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其建校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年),孔子51世孫孔元虔出資建造了一所書院,並以馬馱沙的別稱“馬洲”命名。在八百多年的歷史更替中,馬洲書院三建三廢,它目睹了靖江的滄桑變化,見證了靖江的衰落與興盛,但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不管是天災還是戰火,馬洲書院始終是靖江文運薈萃之地。原南京軍區政委方祖岐上將為母校題詩:“魁星閣下讀書聲,江濤常伴遠近聞,報國圖強千秋業,學府代代育新人。”一首七絕道盡了薪火相傳的百年歷史。1926年,士紳賢達籌資創辦了靖江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中學,取名靖江縣立初級中學。後經歷了蘇北靖江初級中學、靖江縣初級中學、靖江縣中學、靖江縣靖城中學、靖江市靖城中學等幾個不同歷史時期。1976年始設高中部。2002年7月定名為靖江市第一中學。同年獲評泰州市重點中學。2006年1月,學校被評為江蘇省三星級普通高中。2010年8月,學校搬遷至城北園區新校址,並更名為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80多年薪火相傳,學校桃李芬芳,人才輩出,為國家培養了2萬多名各類人才,其中不乏國家領導人、將軍、院士、駐外使節、博導、書法家、高級法官、市長、全國優秀企業家等,如方祖岐上將、戴學江上將、劉秀梵院士等。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32人,100%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20名,在讀研究生15名;中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68.5%。特級教師1人,特級教師兼職2名,泰州市名教師3人,泰州市學科帶頭人6人,靖江市名教師3人,靖江市學科帶頭人6人,。受到全國表彰的2人,省、市表彰的30人,市、縣名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秀58人,校級骨幹教師95人。
所獲榮譽
近年來,以環境教育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研發,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彰;以體育教育為亮點的學科建設,不但走出了一條提升學生體質健康之路,還培養出數位亞運冠軍、全運會冠軍,其中包括在2010年第十六屆亞運會上,代表國家隊獲得女子花劍團體冠軍的朱敏。學校先後為國家、省運動隊輸送數十名高水平運動員;以“德育導師”為品牌的德育工作,在泰州市產生較大影響,被泰州市教育局確定為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品牌項目,並在全市學校推行;以“大手拉小手”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成效顯著,先後有陳應宏、高琴、鞠建國、鞠鑫等四名教師獲得泰州市、靖江市十佳文明新人新事。學校先後獲得“十五”、“十一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全國科教先進單位、全國勵志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地理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黨建帶團建先進集體、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2011年度中國創新教育學校等榮譽稱號。辦學理念
我校的辦學目標是:“努力把靖江一中建設成為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蘇中一流、江蘇知名的現代化名校。”這個辦學目標是在辦學實踐中不斷明晰的。早在2000年初期,為了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謀求發展,我校提出了創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的目標;2006年1月,這個目標實現後,我校又適時提出了爭創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的目標。此時,恰逢學校制定“十一五”發展規劃,我校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靖江市第一中學“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並經過專家論證。考慮到老校區地域面積狹小等諸多限制,靖江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適時決策,決定在城北園區以四星級高中標準規劃、籌建一中新校區,這為學校的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2010年8月,學校順利搬遷至新校區,並更名為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搬遷新校區後,學校在認真思考國家、省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同時,結合學校現狀,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出台《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此“規劃”經過專家論證,切實可行,並獲教代會通過。在此“規劃”中,我校明確提出“努力把靖江一中建設成為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蘇中一流、江蘇知名的現代化名校。”這意味著我校更明確立了向江蘇省四星級高中邁進的目標。在先進的辦學理念引領下,我校實現了“創特色品牌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教育理想。出色的辦學業績,對本地區及省、市內外學校起了示範與輻射作用。泰州市教育局多次組織四市兩區學校來我校學習課堂結構改革經驗;劉震宏副校長向泰州市區部分學校介紹我校德育導師制度的經驗;鹽城、陝西等地的領導、老師到我校掛職學習;徐州銅山區、泰興、興化、寶應教育考察團、韓國九龍代表團等數十所學校或教育代表團來我校參觀考察學習,張志堅校長向來校參觀、考察、交流的來賓介紹我校的課改實踐、辦學成績和辦學經驗;鞠鑫老師等12位老師分別赴四川綿竹、鹽城碩集支教,受到當地教育部門的高度讚揚;我校以環境教育特色課程為指導成立的“赤子之心環保社團”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彰並獲得團中央項目資助;我校品牌項目“文明一中人評選”、黨員“大手拉小手”、“保護母親河行動”等都在泰州市乃至全國產生積極的影響。
