: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
ISBN:978-7-300-16815-9
圖書定價:69.00
出版時間:2013-02-01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所屬系列: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學術前沿系列
作者簡介
詹姆斯·麥格雷戈·伯恩斯(James MacGregor Burns),美國領導學研究的權威專家,普利茲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雙項桂冠獲得者,美國威廉士學院伍德羅·威爾遜榮譽退休教授,曾當選美國政治學會主席和國際政治心理學會主席。伯恩斯使得領導學的研究從對偉人的特質與行為的研究轉向對領導者及其支持者相互合作以實現雙方共同利益的研究。伯恩斯在領導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交易型領導與變革型領導理論的提出,這一理論集中體現在其代表作《領導學》一書中,該書被領導學界視為經典。除了在領導學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以外,伯恩斯還是一位知名的歷史學家、政治學家、總統傳記作家,著有《領導學》、《變革型領導》、《總統領導力》、《民治政府:美國政府與政治》、《羅斯福:自由戰士》等著作二十多部。
內容簡介
本書是領導學界公認的一本重要著作,它對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對交易型領導與變革型領導作了開創性區分,對道德領導強烈呼籲,更重要的是,它將理論的闡述與現實的分析緊密結合起來,將對美國的觀察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驗進行綜合比較,使各種類型的讀者都能夠從中吸取豐富的教益,從而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
圖書目錄
第1章 領導的權力
第1篇 領導:權力和目的
權力的兩個要素
領導與追隨
領導不是什麼:彌合理智的鴻溝
第2章 道德領導的結構
權力與價值觀念的源泉
衝突和意識
領導的提升力量
第2篇 領導的起源
第3章 領導的心理根源
個性之繭
欲求的源泉
需要的變形
需要和價值的等級
第4章 領導的社會根源
作為帝國的家庭
學校的政治教育
自尊、社會角色和共情
第5章 政治領導的熔爐
雄心的激勵
對滿足的需要
開放與閉合:政治機遇的結構
創造追隨者
第3篇 變革型領導
第6章 理智領導:作為道德權力的觀念
處於衝突焦點上的知識分子
自由與權力
知識分子與自由的本質
變革型權力的理智考驗
第7章 改革領導
英國:堅定的單一主義者
俄國:自上而下的改革
美國的改革:進退維谷的變革型領導
第8章 革命領導
法國:領導的大鏇渦
俄國:領導的天職
中國:對領導的崇拜
第9章 英雄和思想倡導者
英雄式領導
意識形態式的領導
作為變革的領導
第4篇 交易型領導
第10章 輿論領導:拼圖遺失的一片
喚醒:政治輿論的動員
匯集:輿論的聯盟
投票:輿論的轉換
第11章 群體領導:議價者與官僚
小群體的領導
官僚機構與領導
在政治利益集團中的領導
第12章 政黨領導
各種政黨:衝突與領導
政黨領導者和政府領導者
一黨領導
政黨領導:權力與變化
第13章 立法領導:共識的代價
作為領導者的立法者
團體領導和立法結構
集中的立法領導
第14章 行政領導
政治行政官員:權力與目的
作為決策者的行政領導者
作為行政領導者的美國總統
第5篇 啟示:領導原則及其實際套用
第15章 決定和變革
作為政策制定者的領導者
決策和異議
檢測:真正的、預期的變革
第16章 上升到一般理論
領導和集體目標
作為原因的領導
領導和變革
第17章 作為實際影響力的政治領導
是教育式領導還是操縱?
領導的武器
領導:領導誰?向何方?
