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韋莊是我國傑出的詩人,又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詞家。他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長安縣)人,新舊唐書、五代史,無端己傳,蜀檮杌及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十國春秋,也不載端己的生卒年月。近人夏承壽撰端己年譜,以端己‘鑷白’詩‘新年過半百,猶歡未休兵’句,推定端己作此詩在唐僖宗光啟二年(公元八八六年),時年五十一歲;雖不敢說絕對正確,但舍此別無依據,祗有暫從夏說。他是唐宰相韋見素的後裔,唐才子傳說他:‘孤貧力學,才敏過’。唐詩紀事說他:‘疏曠不拘小節。’太平廣記:‘韋莊幼時,常在下邽縣僑居。……’下邽為白居易故鄉,居易此時尚健在,所以荘詩的風格,頗似居易。僖宗中和三年(八八三年)三月,在洛陽,作秦婦吟。北夢瑣言‘蜀相韋莊應舉時,黃巢犯闕,著秦婦吟一篇,內一聯云:“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爾後公卿亦多垂訝,荘乃諱之,時人號秦婦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內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因此浣花集及全唐詩俱不載此詩,挽近才從敦煌寫本中發見。全唐詩韋莊小傳說:‘(唐照宗)乾寧元年(八九四年)第進士,授校書郎,轉補闕,李詢為兩川宣諭和協使,闢為判官。以中原多故,潛欲依王建。建闢為掌書記,尋召為起居舍人,建表留之。後相建為平章事。’按端己一生常在亂離之中,南北東西,飄流殆篇。他弟弟藹序浣花集,說他:‘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羣軫慮,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愁之文,一詠一觴之作’,這就明白寫出他的淒涼身世和他的鬱伊懷抱。古今詞話:‘韋莊以才名寓蜀,王建割據,遂羈留之。莊有寵人,資質艶麗,兼善詞翰。建聞之,託以教內人為詞,強莊奪去。莊追念悒怏,作小重山、謁金門等詞,情意悽怨,人相傳播,盛行於時。’我們讀端己的詩詞,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端己早歲與白居易同寓下邽,必會往還,聞其緒論,秦婦吟一篇,長達一千六百餘字,歷來古詩無此偉大結構,雖聲調布局,極似白氏長恨歌琵琶行,但沉鬱頓挫,實又過之。入蜀後,所作小重山、謁金門、荷藥杯諸詞,曲處能直,密處能疏,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皆一本自然,以深入淺出法寫之,所以詩為詩史,詞為傑作。後世以溫韋並稱,與飛卿並為花間集之冠,這是值得我們研習的。
蜀檮杌載:浣花集二十卷。補五代史藝文志,有韋莊箋表一卷,諫草二卷,蜀程記一卷,峽程記一卷,韋莊集二十卷,浣花集五卷,又玄集五卷。文獻通考載:浣花集五卷。引晁公武曰:‘偽史稱有集二十卷,今止存此。’是宋人所見只五卷,疑即韋藹所集也。宋史藝文志載:浣花集十卷。
今據四部叢刊影印明人朱承爵刻本,清康熙席監刻本,清中葉胡介祉谷園刻本,明舊鈔本及宮本全唐詩本,重加參校。凡各本有異處或脫落處,均經分別補註,其一字兩異者,則依校書舊例,以今從某定之。席刻本、明鈔本篇首有韋藹序,四部叢刊本則影印錄君亭本韋序補入,胡刻及全唐詩,俱無韋序,各本除全唐詩外,俱作十卷。夏承壽所撰韋莊年譜,謂浣花集依年地分編,故各卷篇數不勻,如卷一四十八首,最多,卷八隻九首,卷十隻六首。十卷之外,四部本有補遺二首,席氏有六十九首,胡刻無補遺,但將四部本補遺二詩列入第十卷,又增入七律一首。明舊鈔本無補遺。全唐詩稱:韋集二十卷,今編詩五卷,補遺一卷。共分卷則以各家刻本之第一卷仍作一卷,第二第三作二卷,第四第五作三卷,第六第七第八作四卷,第九第十作五卷,共詩二百五十二首,其補遺一卷則於席氏六十九首外增收悼楊氏妓一首,計七十首,外斷句三聯。茲又增入秦婦吟一首,即以置諸補遺首篇,共為七十一首,兩共古今體詩三百二十三首。照韋藹浣
花集序說:‘迄於癸亥歲,又綴僅千餘首。’則韋集今所存者,尚不及三分之一,遺佚之多,良可惋惜。今從夏說,並依朱承爵、席監等例,將浣花集編作十卷。仍將全唐詩改編五卷緣由,附帶說明,以資比較。
端己詞,散見各書,向無專集。茲從花間集抄四十八首,尊前集抄五首,草堂詩餘、歷代詩餘,各抄一首,共為五十五首,並與全唐詩所收五十四首相校,其差異處,亦經分別校定,特寫一 卷,名曰浣花詞集。其宋元明清各家對於韋詞評語及本篇引用書目,又經分別臚舉於集後,藉供參酌。
作品目錄
浣花集目次卷一
章*夜思
延興門外作
劍得仁墓
下第題青龍寺僧房
虢州澗東村居作
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封酒
尹喜宅
途中望雨懷歸
古離別
柳谷道中作卻寄
灞陵道中作
秋日早行
歡落華
宮怨
關河道中
題盤豆驛水館後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