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出自韶山沖
韶山隸屬湖南省湘潭市,離湘潭市有40公里,離長沙100公里,傳說舜曾在這裡演奏過“韶樂”,因而得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就出生在這裡,並在此度過了青少年時代。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生在韶山沖上屋場的普通農舍里。這幢土木結構,坐南朝北,呈凹字形(俗稱一擔柴式)的農舍共有房屋18間。進入故居正門,由廚房向東過橫屋便到毛澤東父母的臥室。毛澤東的臥室與其父母臥室相鄰,陳設非常樸素。毛澤東臥室頂樓上有開口,順樓梯可攀上。由毛澤東臥室向里,是一個長約7米多的天井,天井西南角是毛澤潭的臥室,最後是毛澤民的臥室。故居前面是一畝地左右的池塘,即南岸塘,塘內有荷花。毛澤東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叫做南岸,距毛澤東故居100米左右,有10多間房屋。現故居陳列物品中,如臥室中的床、書桌和衣櫃,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廚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櫃,農具室中的石磨、水車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過毛澤東的印跡。在故居附近,還分布著韶山農民夜校舊址--毛氏宗祠,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舊址--毛震公祠、毛鑒公祠等。
故園三十二年前
現在韶山腳下,還建起了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銅像廣場和詩詞碑林等。 毛澤東紀念館始建於1963年5月,建築面積8300平方米,館舍為蘇州園林式建築,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匾額。紀念館珍藏著5000餘件毛澤東遺物和與毛澤東有關的各種藏品30000多件, 2002年紀念館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於2003年10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
毛澤東銅像廣場位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大門前80米處,占地5200平方米。是紀念毛澤東百年誕辰重點獻禮工程。毛澤東銅像重3.7噸,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徵著十一國慶,更象徵著毛澤東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銅像由著名雕塑大師、中國美術館館長劉開渠和他的高足、國家一級美術師程允賢設計。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澤民同志專程赴韶山為毛澤東銅像揭幕。
毛澤東詩詞碑林,位於韶峰半山腰,距毛澤東故居4公里,1991年動工興建,1993年正式對外展出,總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園中詩碑由100塊漢白玉、大理石、花崗岩等組成,收錄毛澤東詩詞100首。碑林出口處聳立的一塊巨大詩碑,上面鐫刻著毛澤東的《七律·到韶山》。
此外,滴水洞景區也是到韶山必去之處。滴水洞位於毛澤東銅像以西約4公里處的峽谷中。洞中碧峰翠嶺,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鳴禽,自然景觀清雅絕倫。《毛氏族譜》贊之曰:“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盤在此間,靈秀聚鍾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滴水洞景觀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被譽為“三湘靈秀地,洞中別有天”。1966年6月,毛澤東最後一次回韶山,就在滴水洞的一號樓住了10天。1966年7月8日,毛澤東在武漢給江青的一封信中寫道:“自從6月15日離開杭州以後,在西方的一個山洞裡住了十幾天,訊息不大靈通。28日來到白雲黃鶴的地方,已有10天了。”“西方的一個山洞”,指的就是“滴水洞”,滴水洞也因而聞名。
敢教日月換新天
在韶山,毛澤東度過了青少年時代。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年輕的時候,因為負債過多隻好去當兵。退伍後他回到韶山在家務農兼做小生意和別的營生。毛澤東的母親文其美,又稱文七妹,是一位勤勞、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生育了毛澤東、毛澤民、毛澤潭,還收養了一個女兒毛澤健。母親是這個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樣樣活都乾,樣樣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為人心地極為善良,對窮人富有同情心,經常瞞著丈夫,送糧送米接濟那些貧窮的鄉親們。這種美德,對毛澤東兄妹影響很深,他們都擁護母親的做法。而父親是不贊成施捨的,家裡為了這種事情經常發生爭吵。毛澤東回憶這種往事的時候,曾經風趣地說:“我家分成兩黨。一黨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弟弟組成,有時連
