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污染源

面污染源

面源污染,專業解釋為:通過降雨和地表徑流沖刷,將大氣和地表中的污染物帶入受納水體,使受納水體遭受污染的現象。TK-2專題組副組長、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陸根法教授解釋道,環境污染分為點源污染與面源污染,點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點的污染源,如企業,面源污染則沒有固定污染排放點,如沒有排污管網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隨著國家對點源污染的治理整頓,生活污染越來越嚴重,因為點源污染涉及我們城市的內部環境,而面源污染則涉及城市的外部環境,大浦鎮作為太湖治污的一個示範點,將為國家進行環保方面的探索與推廣提供極為重要的借鑑意義。

基本信息

分類

面源污染(DiffusedPollution,DP),也稱非點源污染(Non-pointSourcePollution,NPS),是指溶解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地點,在降水或融雪的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海灣等)並引起有機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陳吉寧,2004)。
根據面源污染髮生區域和過程的特點,一般將其分為城市和農業面源污染兩大類。

農業方面

農業面污染源農業面污染源
農業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田中的泥沙、營養鹽、農藥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而形成的面源污染。這些污染物主要來源於農田施肥、農藥、畜禽及水產養殖和農村居民。農業面源污染是最為重要且分布最為廣泛的面源污染,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環境污染(鄭濤,2005)。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過人為或自然途徑進入水體是引起水體污染的一個因素(陳紅,2002)。
面源污染自上個世紀70年代被提出和證實以來對水體污染所占比重隨著對點源污染的大力治理呈上升趨勢,而農業面源污染是面源污染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重視農業面源污染是國際大趨勢。在美國,自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雖然點源污染逐步得到了控制,但是水體的質量並未因此而有所改善,人們逐漸意識到農業面源污染在水體富營養化中所起的作用(倉恆瑾,2005)。經統計,面源污染約占總污染量的2/3,其中農業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總量的68%~83%,農業已經成為全美河流污染的第一污染源(Miller,1992)。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開展相關研究尋求解決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尤為必要。

城市方面

城市面源污染主要是由降雨徑流的淋浴沖刷作用產生的,城市降雨徑流主要以合流制形式,通過排水管網排放,徑流污染初期作用十分明顯。特別是在暴雨初期,由於降雨徑流將地表的、沉積在下水管網的污染物,在短時間內,突發性沖刷匯入受納水體,而引起水體污染。據觀測,在暴雨初期(降雨前20min)污染物濃度一般都超過平時污水濃度,城市面源是引起水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具有突發性、高流量和重污染等特點。
城市面源污染有如下一些特徵:
(1)城市的硬質下墊面占大多數,徑流係數較大,形成徑流的時間短,地下入滲量小,對污染物的沖刷強烈。徑流形式以短時間的地表徑流和較長時間的管內流為主。
(2)城市面源一雨水徑流可粗分為屋面徑流和路面徑流。屋面徑流污染源主要為屋面沉積物及屋面材料析出物。關鍵因素為屋面材料性質。路面徑流主要污染源為路面沉積物、行人和車輛的交通垃圾等。屋面徑流基本不受人、車輛等流動因素的影響,水質略好於路面徑流。
(3)面源負荷來源主要為:屋面建築材料、建築工地、路面垃圾和城區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汽車產生
的污染物、大氣乾濕沉降等。其中產生負荷影響較大為雨水口的垃圾和污水。
(4)地表徑流大部分通過城市下水管網排入受納水體,其匯水範圍主要通過排水管網的走向確定。
(5)城市面源的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ss、石油類和N、P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