精彩片段
我們所有人都會有做出某種行為的能力,但卻缺少如此行為的動機——比如買支槍去殺其他人,凌辱那些沒有自衛能力的戀人們的感情,把車開到一條擠滿人的城市人行道上去,虐待動物。
我們所有人都有做某些事情的動機,然而我們卻沒有做這些事的資源——比如,成為總統或者參議員,買一艘奢華的遊艇,捐贈數百萬元給慈善事業,連續數月地在外旅行,糾正非正義行為,責罵老闆。
權力的兩個要素就是動機和資源。二者是相互聯繫的。缺少動機,資源的力量就會縮減;缺少資源,動機也就毫無價值可言。缺少兩者之中的任何一個,權力的大廈就會坍塌。由於資源與動機都是必需的,也由於兩者的供應並不充裕,所以權力成了一種難以捉摸而有限度的東西。人類,作為權力的代理人和受害者,兩千多年來始終力圖洞穿它的奧秘所在,但權力的本質依然令人困惑。當然,沒有一個人像物理學家洞察原子那樣,已經完全掌握了個人能力的秘密。對權力的理解可能也是這樣。
要想了解領導的本質,就要了解權力的本質,因為領導是權力的一種特殊形式。四十年前,伯特蘭·羅素把權力稱作社會科學的基礎概念,“就如同能量之為物理學的基本概念一樣”。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意義的比喻,它提示我們,權力的源頭可能就在於權力的掌握者和對象所具有的無限的欲求與需要,就像風和潮汐、石油和煤炭、原子能和太陽被利用來產生物理能量一樣。但是,它仍然只是一個比喻而已。
什麼是權力?我們被告知:“A對B的權力,就等同於A對B的作用力的最大值減去B在相反方向對A產生的反作用的最大值。”但人們會對這個權力等式中的A們和B們,或者X們和Y們感到奇怪。它們僅僅是在諸神之間所進行的某個遊戲中的槌球,撞擊其他的球,同時又被其他的球撞擊?又或者這些A們、X們和其他球們也有自己的欲求和需要、抱負和渴望?如果一個球不順從一個神的旨意,就像那些王子們的保姆膽敢攔住那個暴君的去路一樣,又會怎樣呢?顯然,這個方程式更像是物理學的公式,而不是權力的公式。但是,這個公式提供給我們一個了解權力的重要線索:權力是人們之間的一種關係。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認為,權力——他使用的詞是強權——“是社會關係內的一個行為者在某種地位上不顧任何阻力實施自己意願的可能性,不論這種可能性存在於什麼基礎之上。”這一表述有助於對權力的探索,因為它提醒我們,在P(權力的持有者)的作為與R(權力的承受者)的回應之間,並不存在確定的聯繫。那些按下按鈕卻發現燈並未打開的人,或者那些責備了孩子卻未見任何明顯成效的人,都會理解可能性這一因素。但是,可能性的程度是由什麼來控制的呢?動機?意圖?權力資源?還是技巧?P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還是某個其他權力所有者的代理人?如果P命令R對另外某個人做某事又會怎樣——誰才是真正的權力承受者?為了回答這些問題,P和R以及其他所有的槌球選手、擊球棒、槌球都必須被置於一個更廣泛的權力關係網中——也就是說,被視為一種集體行為。權力和領導成為了社會因果系統的一部分。
在權力的概念中,最根本的是目的所起的作用。在大多數權力理論中,這個絕對中心的價值未曾得到充分的認識。權力一直被定義為是預期結果的產物,但是,問題的癥結在於“意圖”的各個維度。什麼是目的的本質(強烈度、持續性、範圍)?P的目的是如何傳達給R的?——並且, R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像P那樣理解這一意圖?假定P有一個意圖,如果P的此項意圖受到他先前對R的意圖的了解和預測的影響,那么在什麼程度上存在著一種權力關係?在明確的行為發生之前,在什麼程度上意圖會成為P和R的欲望、需要和價值觀念之間更廣泛的互動關係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少有人只有單一的意圖;如果P有不止一個意圖,這些意圖之間應當被看作是平等的,有等級之分的,還是毫無關聯的?這些關係也將權力的行使界定為一種集體行為。
權力的一個心理學概念將有助於我們破解一些錯綜複雜的難結,並為理解領導與權力的關係提供一個基礎。這一路徑繼續貫徹了前述的那些假設,即:權力首先是一種關係,而不是一個像權杖或手榴彈那樣可以被傳遞的實體;它涉及權力持有者和權利承受者雙方的意圖或目的;因此,它是集體的行為,而不只是一個人的行為。基於這些假設,我將權力看作是這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某種動機和目標的權力持有者(P),通過利用他們權力基礎中包括技巧因素在內的各種資源,有能力確保改變一個對應者(R)——人或動物的行為及其環境。這裡所涉及的技巧,是針對他們權力運用的對象的,也是確保這些改變所必需的。這種權力觀點論及了權力過程中的三個因素:權力行使者的動機和資源;權利承受者的動機和資源;以及所有這些之間的聯繫。
不妨引用一下哈羅德·拉斯韋爾的經典表述,他認為權力持有者可能是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把私人動機轉移到公共目標之上,並以公共利益的名義使之合理化”。由於我們如此司空見慣於那些具有權力欲望或權力情結的人們,如此深有感觸於那些具有“權力意志”的領導者,如此頻繁地見到那些有關在早期匱乏狀態下權力衝動的起源的研究發現,從而使我們傾向於假定權力動機就是試圖主宰他人行為的動機。但戴維·麥克萊蘭提出質疑:“難道所有的權力體驗都必定要把對他人實施權力作為它們的終極目標嗎?”他和其他的心理學家們發現,具有高權力需要的人們,其權力需要可能不僅來自於匱乏,而且也來自其他經歷。一項研究顯示,當年輕人觀看了有關約翰·F·甘迺迪就職的影片時,看到這位令人欽佩的領導人會讓他們感到振奮,受到激勵。其他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運用內在資源,並且學會了運用權力來對付那些限制他們的人,就像當孩子們抵制他們的母親們的命令時,他們自覺地認識到了他們在行使權力。他們找到了“發展自身的內在力量的源泉”。