僱工也包括在內。”1919年春,文氏夫人患病,毛澤東把母親接到長沙醫院治病,母子曾短聚一個時期。期間,毛澤東和弟弟毛澤民、毛澤潭攙扶著老母到照相館合影留念。母子們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最後的一次團聚,這張母子合影也成為世上僅有的一張他們母子合影照片。1919年10月5日,毛澤東母親病逝。毛澤東帶著在長沙讀書的小弟弟毛澤潭星夜趕回韶山,毛澤東深情寫下了《祭母文》,又灑淚寫下了兩副表達內心痛苦和無限思念情懷的輓聯。受母親的影響,毛澤東小時候就十分樂於助人,關心鄉鄰的疾苦。一年秋收時節,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大家都忙著搶收曬在坪里的穀子,他卻跑到一家佃戶大娘那裡幫著搶收,然後才去幫父親搶收,致使自己家快要曬乾的稻穀又被淋濕,並被雨水沖走一些。對此他父親十分生氣。冬日的一天,他去上學,路遇一個窮苦青年,穿著一件單衣,凍得打戰。他和這個青年談了幾句話後,就脫下自己一件袷衣送給了他。毛澤東從慈母那裡繼承了善良、敦厚的天性,從嚴父那裡接受了倔強的個性,這形成了毛澤東性格的根基。
毛澤東8歲開始在南岸的私塾接受人生的啟蒙教育。他酷愛讀書,除了熟讀“四書五經”外,還特別喜歡讀《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書籍。這位才思敏捷、成績優秀的學子在故鄉讀了6年書卻換了7所學校。一次,他從表兄文運昌處,借了11本書,內有清末改良主義者鄭觀應的《盛世危言》等新書,大大地開拓了視野。同時,他還讀了顧炎武的《日知錄》等書,特別是讀了民主革命派陳天華的文集,無不深為嘆服。1936年,他回憶說:“現在我還記得,這本小冊子的開頭一句:'嗚呼,中國其將亡矣!'它敘述了日本占領台灣的經過,朝鮮、越南、緬甸等國被外國侵占的情況。我讀了以後,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沮喪。我開始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毛澤東16歲的時候,父親打算送他去湘潭縣城一家米店當學徒,以便繼承家業,發家致富。但是,毛澤東並沒有走上父親所安排的生活道路。他不顧父親的反對,與母親商定,邀請老師毛麗鍾、李漱清,表兄王季范、文運昌等到家勸說,幫助說服父親準許他繼續讀書。1910年秋,毛澤東第一次離開家鄉,去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國小讀書,從此開始他上下求索,追求真理,在時代大潮中“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一生。臨行前,他改寫一首詩贈給他父親。詩云:“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在毛澤東的父母相繼去世以後,在毛澤東的帶領下,他家先後有6位親人,前赴後繼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並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大弟弟毛澤民、小弟弟毛澤潭、夫人楊開慧、堂妹毛澤健、長子毛岸英、侄兒毛楚雄。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了闊別32年的家鄉韶山。他心潮澎湃,詩興勃發,寫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別夢
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6月26日傍晚,他在家鄉設便宴招待鄉親們。席間敬酒時,毛澤東虔誠地說:“今天,我回到家鄉,也沒有什麼好招待的,只是請大家吃個便飯。首先,我敬各位鄉親們一杯酒,請大家盡興地喝、盡興地吃。”其中有一位老者--就是毛澤東的老師,也是他的族兄毛宇居恭恭敬敬地站起來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站在那裡隨口說道:“尊老敬賢,應當,應當!”
自1951年2月6日毛澤東故居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在過去的50多年間,故居先後有過兩次加固性維修。每次維修都吸引了韶山和全國人民的關注。在2004年10月26日開始的一次維修中,韶山村韶山組村民毛方成聽說要用乾透了的松木檁子、椽皮,主動用半個多月時間,跑到湘潭、湘鄉、韶山3縣(市)義務尋訪,收購檁子木46根,椽皮2000多塊。全國很多黨員、民眾紛紛捐款捐物,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請紀念館一定要把毛主席故居維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