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多年生灌木狀草本,高達3m。根莖橫生,圓柱形,黃白色,節上生根。莖具縱棱,幼枝有毛,髓部白色。羽狀複葉對生,小葉3~9,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8~1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偏斜稍圓至闊楔形,邊緣有細密的銳鋸齒,揉之有臭氣。復傘房花序頂生;花小,兩性,花間雜有不發育的倒杯狀肉質花(黃色腺體);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裂片5;雄蕊5;子房下位,3室,柱頭頭狀或3淺裂。漿果狀核果卵形,成熟時紅色至黑色,果核表面有小瘤狀突起。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溪邊、荒野灌叢中。產於長江以南地區。
採制 夏、秋季採收,曬乾。
化學成分 含氯原酸、α-香樹脂素棕櫚酸酯(α-amyin palmitate)、熊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油菜甾醇、硝酸鉀、黃酮、鞣質等。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性味 性溫,味苦。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祛風活絡,發汗利尿。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痛、脫臼、腎炎水腫、腳氣水腫、蕁麻疹。
【性味歸經】甘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
根:散瘀消腫,祛風活絡。用於跌打損傷,扭傷腫痛,骨折疼痛,風濕關節痛。
莖、葉: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於腎炎水腫,腰膝酸痛;外用治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均為1~2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