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遜

韓遜

韓遜(?~918年),唐末、五代靈州人,原為唐末靈州軍府牙將,有稱“靈州軍校”,也有稱“靈武列校”,總之是靈州駐軍的一位將官。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靈州軍校

史書還說“不知其世家”,新舊唐書沒有《韓遜傳》,看來史家把韓遜排除在唐朝之外,新舊五代史有傳,但非常簡單,而且都沒有講到他的家世。唐末藩鎮割據、內戰頻繁,靈州將士擁立其軍校韓遜為朔方留後,朔方留後也就是代理朔方節度使,並且上表唐昭宗,決心為大唐確保靈州。

朔方節度

韓遜是跨越大唐和五代兩個朝代的朔方節度使,他既是大唐末代朔方節度使,又是五代第一任朔方節度使。在唐朝,一般前任節度使去世或不在時,其子弟或部將出為節度使留後,簡稱留後,而事後,朝廷即重新正式任命該留後為節度使。作為朔方軍校的韓遜在唐末自任留後以後,唐昭宗便承認既成事實,授韓遜為靈州節度使、兼中書令(宰相)。

907年,朱溫(朱全忠,後又名朱晃)廢唐哀帝李柷、滅大唐,建立梁王朝,朱晃即梁太祖。開始了歷史上的五代時期。因為南北朝時候的南朝:宋、齊、梁、陳,其中已經有梁朝,所以,歷史上把朱溫建立的梁朝稱為後梁。當時,邠寧節度使楊崇本、鄜鹽節度使李周彝、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都進行了反對朱溫的後梁政權的戰爭,唯獨朔方節度使韓遜和夏州節度使李思諫投靠後梁,“未嘗以兵爭”,沒有進行反對後梁的戰爭。後梁太祖朱溫便承認韓遜繼續擔任靈武節度使,並且,加授韓遜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宰相),後又拜中書令。

韓遜在唐朝什麼時候開始出任朔方節度使?新舊五代史《韓遜傳》之中,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新五代史》載“韓遜不知其家世。初為靈武軍校,當唐末之亂,據有靈鹽,唐即以為節度使,而史失不錄。梁開平三年(909年),封朔方節度使韓遜為潁川王,始見於史。”《舊五代史》記載意思相同。究竟韓遜是哪一年出任朔方節度使的?《唐刺史考全編》作者郁賢皓教授指出,韓遜任末代靈州節度使時間是約在光化二年(899年)一直到唐朝末年的天祐四年(907年),任大唐靈州節度使九年之久。郁教授的考證是有道理的。因為,《新唐書·回鶻傳下》載:“昭宗幸鳳翔,靈州節度使韓遜表回鶻請率兵赴難。”當時翰林學士韓偓認為不妥,昭宗就沒有接受回鶻的請求。“昭宗幸鳳翔”,是昭宗天復元年(901年)十一月,朱溫以兵入關,請昭宗遷都洛陽,宦官韓全誨和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劫持昭宗到鳳翔。後來,朱溫圍鳳翔,天復三年(903年),李茂貞被迫殺,韓全誨等數十人,送昭宗回長安。天復四年(904年)昭宗被朱溫部將史太所殺。據此,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劫持到鳳翔時,韓遜就已經是“靈州節度使”,所以,他開始擔任靈州節度使,當在此之前的光化年間(898~901年),“約光化二年”之說是可信的。(郁賢皓《唐刺史考》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349頁)

擊破吐蕃

1、唐末

作為大唐和五代兩個朝代的朔方節度使,韓遜為確保靈州安全,應該說立有大功。在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天祐三年(906年),“正月壬戌,靈武節度使韓遜奏吐蕃七千餘騎營於宗高谷,將擊塭末及取涼州”。這樣對靈州形成很大威脅。靈武節度使韓遜率領靈鹽軍與河西軍大破吐蕃騎兵,從而保證了靈州的安全。這樣,韓遜在唐末為靈州立了大功。

