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青雲譜[江西-南昌]為八大山人故居。位於南昌市南5公里處,始建於西漢年間,稱梅仙祠。至東晉大興四年(321年),為道士許遜之"淨明真境",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寧觀"。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萬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為"天寧觀"。歷代屢廢屢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稱青雲譜,寓意"青高如雲"。由來
八大山人三十六歲時,想“覓一個自在場頭”,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就在這一年,他改建天寧觀,並更名為“青雲圃”。“青雲”兩字原是根據道家神話“昌純陽駕青雲來降”的意思。並有用“飛劍插地,植桂樹規定舊基”的說法,這也是亥處現存唐桂的由來。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狀元戴均元將“圃”改為“譜”,以示“青雲”傳譜,有牒可據,從此改稱“青雲譜”。歷史演化
青雲譜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道院。相傳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靈王太子晉(字子喬)到此開基煉丹,創建道場,“煉丹成仙”。西漢時南昌縣尉梅福棄官隱居於此,後建梅仙祠。晉朝許遜治水也在此開闢道場,始創“淨明宗教”,易名為“太極觀”,從此正式形成道統,屬淨明道派。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遜又易名為“太乙觀”。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賜名為天寧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八大山人前來訪求先賢遺蹟,很賞識這裡的山川風景,於是在原有道院基礎上進行重建,並改名為“青雲圃”。從此,八大山人便成了青雲圃的開山祖師。後人還建立了“正開山祖道朗號良月文號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八大山人從三十六歲至三十八歲時,往返於南昌城與青雲譜之間,青雲譜的重建由其弟朱道明主持。八大山人正式定居青雲譜,約在三十九歲以後至六十二歲。他苦心孤詣經營這所道院,歷時二十多年。八大山人在度過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後,又成了一所道院的開山祖師。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主要不在於宗教信仰,而是為了逃避清朝滿洲貴族對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藉以隱蔽和保存自己。
明末清初,明代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朱良月(即朱耷、畫名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牛石慧),因厭惡世俗隱居於此,出家為道士。後人慕其賢,集資改建為"青雲圃",後又將"圃"改"譜"。
結構
園內有前、中、後三殿。前殿祀關羽,中殿祀呂洞賓,後殿祀許遜。後殿院中有桂樹數枝,相傳為萬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個園內古樹參天,曲徑幽回,亭台玲瓏。外有清泉環抱,內有異花奇草,鬧中取靜,悠然自得。園內藏有八大山人(別號有雪個、個山、人屋等)真跡。朱耷擅長畫水墨花卉禽鳥,筆墨簡括,形象誇張;書法學王獻之,風格自成一家。這些藏品對於研究清代的繪畫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006年05月25日,青雲譜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行政區劃
青雲譜,今南昌市一區級行政區劃單位名稱,即青雲譜區。郵編:330001。歷史文化
青雲譜區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據考古資料記載,遠在五千年前就有先人繁衍生息。自古就有“城南勝地、人世蓬島”之美譽,常有文人雅士留下墨寶。明末清初大畫家八大山人(朱耷)曾隱居於此,潛心書畫創作,終成享譽畫壇的一代宗師。區境內的徐孺子故里、朱橋梅村、八大山人紀念館、鐵柱萬壽宮等一批人文歷史景觀。
地理位置
青雲譜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京九鐵路、浙贛鐵路在此交匯;105、320國道縱貫全區,連通全國各地;貫穿全省的天字形高速公路網路,使青雲譜區到浙、粵、鄂、湘、皖等周邊省市的行程縮短到6小時左右。這裡距昌北國際機場只有半小時的車程;通過南昌港,可以沿贛江往鄱陽湖入長江黃金水道。年吞吐量數千萬噸的大型鐵路貨運站——青雲譜車站坐落在區內,並設有1座現代化水廠——青雲水廠。全區郵電通訊便捷,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設施齊全。生態環境
青雲譜區生態環境優良,風光無限。具有一級空氣、一級水質。區內有“三湖三河”(即占地3165畝的象湖,占地1313畝的梅湖,占地75畝的高潮湖和轄區段長2公里、寬40多米的玉帶河,長5公里、寬100多米的護城河,長2.6公里、寬80多米的撫河)。全區綠化覆蓋率38.6%,人均綠地面積達8.1平方米。被人們稱為:“美的空間、人的樂園”。
教育資源
青雲譜區教育資源豐富,人才充足。全國綜合性重點大學南昌大學及江西師範大學、南昌航空工業學院、中國藥科大學、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等紛紛與區內江西航空技術學院、江西機械工業學校、江西醫藥學校等大中專院校進行聯合辦學,培養高素質人才;江西電力高級技工學校、江西南方高級職業學校、江西女子高級職業學校、江西工商貿專修學院、江西信息套用職業技術學院、江西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江西誠信服裝學院、新華學校等職業教育,每年培養出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一萬餘人,區內專業技術人才充足。經濟概況
