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表現
1、言行不一致求助言與行可能不一致,由此產生痛苦。求助者說:“我知道吸菸有害健康,我真想戒菸。”可是卻點燃了一支煙。
2、理想與現實不一致
求助者說:“最近很忙,很累,很想找個度假村,關上手機,踏實睡上一覺。”求助者的理想是到度假村睡覺,但是因工作繁忙沒有去,內心動機造成理想與現實不一致,產生苦惱。
3、前後語言的不一致
求助者可能在敘述時前後不一致,如:前面講到要度假,後面又講到利用假期好好學習,在時間安排上出現了衝突。
4、諮詢雙方意見不一致
諮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諮詢師對求助者的評價與求助者的自我評價不一致,或諮詢師所見與求助者的陳述存在矛盾。
流派理論
1、完形學派,格式塔學派:非常強調面質為的是使求助者能持續地對自己此時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已做了些什麼有所覺察,鼓勵他們去辨別言語與非言語表達之間的差異。
2、理性情緒流派:理性情緒療法強調對非理性不合理觀念體系的面質,鼓勵求助者努力地去檢查狹隘的非理性信念,從而促使求助者改變並培養理性信念。
3、現實療法:基本上是一種面質的方法,以便不斷地鼓勵求助者去決定他們的行為是否真實與負責,並檢查他們是否以不負責的行為去完成他們的需要。
4、互動分析療法:對求助者用以逃避親密性的策略進行面質,並且激勵他們重新評估仍然影響他們生活的早年重要決定,也鼓勵求助者決定他們如何改變以及他們想作何種改變。
5、求助者中心療法也開始重視面質的意義
使用注意
一是面質要有事實的根據。在使用面質技術時,一定以了解到的事實為前提,只有在矛盾的事實存在時才可以使用這個這種技術。
二是使用面質時要避免個人發泄。
面質的目的是促進求助者統一,促進其成長,所以應當以求助者的利益為重,不可將面質作為諮詢師發泄情緒乃至攻擊對方的工具或者理由。
三是避免無情的攻擊。
有些諮詢師不是在誠懇、理解、關懷的基礎上套用面質,而是把面質當作展現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機會,沒有考慮到求助者的感情,一味的使用面質,致使求助者陷入尷尬的境地。
四是面質應建立在咨訪雙方的信賴關係上
面質所涉及到的問題,對於求助者來說可能有應激性,可能會導致危機出現,諮詢師的尊重、溫暖、真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諮詢關係會給求助者以心理支持,而充滿理解和真誠的面質會減輕有害或者危險成分。
五是可以使用嘗試性面質
一般來說,在良好的諮詢關係沒有建立起來之前,應儘量使用面質,如果不得不用,可用嘗試性面質,如果求治者在面對面質時,故意避開,這是就不要繼續問下去,以免產生難堪和恐慌。
六是面質不宜一步到位,而應循序漸進地進行
目的作用
(1)協助求助者促進對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及所處境況的深入了解;
(2)激勵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識的防衛心理、掩飾心理來面對自己;
(3)促進求助者言行統一、理想與現實統一;
(4)促進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優勢;
(5)為求助者樹立榜樣。
面質意義
1.有利於澄清來訪者情感、觀念以及行為上的矛盾,使諮詢者把握來訪者的真實感受有些來訪者存在有意無意的防衛心理或者對自己的情感、觀念比較模糊,因此在諮詢過程中可能出現前後的言行或情感不一致。這時諮詢者需要使用面質使來訪者明確自己的言行或情感。只有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諮詢。
2.有利於來訪者認識自己對人、事的理解和要求與現實的差距,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對現實,從而改變原有的行為或認知。有些來訪者在認知上存在誤區。不願承認現實,喜歡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不敢承認自己與現實的差距。逃避雖然使他自尊心暫時免於受打擊,但是從長遠來看有可能會給他帶來更大的傷害,這個時候就需要使用面質。
3.有利於來訪者認識到自己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的誤區,消除其認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與主觀性。正如認知療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貝克所說:“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於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行為矯正療法不如認知療法。”可見,由於來訪者在認知方式與思維方法上存在誤區,會造成行為及情緒上的問題,但是來訪者卻認識不到這種誤區,這時就需要套用面質,使其意識到自身的問題所在,從而加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