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唱法

面罩唱法

面罩唱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於法國歌唱界的一種歌唱方法。是以波蘭男高音歌唱家德雷什克為代表,倡導的一種新的歌唱方法,因此他成為19世紀歐洲最主要聲樂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面罩唱法

內容

面罩唱法,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行於法國歌唱界的一種歌唱方法。是以波蘭男高音歌唱家德雷什克為代表,倡導的一種新的歌唱方法,因此他成為19世紀歐洲最主要聲樂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面罩唱法要求歌手在歌唱時,將聲音集中於眼睛下面至口唇上面這一部分前面的區域,兩眼與眉間處有輕微的振動感,形成一個三角區仿佛是把聲音集中在一個“面罩”里。所以形象地借用了“面罩”一詞。(面罩是歐洲人在節日或化裝舞會上常用的蒙面用具,只露出兩眼、額頭及臉的下半部)。德里什克與喉科醫生庫爾蒂斯合力倡導這種歌唱方法,並將這種唱法加以理論化,提出以哼唱的方式求得“鼻腔共鳴,”雖然各國聲樂界對此褒貶不一,但是這種唱法很快流行於歐洲各地,並傳播到了世界各國,至今,面罩唱法仍被世界各國的聲樂界廣泛採用。

配圖

所屬分類

歐洲歌唱藝術
人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