產生和發展
領導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並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演進相伴始終。領導學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實踐水平和認識能力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領導活動發展的客觀要求。
(一)社會化大生產是領導科學產生的客觀要求
領導活動自古有之。在小生產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在農耕時代的社會條件下,領導者基本上依靠個人經驗就可以勝任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領導方式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經驗型領導”階段。在現代社會,建立規範、完整、系統的領導學,實現“經驗型領導”向“科學型領導”的轉變,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
(二)現代社會縱向分工的發展直接推動了領導學的產生
社會分工主要在兩個方向上展開:一是按照勞動部門的不同進行橫向分工;二是按照勞動過程的不同階段進行縱向分工。橫向分工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生的分工形式,它依次包括:農業與畜牧業、農業與手工業及體力與腦力的分工。現代社會的三大縱向分工包括:決策與執行的分工、決策與諮詢的分工及決策與監督的分工。
橫向分工通過推動生產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擴展了領導活動的領域和內容,為領導學的產生構建了更為廣闊的實踐性平台;縱向分工--特別是決策與執行的分工則直接導致了領導與管理的分離,成為領導學產生的客觀基礎。
(三)領導學是對豐富的領導實踐與樸素的領導思想的集成化、系統化和理論化
在長期的領導活動中,人類摸索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樸素的領導思想。中國傳統的領導思想主要來源於幾千年政治領導的實踐,西方國家對領導活動的關注不但歷史悠久,而且頗有見地。
領導學產生以前的領導實踐及從實踐中總結出的樸素領導思想,沒有發展成為完整的理論體系,但它卻成為領導學的思想源頭,並為領導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新的發展與創新提供了深厚的歷史資源。
(四)中國領導學的興起與發展
1983年5月,我國第一本領導學理論專著《領導科學基礎》的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領導學的誕生。
研究方法
領導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一,辯證研究方法。辯證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在領導科學中的具體運用。唯物辯證法對領導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第二,實證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又稱調查研究方法。這種方法是以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收集大量資料並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與研究。
第三,歷史研究方法。歷史研究方法用歷史的觀點對領導活動進行觀察與研究,注重考察領導和領導科學的起源、發展與演變的過程及這一過程對社會影響與作用,以期以史為鏡,借鑑歷史經驗服務於現代領導實踐與領導理論發展。
第四,比較研究方法。比較研究方法主要通過對一組具有可比性的領導問題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分析,研究其相關性或差異性。
第五,案例研究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以客觀公正的第三者的立場與態度,通過廣泛收集各種可能的資料,對已經發生的真實而典型的領導事件進行分析與研究,作為此後可資借鑑的經驗或教訓。
第六,系統研究方法。從系統觀出發,領導活動是一個由領導活動的主體、結構與過程等要素組成的系統,它本身包括了大量的次級系統,同時它又處於社會環境的大系統中。因此,需要運用系統研究方法,兼顧局部需要與整體利益、當前效益與長遠目標,推動領導活動的順利進行和良性發展。
編輯推薦
《領導學(第2版)》:21世紀工商管理類專業主幹課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