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人物
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韓愈,由於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門寺,佛骨到長安供奉的建議,觸怒了皇帝,被令處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講情,改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個多月,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嶺南,辦教育,驅鱷魚,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潮人並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
由來
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在通判,陳堯佐的倡導下建立韓祠。祠宇據地高曠,構造古雅,占地328平方米,系雙層垂檐建築。其下層為展覽廳,上層闢為“韓愈紀念館”,閣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韓愈平身石像1尊。內分前後二進,並帶兩廊。後進築在比前進高出幾米的台基上,內供韓愈塑像。堂上有對聯:“闢佛累千言,雪冷藍關,從此儒風開嶺嬌;到官才八月,潮平鱷諸,於今香火遍瀛洲。”祠內有歷代碑刻36塊,其年代最早者即蘇軾的《潮州韓文公廟碑》,從城南移此,置正堂南牆下。祠內前後二進樑柱,還分懸今人為重修韓文公祠所題寫的匾額。韓祠倚山臨水,肅穆端莊。1988年,原侍郎亭舊址又新建了“侍郎閣”(韓愈曾任刑部侍郎,人稱“韓侍郎”),周圍為歷代韓祠碑刻和韓愈筆跡。饒有趣味的是“傳道起文”的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種讀法。庭園有碑廊,保存現代名人評價韓愈的書法碑刻。後山腰為侍郎閣,閣前有韓愈石雕頭像,閣內闢為韓愈生平展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