2、五代

五代時期,韓遜繼續出任朔方節度使,為確保靈州安全而立新功。首先是韓遜使靈州和鹽州合為一鎮。唐末鹽州不屬於靈州,奏事鹽州刺史轉門直接上書朝廷。唐朝滅亡以後,反對後梁的唐朝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任命李繼直為鹽州刺史,抗拒後梁。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六月,朔方節度使韓遜率朔方軍攻占鹽州,斬殺鹽州刺史李繼直等六十二人,“至是,靈、鹽遂複合為一鎮”。接著,韓遜指揮了一場抗擊劉知俊進攻,保衛靈州的戰爭。開平三年(909年)十一月,後梁的忠武軍節度使劉知俊駐同州(今陝西大荔縣),他率軍投靠岐王李茂貞,共同反對後梁,李茂貞因為他地處偏僻不能容他,就想辦法,“欲取靈州,以處劉知俊,且以為牧馬之地”。於是,李茂貞就派李知俊率領邠州、岐州、秦州、涇州數萬將兵進攻靈州。面對靈州城危,韓遜一方面率軍“竭力以拒之”,另一方面,他向後梁朝廷告急,梁太祖下詔命鎮國節度使康懷貞、感懷節度使寇彥卿率軍進攻邠州、寧州,以解靈州之圍。康懷貞等“所向皆捷”,連克數州,先克寧州、衍州,再拔慶州南城,慶州刺史李彥廣出城投降,康懷貞軍游兵甚至到達涇州。劉知俊得知以後,立即於十二月解靈州之圍,引兵而還。靈州人民免除了一場戰爭災難,韓遜為保靈州安全再次立功。韓遜因功,被加官至中書令,封為潁川郡王。

歷史功績

大約從唐朝光化二年(899年)到五代後梁貞明中(918年?),長達近20年的時間,朔方節度使韓遜坐鎮靈州,跨越唐朝和五代,他十分重視保境安民,不輕易向外用兵,以免加重人民的負擔。他不但先後擊退吐蕃和劉知俊對靈州的進犯,保衛了靈州的安全,使老百姓免受戰爭之苦,而且他在靈州還“善於為理”,又“善撫其部”,“人皆愛之”。他率領靈州軍民治理水利,發展農業生產,使靈州軍民物阜民豐。靈州軍民為紀念韓遜的功績,在韓遜還在世時就“請立祠堂於其地”,梁太祖許之,特詔禮部侍郎薛延珪撰文以賜韓遜立祠,讓靈州百姓在祠堂中供奉。直到宋朝撰寫五代史的時候,“其廟至今在焉”。也就是說,直到宋朝,韓遜祠堂仍然存在,靈州百姓每年都祭祀他、紀念他。唐朝的末代朔方節度使韓遜,在五代後梁時,逝世於靈州鎮內,《資治通鑑》和新舊五代史都有記載。至於韓遜逝世的時間,《資治通鑑》和新舊五代史的記載不一。《資治通鑑》記載,梁太祖乾化四年(914年),“五月,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潁川王韓遜卒,軍中推其子(韓)洙為留後,詔以(韓)洙為節度使”。韓遜的兒子韓洙接替父親韓遜出任朔方節度使,繼續坐鎮靈州。韓氏家族經營靈州,保一方平安,保持絲綢之路的通暢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但《舊五代史·韓遜傳》則記載“貞明初,遜卒於鎮”。貞明元年是公元915年。《新五代史·韓遜傳》則又說:“貞明中,遜卒。”總共七年,即公元915年至921年,貞明中,應該是貞明四年(918年)。韓遜逝世究竟是哪一年,大約為918年。韓遜死於靈州鎮內任上,而且受到當時靈州百姓紀念,這一點則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韓遜也值得靈州後人永遠紀念。韓氏家族經營靈州,保一方平安,保持絲綢之路的通暢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也是值得肯定的(899年)”

韓遜,本靈州之列校也。會唐季之亂,因據有其地,朝廷乃授以節鉞。梁初,累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開平中,梁將劉俊自同州叛歸鳳翔,李茂貞以地褊不能容,乃借兵以窺靈武,且圖牧圉之地。俊乃帥邠、岐、秦、涇之師數萬攻遜於靈州,遜竭力以拒之,久之,俊遁去。梁祖嘉之,自是累加官至中書令,封潁川郡王。遜亦善

人物評價

大唐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從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618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總共二百八十九年。在近三百年的時期內,任命為古代西北名城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鎮將的有一百多位,其中幾乎全都是靈州以外各地的人,靈州籍貫的人,鳳毛麟角,可以舉出姓名者有少數民族將領僕固懷恩、諢瑊、李光進、史憲忠,也有靈州人韓遜。唐末昭宗在位期間(839~904年),韓遜出任朔方節度使(有稱靈武節度使、靈州節度使),是大唐末代朔方節度使,也是大唐末代靈州鎮將,又是一位靈州人任靈州節帥,他在靈州坐鎮一直延伸從唐朝到五代,而且,在任期間,多有建樹,特別是他能保境安民,受到百姓的厚愛。但是,新舊唐書都未給他列傳,只在《五代史》有傳。韓遜既是唐朝的末代朔方節度使,然後又是五代首任的朔方節度使,在唐朝和五代都應該有他的歷史,都應該為他列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