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昌鎮](/img/1/5f1/nBnauM3XwQTN0MDMyc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3c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行政區劃
![鞏昌鎮](/img/3/f07/nBnauM3X0gjN3cjMzc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3c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鞏昌鎮](/img/2/c7d/nBnauM3X2gjMwETO1c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3c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秦朝始設隴西郡,在今天的臨洮南面。據傳商朝姜太公釣魚,不是在隴西釣魚,而是在渭水的源頭——渭源。當年天王李靖生活的地方——城塘關就是現在的鞏昌鎮。
基礎設施建設
![鞏昌鎮](/img/b/e39/nBnauM3XyYjM4UDO3c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3c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社區建設
![鞏昌鎮](/img/b/8f6/nBnauM3X1IjNxIDO5c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3c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同時,鎮上先後建立健全了黨員聯繫民眾制度、在職黨員信息反饋制度和黨員民眾交流等制度,把服務延伸到了文化、醫療、科技和扶貧幫困等領域,保證社區居民老有所樂、少有所學、幼有所託、殘有所助、貧有所濟、病有所醫和難有所幫。東郊社區針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多和再就業難度大的問題,通過協調聯繫,先後安排下崗失業人員860多人,對250多人落實了社會保險補貼,對一批小區民眾辦理小額貸款88萬元,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使33人得到安置。該鎮東城社區幫助民眾辦起了高新印務中心等3家服務實體,幫帶48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這個社區創建的“久久文藝演出隊”,在節假日和重要活動期間為民眾義務演出,每年達60多場。
在鞏昌鎮東城社區,從低保申請、計畫生育辦理、民事調解、便民服務,到敬老助殘、衛生保潔,都是黨支部和居委會的服務範圍。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傾心打造服務平台,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著力營造“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環境整潔,民主自治,保障完善”的和諧社區氛圍,先後成立了社區工會、團支部、老年人協會、殘疾人協會和低保民主評議小組,設立了社區12315投訴舉報站,並制定了相應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目標,始終把民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放在首位。去年以來,社區先後完成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培訓4期150人,勞務輸轉200多人次,人均創收5000多元,先後給靈活就業的186人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補貼,並按標準發放到位,為344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再就業優惠證,為36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小額貸款,安排公益性崗位52人,此外還對2136戶居民建立了城市低保。使居民真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參與社區建設積極性增高,推動了社區公益事業的發展。
為了創建文明社區,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從宣傳教育入手,積極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樓院”、“文明單位”、“文明小區”評比活動,以及“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並制定了文明社區議事制度,定期召開社區黨員會和居民代表會議,商討社區建設工作。開辦讀書室、活動室,購置文體器材,充分利用社區文化站、圖書室、廣場、公園、體育場、街道住宅小區等公共服務設施,開展豐富健康的文體活動。社區“久久”文藝隊、東關體育扇子舞表演隊、古樓廣場地方戲表演隊等活動各具特色,多次在全縣文藝匯演中獲獎,通過努力,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不斷增強,滿意度增加。2006年,東城社區被團中央、國家民政部、建設部、國家工商總局評為全國“青年文明社區”。
為使居民有個整潔、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鞏昌鎮積極探索開展綠化、淨化、美化、亮化、有序化的“五化”社區管理模式,配合有關部門,與轄區單位簽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書,加強打防控一體化建設,全面實施人防、物防、技能措施,使治安防範的觸角伸到了社區的每個角落。社區從未發生過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東城社區鋁廠小區被省上命名為“省級安全示範小區”。
文化發展
![鞏昌鎮](/img/8/095/nBnauM3XzUzNyczMxg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4c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五一村進村文化站是每個村民感到舒心的一件事,讀書看報,文藝娛樂,書畫交流,彼此之間都平添了一種親和力和滿足感。最讓村民們露臉的是參加春節城區秧歌大會,最讓秦腔組新舊把式過癮的是一年兩次應邀到周邊鄉鎮演出傳統劇目。書畫組的活動很有檔次,大家把縣上的中國書協會員、省書協省美協會員請到站上,現場表演,免費收藏。象棋比賽、跳棋比賽、時事政策問答,使學智超人者樂在其中,而拔河比賽則是以讓男女力士盡釋潛能,特別是往日端莊文靜的青年婦女到了較勁場上,一準會豪氣懾人,八面威風。