學生、家長、往屆畢業生、同行及高等學府對我校的辦學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高度的評價。2009年靖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來我校督導期間,召開了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人員座談會,進行了教師、學生和家長問卷調查,調查滿意度基本達到100%。靖江市人民政府督導專家對我校的評價是:“一中豐厚的文化底蘊與現代城市文明、學校文化有機融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一中先進的理念與求實精神、堅強執行力的有機結合,為教師開拓視野、追求崇高、增強教學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中科學的教學管理、彰顯的辦學特色和優異的辦學成績相呼應,為靖江全市的學校教育樹立了一個榜樣。”
我校校友劉秀梵院士說:“興辦教育薪火相傳、培養人才桃李芬芳。” 另據國家部分“985”、“211”工程大學的反饋,我校學生在大學就讀期間表現出很強的綜合能力,很多學生在大學期間被保送攻讀研究生或獲一等獎獎學金。江蘇衛視、江蘇教育電視台、泰州電視台、《泰州日報》等新聞媒體都報導和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成果與辦學經驗。
學校領導
張志堅:校長、總支書記,主持黨總支和校行政工作,主管學校發展規劃、幹部、人事和財經工作,聯繫高一年級部。顧燦興:副校長、總支副書記,主管教學工作、教育督導工作、黨務工作,分管辦公室、教務處、高三年級部。
劉震宏:副校長、工會主席,主持工會工作,主管師德建設工作、學生德育工作,分管政教處、團委、高二年級部。
於 軍:副校長,主管教科研工作、體育、藝術教育、健康教育工作,分管教科室、高一年級部,聯繫體育組、藝術組、衛生室。
陳網元:副校長,主管學校安全工作、後勤工作,分管總務處。
學校LOGO
如騰雲般的LOGO更顯朝氣。知名校友
方祖岐,江蘇靖江市人。1935年10月生,1951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1956年6月入黨。後任軍委裝甲兵幹部部任免處助理員,師政治部幹部科、組織科助理員,組織科、秘書科副科長、科長、副部長,政治部秘書長,組織部部長。1984年後任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幹部部部長。瀋陽軍區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為上將軍銜。先後受聘任:南京軍區老戰士書畫協會名譽會長;江蘇省詩詞協會、江蘇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文聯書畫研究中心顧問;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學校80周年校慶,方祖岐將軍欣然為母校題詩:“魁星閣下讀書聲,江濤常伴遠近聞,報國圖強千秋業,學府代代育新人。” 劉秀梵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畜禽傳染病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揚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戴學江上將,靖江市原團結鄉人,1930年2月生,中共黨員,上將軍銜,曾任國防科工委政委,並當選為1985年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43年在鄉村師範就讀時加入中國青年解放團,並參加抗日宣傳和土地改革。1946年參加新四軍,在該部一師,先後任文化教員、營文化幹事、團政治處技術書記、師政治部秘書科秘書。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戰役。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師政治部秘書、營政治教導員,1957年回國。1958~1978年任軍政治部組織助理員,瀋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幹事、科長、副部長。1978年任六十七師政治委員。1980年起任二十三軍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1992~1995年任國防科工委政治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上將軍銜。
鄭思競,教授, 1915年出生, 江蘇靖江人。1937和1940年分獲東吳大學理學士和碩士,1951年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獲Sigma Xi(重點自然科學家榮譽獎章)。1936年起東吳大學兼任助教,1940年任上海醫學院解剖學科助教,講師,副教授,1980年美國麻省醫學院客座教授,原上海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部主任,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分別於1958、1979和 1982年任副博士、碩士和博士導師。1985年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1991年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上海解剖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國際解剖學名詞編委,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上海市科協委員。為中國醫學百科全書基礎醫學(綜合本)、辭海基礎醫學分科、《中國人體質調查》、衛生部教材《人體解剖學》、和中國人體解剖學名詞等著作的主編。增任《解剖學雜誌》和《中國醫學文摘:基礎醫學分冊》主編。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0),衛生部優秀教材二等獎(1992)及其他部級二、三等獎6項,市級二、三等獎3項。
學校地址
靖江城北園區,北二環與新建北路交叉路口周邊公交
1、2、8、11、38路 第一中學站;35路 城北園區管委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