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獨立年

非洲獨立年

自從15世紀早期殖民主義者竄入非洲大陸以來,非洲就一直遭受著殖民奴役,成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薩伊,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寧)、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

自從15世紀早期殖民主義者竄入非洲大陸以來,非洲就一直遭受著殖民奴役,成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獨立浪潮首先興起於北非。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英國控制的傀儡政權,建立了埃及共和國。1956年,納賽爾總統宣布從英、法殖民者手中講蘇伊士運河受歸國有。1962年,阿爾及利亞趕走法蘭西殖民者,贏得獨立。
在北非獨立運動的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獨立運動逐漸高漲。
1960年是“非洲獨立年”,這一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它們是:喀麥隆、多哥、馬達加斯加、剛果(利)(曾稱薩伊,1997年改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里、達荷美(現名貝寧)、尼日、上沃爾特(現名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現名象牙海岸)、查德、烏班吉沙立(現名中非)、剛果(布)、加彭、塞內加爾、馬里、茅利塔尼亞和奈及利亞。
1990年,納米比亞共和國獲得獨立,標誌著殖民時代的結束。
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隸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這樣,到1960年,非洲的獨立國家就達到26個,其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的3/4。
非洲的獨立運動改變了非洲的面貌,也使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非洲的新興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非洲國家獨立進程圖非洲國家獨立進程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