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葉藤

須葉藤,帚燈草目須葉藤科,分布在中國台灣、廣東、海南。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基本信息

科學分類
中文學名須葉藤 百合綱 liliopasida
拉丁學名Flagellaria indica Linn帚燈草目 Restionales
植物界須葉藤科 Flagellariaceae
被子植物門須葉藤屬 Flagellaria

形態特徵

多年生攀緣植物,長2-15米。莖圓柱形,直徑5-8毫米,下部常粗壯,多少木質化,上部木質或近半木質,分枝,具緊密包裹的葉鞘。葉披針形,二列,長7-25厘米,寬0.5-2厘米,無毛;葉片扁平,基部圓形,頂端漸狹成一扁平、盤卷的卷鬚,常以此攀緣於其他植物上,表面深綠色,有光澤,平行脈多數,細密,在背面明顯,堅紙質,葉片與葉鞘相連處窄縮而成一背部平扁的極短葉柄;葉鞘圓筒形,長2-7厘米,在葉柄的兩側具微隆起的圓形耳狀物。圓錐花序直立,頂生,長10-25厘米,有不整齊的多級分枝;花較小,兩性,密集,無梗,有氣味;苞片小,鱗片狀,卵形,長約1.5毫米;花被片白色,薄膜質,背面中央有一隆起的脈,外輪3枚寬卵形,長2-2.5毫米,寬1.2-1.5毫米;內輪3(偶2)枚卵狀長圓形,長2.2-3毫米,寬0.9-1.1毫米,頂端圓鈍;雄蕊6枚,伸出於花被外;花絲絲狀,長4-5毫米;花葯長卵形,長約1毫米,黃色,藥隔黑褐色;子房狹窄成三棱形,長1.5-2.2毫米;花柱甚短;柱頭3枚,長約2毫米。核果球形,直徑4-6毫米,幼時綠色,光亮,成熟時帶黃紅色,內含1顆種子。花期4-7月,果期9-11月。

地理分布

產台灣、廣東、海南。生於沿海地區海拔40-450米的溝邊、河邊疏林至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區。印度、中南半島、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也有分布。

實用價值

莖可編織籃、筐;幼莖和葉可用以洗髮;莖及根狀莖可供藥用,有利尿之效。

藥用價值

【藥 名】:須葉藤
【來 源】:為須葉藤科植物須葉藤的根、莖、葉。
【功 效】:利水清腫、收斂創口。
【主 治】:用於小便不利、水腫、淋病、創口早期癒合。
【性味歸經】:辛,溫、平。入膀胱、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外用:搗敷。
【別 名】:鞭藤(《海南植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東、台灣。
【拉丁名】:Flagellaria indica L
【考 證】:始載於(《海南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本品含黃酮甙如:山柰酚一3一葡萄糖甙、阿魏酸、對香豆酸、芥子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