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建水縣面甸鎮,地處面甸鎮中心區,為鎮政府所在地(村委會距鎮政府0.3公里),到鎮政府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國道323線及雞石公路均從村內經過),距縣24 公里。東鄰馬料河行政村,南鄰火車站,西鄰灣塘行政村,北鄰莊戶行政村。轄面甸等8個村民小組。全村國土面積 7.7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23.6 ℃,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蔬菜等農作物。
自然資源
截至2009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93畝(其中:田 1423畝,地1470 畝),人均耕地0.92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0畝,主要種植橘子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035 畝,其他面積1622 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主幹道安裝有路燈。全村有806 戶通自來水,有5戶飲用井水,無農戶飲水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有811戶通電,村內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97.7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5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24戶(分別占總數的69.05%和 27.62%)。該村到鎮政府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建有鎮內最大集貿市場1個,村委會距離集貿市場 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9輛,拖拉機36輛,機車74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769 畝,有效灌溉率為61.14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76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56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84戶;未建有小水窖;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 165戶。全村有 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無自然村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問題。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3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0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2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85 萬元,占總收入的25.28%;畜牧業收入917萬元,占總收入的47.8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776頭,肉牛7頭,肉羊4頭,雞1339隻);第二、三產業收入456萬元,占總收入的23.77%;工資性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2.61%。農民人均純收入310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5 人(占勞動力的 3.86%),在省內務工58人,到省外務工27人。人口衛生
截至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811戶,共鄉村人口3143人,其中男性1569人,女性1574人。其中農業人口3143人,勞動力2200 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724 人,彝族416人,哈尼族3 人。到2009年底,全村無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551人,參合率81.16%;享受低保 9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3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明溝),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 所,校舍建築面積 4170平方米,擁有教師53 人,在校學生1040 人,距離鎮中學5公里。截至2009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3 人,其中小學生250 人,中學生123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 7個、未建有圖書室、已成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文明建設
面甸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設當作一項大事來抓,印製了道德建設標語,進一步推動了創建文明村工作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強化外在約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發放到了各家各戶,要求各家各戶認真學習,遵照執行,以此來不斷規範村民們的言行舉止,引導廣大村民爭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載體,提高活動質量。積極探索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精心舉辦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一些村民喜聞樂見、各具特色的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從而大大調動了廣大村民參與文明村建設的積極性。三是抓風氣,推進移風易俗。近年來,完善出台了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賭博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不得涉嫌違法犯罪、發現有違規現象要向村委會報告的規定,村領導班子成員以簽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諾,帶頭遵守有關規定,爭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一個崇尚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已經形成。四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會穩定。為提高幹部民眾的法律素質,一方面在全村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活動,引導村民自覺做到學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堅持依法進行民主選舉、突出民主決策、實行民主監督、搞好民主測評,認真落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廣大村民的參政議政能力,使廣大民眾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權利。村幹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設的實踐中,面甸村時刻把兩委班子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從不鬆懈。要求班子成員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勤政為民,不搞特殊化,時刻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要走在前,乾在前,不接受吃請,不以權謀私,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去影響、帶動全體黨員幹部和村民。圍繞經濟建設,積極開動腦筋,出謀劃策,真正當好村民的“領頭雁”,真正為民眾當好家、理好財。
在幾年來的班子建設實踐中,面甸村逐步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黨員隊伍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在學習制度上,積極利用“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學理論、學業務、學經濟、學管理,不斷增強廣大黨員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組織制度上,充分尊重黨員的民主政治權利,實行民主議事和黨內監督制度。在重大決策上,堅持集體研究,科學決策,使全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在工作制度上,積極組織黨員參與經濟建設,參與村務管理,讓廣大黨員同志在參與經濟建設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從而較好地發揮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黨風帶民風,以民風促村風,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