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都村

韓都村

韓都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鐵門鎮東南2公里處,距縣城西約10公里的澗河北岸,隴海鐵路、310國道從其北部而過,東與南崗村接壤,轄5個村民組,1320人,原有耕地520畝,近年電力集團占去400餘畝,現有120畝。 韓都村居民百分之九十為耿姓,沒一戶韓姓,之所以稱韓都是與隋朝名將韓擒虎有關。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村沒有任何集體收入,人均1500餘元,民眾以勞務經濟和第三產業為主,村莊規劃整齊,環境優美,綠化率達20%,新建村衛生室、便民超市,民眾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

全村80%的農戶信奉共產主義,除了學生和小孩,多數是留守的婦女和60歲以上的老人。

電廠占地情況如圖所示,由於電廠占地,本村的耕地已經很少,並且由於光污染和灰塵污染,造成本村大面積土地不能正常耕種,有將近有一半被占土地閒置,無人耕種。

村名由來

該村為隋代名將韓擒虎的家鄉,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民間信仰中,韓擒虎威聲動俗,死為“閻羅王”,因為“無王不都”,於是該村被稱為韓都。

唐代名相房玄齡編纂的《隋書·韓擒虎傳》中記載:韓擒虎病重臨死前夕,鄰居的母親去看望他,發現他家門前儀衛儼整,猶如大王的威儀。她奇異地問這些人乾什麼,其中一人回答說:“我來迎王。”說完這些話,這些人就不見了。過了一會兒,那些儀衛突然又出現了,奔跑到韓擒虎家門前,大聲說:“我要拜見大王!”人們問要拜見什麼王,那些人答道:“閻羅王!”韓擒虎的子弟們要抓住這些人來打,被韓擒虎阻止,他還大聲喊道:“生為上柱國,死做閻羅王,斯亦足矣。”隨後不久,韓擒虎就去世了。從正史的記載來看,韓擒虎死後做閻羅王的傳說,在初唐時頗為盛行。

另外,在敦煌傳世文物中,一卷《韓擒虎話本》,更是惟妙惟肖地描述了韓擒虎被請做陰司之主的傳說。1907年到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買通道士王園錄,從敦煌藏經洞盜走萬餘種珍貴文物,其中的《韓擒虎話本》全卷218行,共5752字,被收藏在倫敦博物館。

有了這種種傳說,再加上中國古代“無王不都”的觀念,韓擒虎的家鄉從唐初即以“韓都”為名。

韓王廟前成一村,明代至 今人鼎盛

建制沿革

韓都村的位置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變遷。根據有關記載,韓都村舊址為上韓都,南距現村址約1公里,明代萬曆年間,毀於山洪,才遷到現址。

著名人物

韓擒虎,《二十四史》中的《北史》、《陳書》、《隋書》皆有記載。他字子通,生於公元538年,河南東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郡縣時設新安縣,東魏興和中改稱東垣縣,隋初仍稱新安,唐武德元年又復稱東垣)人,出身將門世家,先祖韓景仕為魏孝文帝時的赭陽郡守。他的父親名叫韓雄,少年時就勇力絕人,為北周朝名將,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孝閔帝即位,進爵新義郡公,因病逝世後,北周武帝給他諡號威公。

“隋上柱國韓擒虎之墓”碑 “隋上柱國韓擒虎之墓”碑

韓擒虎病逝後,朝廷用隆重的禮儀,將其歸葬故里。韓擒虎墓位於廟頭國小附近,坐北朝南。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他的墓冢還保存得比較完好,占地一畝多,四周磚石圍砌,高達4米。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隋朝的開國元勛,還在墓冢前建設了一座規模龐大的韓王廟,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歷代封建王朝為了看護韓擒虎的墳墓,都曾專門派人在此居住管理。明代以後,不斷有百姓遷移到韓王廟前居住,漸漸形成一個村落,遂依廟取名為“廟頭”,為廟頭村。

現韓擒虎墓和韓王廟早已蕩然無存,只有道光年間的《修補韓新義公廟序碑》和一段《萬善同歸》殘碑還留在原址上。另外,廟頭國小門前還保留有兩座石獅,造型生動,規制奇特,據說也是韓王廟前的舊物。

看著眼前的情景,不由地讓人想起明代王錫創作的《韓公碑》:“秋風斜日草萋萋,柱國荒塋澗水西。功業昔曾掀宇宙,衣冠今已化塵泥。斷碑有字文難辨,古樹無枝鳥尚棲。可笑當年陳後主,空飛高閣與雲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