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禿鸛

非洲禿鸛

禿鸛(),又稱非洲禿鸛,是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種鸛。它們棲息在潮濕及乾旱的環境,包括接近人類的地方,如垃圾站。 非洲禿鸛棲居在河流、湖泊、沼澤、草地等地帶,甚至靠近人類居住區,集群,日行性,飛翔沉重、緩慢。留鳥。頸下部的膨脹肉垂(喉囊)用於求偶炫耀,主要以各種動物的屍體為食,也捕食昆蟲、魚、鼠和鳥等活獵物。有時會翻食垃圾。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禿鸛是大型的鳥類,最大的標本高達1.5米,重超過9公斤,翼展闊3.2米。一般而言,它們長1.1-1.4米,翼展闊2.25-2.87米,重4.5-8公斤。它們飛行時的頸部會縮起,仿佛鷺科。

禿鸛的頭部及頸部沒有毛,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它們的喙也很大,喉嚨附近有粉紅色的囊。雙腳及翼都是黑色的。雄鳥及雌鳥很像,但雛鳥較為褐色,喙較細小。雛鳥要達4歲才達至完全成熟。

生活習性

非洲禿鸛 非洲禿鸛

棲息於草原及沼澤,有時會很靠近人為棲息的環境。為大型的腐食性鳥類,吃食各種動物的屍體,常常吃獅子獵食後剩下的殘骸,或是在人類的垃圾堆中覓食,粗壯而末端尖的喙有利於其撕開屍體,頭頸部裸露的皮膚可以避免在伸入動物體內時弄髒羽毛。會侵入紅鶴群(Flamingo, Phoenicopterus spp)的繁殖區,捕食幼鳥及卵,有時甚至獵食成鳥。頸部前方的肉垂包括一個汽囊狀構造,可以藉由鼻孔充氣而脹大或是泄氣而變扁平,其功能不是貯存食物,而是與繁殖期的展示行為有關。飛行時拍翅緩慢沉重,會隨著氣流盤旋爬升高度。成群築巢,巢位於樹上或是懸崖岩壁上,由大量的樹枝堆成,中央下凹,邊緣有樹葉及小樹枝。

禿鸛很少出聲,示愛時其喙會發出卡塔卡塔聲。喉嚨上的囊亦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食性

禿鸛是食腐動物。它們的頭部及頸部沒有羽毛,就是一種適應性,因為若有羽毛的話,羽毛會黏上屍體的血及其他物質,很難保持清潔。它們也會吃其他細小的哺乳動物及爬行動物,包括白蟻、魚類、蝗蟲、草蜢、毛蟲、青蛙、齧齒目、鱷魚蛋及幼鱷、紅嘴奎利亞雀雛鳥、鴿、火烈鳥、鸕鶿雛鳥及鵜鶘雛鳥。

繁殖

禿鸛是群居及有地盤的。在旱季,它們會在樹上築巢,每胎產2-3隻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區。

動物簡介

非洲禿鸛 非洲禿鸛

非洲禿鸛棲居在河流、湖泊、沼澤、草地等地帶,甚至靠近人類居住區,集群,日行性,飛翔沉重、緩慢。留鳥。頸下部的膨脹肉垂(喉囊)用於求偶炫耀。

主要以各種動物的屍體為食,也捕食昆蟲、魚、鼠和鳥等活獵物。有時會翻食垃圾。

繁殖期不固定,營巢於大樹上,每產1~4卵,孵化期29~31天,晚成鳥,3~4歲性成熟。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2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