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韓詩學派〗創始人韓嬰,西漢燕地(今北京市)人。孝文帝時為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韓嬰推測詩人的思想,為《詩經》作《內外傳》,數萬字,該書語言與齊、魯語言很不相同,然而它們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淮南人賁生向韓學詩。燕趙地方研習《詩經》都拜韓生為師。他也傳授《易經》,作《易傳》,然而燕趙地方的人喜好《詩經九所以韓氏易學不太發展,僅由其本人傳授。武帝時,普與董仲舒在皇帝面前辯論,董仲舒不能辯服他。後來,他的孫子韓商官拜博士。趙子,是河內人,拜韓生為師學習《詩經》,又傳授《韓詩》給蔡誼。蔡誼傳授《韓詩》給食子公和王吉。王吉是昌邑王的中尉,傳授《韓詩》給長孫順,長孫順官拜博士。食於公是博士官,傳授《韓詩》給栗豐。由此韓詩學派中又分為王氏詩學派、食氏詩學派和長孫氏詩學派。栗豐的弟子有張就,長孫順的弟子有□福,他們的學生很多。該學派解詩有自己的見解。認為,在周朝統治正盛的時期,台伯在朝輔佐,有關部門請求興土木建築台城,給台伯居住。台伯慨嘆地說:“磋!吾—身而勞百姓,此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也”。於是台伯就到田間地頭坐在柴草上去聽斷獄。台伯露處原野,宿於樹下。百姓非常高興,種地的紡織的都加倍努力。那—年大豐收,百姓豐裕,家家有吃有穿。後來,統治者不體諒民眾的疾苦,賦稅繁多,百姓貧困,耕織不能適時進行,所以,當人們看見台伯休息過的地方,觸景生情,讚美那件事,歌謳那件事。《詩經》說:“蔽□甘棠,勿剪勿伐,台伯所□。”《韓詩》又說:“古者八家而並田,方里為—井,方三百步,長三百步為—里。其田九百畝,廣一步,長百步,為—畝。廠百步,長百步,為百畝。八家為鄰,家得百畝。
余夫各二十五畝。家為公田十畝,舍二十畝為廬舍,各得二畝半。詩曰‘中田有廬,疆場有瓜。’”該學派認為,飲禮,不脫鞋而就座,才合乎禮;光腳而入座,叫做“宴”;能飲酒階人就飲酒,不能飲酒的人便罷,叫做“□”;強制地一律都飲酒,必須都飲同樣多的酒,叫做“沈”;閉門不出,叫做“湎”,所以君子可以“宴”,可以“□”,但是不可以“沈”,不可以“順”。《韓詩》盛行於東漢。韓詩學派有一些知名學者。薛漢,終生研習《韓詩》。他的父親和他都因講授《韓詩章句》著名,撰有《薛君章句》。薛漢從年輕時起,就傳授父業,還善說災異、讖緯,門徒常達數百人。建武初,拜博士,愛詒改定圖讖。郅惲,研習《韓詩》和《春秋公羊之嚴氏傳》,通曉天文、曆法、數學。杜撫,拜薛漢為師,將《韓詩章句》定稿。後來返回家鄉犍為郡武陽縣教授學生,性格沈靜,酷愛儒學,一舉一動,必按禮行事,弟子千餘人。還作《詩題約義通》,學者稱為《欽君注》。趙曄,少年時曾為縣吏。後來放棄吏職,投杜撫學習《韓詩》。為研習得深透,連續二十年不回家,不回信,家裡人以為他已經死亡,給他發喪、服孝。直到老師欽撫故去,趙曄才回家。謝絕官家台補,壽終在家裡。著有《吳越春秋》、《詩細歷神淵》。蔡邕到會稽,讀《詩細歷神淵》有感而嘆,認為這部著作比《論衡》還好。薛漢的學生,還有廉范、尹勤等。李恂,少年時就學習《韓詩》,後來教授學生常常達到數百人。夏恭,研習《韓詩》、《盂氏易》,教授門徒常千餘人。唐檀,少年時就學於太學,學習《京氏易》、《韓詩》和《春秋公羊之顏氏傳》,喜好災異、星占。後回鄉里豫章南昌縣,教授學生常達百餘人。廖扶,研習《韓詩》、《歐陽尚書》,教授學生常達數百人。張恭祖,研習《韓詩》,弟子有鄭玄,鄭玄的弟子有崔炎。杜瓊,少年時拜任安為師,後來著《韓詩章句》十多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