文化站是村民的娛樂園,也是村民的充電場,站上舉辦的各種宣傳培訓,讓他們掌握了各種致富技能,也讓他們知道了許多市場經濟遊戲規則。鎮村在這裡先後舉辦黨員積極分子培訓班,四五普法培訓班,科學種植養殖培訓班,手工特技培訓班和工商市場營運知識培訓班。
和以前比較,現在的三元街一帶打架鬥毆的少了,賭博盜竊的少了,吸毒販毒的少了,讀書看報的多了,尊老愛幼的多了,守法經營、科技致富的多了。全村新增養殖戶60家,新建節能溫室80多座,一批新烹調師、縫紉師、理髮師走向社會,有多名木刻、石雕、油漆、建築工匠成為全縣工藝行業的佼佼者。村上130名殘疾人通過參加培訓,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其中46名殘疾人掌握了一門或多門技術,生活能夠自給。
鄉鎮經濟
![鞏昌鎮](/img/e/021/nBnauM3XxMTO2cjMzg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4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工業立鎮、商業富鎮、科技興鎮、三產強鎮、生態綠鎮、旅遊活鎮”發展戰略的實施,不斷加大“畜牧、菌菜、馬鈴薯、中藥材加工運銷、建築建材、勞務輸轉、肉製品加工、旅遊文化”等特色優勢產業開發力度;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實施新村規劃、農村飲水、村莊道路、沼氣能源、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條件改善等工作;圍繞和諧社會建設,不斷加大基層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全鎮經濟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共同進步,每年有10多萬人次前來觀光旅遊,2007年底,全鎮因旅遊帶動相關產業創收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27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5700元,當年被定西市委、市政府評選命名為“全市文明鄉鎮”。
養殖業
鞏昌鎮東巷村建立了銀狐養殖場、青定坪村建立了鵬飛養殖場;汪家門村建立了良種豬養殖基地;五一村建立了瑞豐養殖基地。鞏昌鎮按照“抓好黨建促發展,抓好經濟促黨建”的工作思路,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拓寬了農民民眾增收渠道。去年,全鎮25個村黨支部全面創建達標“五個好”村黨組織,其中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個,5萬元以上的村14個。
圍繞“雙培雙帶”工程,鎮黨委積極引導廣大黨員和村組幹部採取項目帶動、技術示範、市場服務、提供就業等方式,帶領和幫助民眾共同致富。在積極培育創建東巷銀狐養殖場、鵬飛養殖場、汪家門良種豬養殖基地等“雙培雙帶”工程示範點後,今年又新培育五一瑞豐養殖基地為縣級示範點,協調落實貸款150萬元,下設良種豬繁育場、優質肉羊繁育場、飼料經銷部三個經濟實體,年產值達到了20萬元以上,輻射和帶動五一村及周邊6名貧困黨員和32戶貧困戶發展良種養殖,戶均年增加收入在3000元以上。
退耕還林工程
登上隴西縣鞏昌鎮城郊的火焰山,往日的荒山禿嶺已不復存在,眼前一排排、一行行鬱鬱蔥蔥的樹木連綿15公里,覆蓋面積達1.5萬畝,與山下的縣城交相輝映,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鞏昌鎮把綠化火焰山作為全鎮林業工作主攻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整地、高標準栽植的原則,“針、闊、灌”結合,連片治理,整山頭、整流域推進,僅今年就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3000畝,完成補植任務2000畝,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為了便於管護,今年又新修盤山公路10公里,使區域內道路全長達到70公里。同時,全力開展補植和管理工作,僅今年栽植苗木40多萬株。組織建立了以農戶管理為主,鎮村管理為輔的雙層管理體制,並確定15名護林員進行長年看管林木。
旅遊資源
![鞏昌鎮](/img/8/4ee/nBnauM3XwADM4cDO0g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4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隴西縣城北關有一條聞名遐邇的三元街,歷史上曾是人文薈萃之地,今天這裡依然是全縣最為富庶的街區之一。坐落在街道中部的鞏昌鎮五一村文化站,樓房寬暢,環境整潔,設施齊全,成了城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2004年10月,五一村文化站成功接待了參加聯合國亞太殘疾人扶貧國際研討會的官員和代表,文化站新型的運作機制和五一村農民全新的精神面貌受到高度評價。
計畫生育工作
![鞏昌鎮](/img/a/d66/nBnauM3XyETOwcDN5gzN3IDMzITMzkjNxkjMwADMwAzMxAzL4c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隴西縣鞏昌鎮充分利用全國流動人口計畫生育信息交換平台、西北地區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協作平台、甘肅省人口信息系統平台,通過及時向流出地反饋流入人口信息、協查流出人口避孕節育情況、堅決落實流入人口的節育措施,使兩地計畫生育工作特別是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取得了互補雙贏。 該鎮以優質服務為標準,創建快捷服務辦公,主動工作,準確及時反饋流動人口信息,實現了兩地同時協作管理。該鎮利用信息平台,通過協查協管,使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流動人口節育工作實現了科學管理,兩地計生互補、互動,實現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