青雲譜區工業基礎雄厚,是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輪式拖拉機、第一輛機車和第一枚海防飛彈的誕生地。境內以國內200強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江鈴汽車集團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央、省、市所屬大中型企業。2004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75億元,列全省各縣(區)前茅。基本形成了飛機、汽車、機車製造和汽車及機車配件、紡織服裝、飲料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電子儀表、食品添加劑、精細化工,以及商貿物流、房地產開發等行業格局。舉全區之力興建的昌南工業園,基礎設施日趨完備,入園企業初具規模,正成為青雲譜區建設現代製造業重要基地的主戰場。青雲譜區第三產業發達,市場繁榮。國貿大酒店、富豪大酒店、華宇大酒店、希爾頓大酒店等一批高檔酒店生意興隆,賓客盈門;麥德龍、沃爾瑪、好又多、環球嘉年華等一批著名公司進駐青雲譜區;華宏、本田、大眾、豐田汽車4S店等重點項目的建成開業,展示著一批名牌汽車企業看好青雲譜,紛紛在此設立銷售、服務、零配件和信息反饋公司。區內以“八條特色街”(現代商業一條街、機電配件一條街、餐飲一條街、大眾購物一條街、古玩字畫一條街、汽車配件一條街、汽車銷售一條街、衛生保健一條街)和“十一個專業市場、物流中心”(迎賓國際家具廣場、酒店和旅遊用品專業市場、水果批發市場、肉製品批發市場、江南建材市場、廢舊鋼材交易市場、再生資源市場、華東國際工業博覽城、新地冷藏物流中心、南昌深圳農產品城南物流中心、中聯物流中心)為重點,基本形成了商業發展格局。通過特色街和專業市場的知名度、輻射力,拓展了一批相關、相近、相連的經營項目。促進了全區第三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1997年~200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累計完成33.68億元,年均遞增13.6%,其中2002年預計完成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5.1%,是1997年1.9倍,第一、二、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分別為3.2%、81.0%、15.8%。
工業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依託轄區大工業企業優勢,發展與之配套的產業,逐步形成了以汽車和機車配件、紡織服裝、飼料加工、機械製造、食品等為主的工業體系。預計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9.86億元,年均遞增13.6%,2002年預計完成4.90億元,比上年增長9.2%。為進一步構築我區工業發展平台,增強工業經濟基礎實力,推進了占地340多公頃的南昌昌南工業園建設,其中220多公頃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了水、電、路、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引進了香港和寶公司、寧波華翔集團、江鈴汽車集團、洪都集團等28家知名企業和上市公司,出讓土地面積已達1023.2畝,引進資金7.87億元。
農業產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注重發展城郊經濟,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鼓勵能人帶動農民致富,湧現了贛達飼料、梅氏禽蛋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預計農業總產值累計完成3.96億元,年均遞增7.9%,2002年預計完成9000萬元。農業產業化發展為農村城市化奠定了基礎。
第三產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堅持“三產興區”戰略,加大了區域第三產業發展的力度,特別是以井岡山大道為軸線,精心打造購物餐飲娛樂帶,引進了北京華聯青雲譜店、南昌百匯一家連鎖大賣場、唐人街海鮮主題餐廳等企業;以撫河南路為軸線,精心打造商貿旅遊帶,引資開發了新街花園、象湖威尼斯國際水岸名宅、象湖源等房地產項目;以南隔堤、包佛公路為軸線,精心打造外環大市場經濟帶,在鞏固規範現有專業大市場的基礎上,正積極籌劃南昌昌南大市場、江南建材大市場等一批上檔次的市場。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17.01億元,年均遞增8.3%,其中2002年預計完成4.40億元,比上年增長22.7%。
私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增大。按照“放心、放手、放膽、放寬、放開、放活”的方針,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個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實行企業掛牌、區領導掛點和免打擾制度,成立了“諮詢服務中心”和“舉報投訴中心”,實行“一條龍服務”、“一條專線投訴”,全方位為個私民營企業排憂解難,相關職能部門制定了服務承諾,改善了個私民營企業經營環境。預計個私民營經濟總產值累計完成86.82億元,年均增幅13.6%,其中2002年預計完成22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到2002年底,個體工商戶已達2856戶,個私民營企業353家,其中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達21家。
——財政收入基礎進一步穩固。隨著個私民營經濟的加速發展和第三產業檔次、規模的提升以及一批具有實力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在轄區範圍內開發建設,財政收入得以大幅增長。預計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4.70億元,年均遞增18.3%,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69億元,年均遞增24.4%;2002年的財政收入形勢看好,預計財政總收入完成1.25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53.2%。
建設規劃
青雲譜區從北面分流老城區密集的人口,引人才,引人氣,引財氣;向東面拓展,拉開城南新城建設的框架;南面在改造和完善南高公路的基礎上,積極融資對南蓮路及周邊進行綜合改造,主動與昌南區域“北進”對接;西面進一步最佳化象湖及梅湖的人居、旅遊、休閒環境;中間突出抓好區域商務中心建設,打造大商貿新平台,培育發展以錦城商貿廣場為核心的綜合商務板塊,以洪都南大道為主的特色商業街板塊,以新昌南城周邊為主的半月型產業帶板塊,以象湖、梅湖和八大山人紀念館為主的旅遊經濟板塊,以及以洪城路、解放西路為主的樓宇經濟板塊,全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的以產業為支撐的城市副中心。青雲譜區按照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城市副中心的思路和高理念決策、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益經營、高技巧運作、高水平管理的“六高”要求,抓好“北引、東拓、南接、西優、中突、線路”六大片區規劃和建設,逐步拉開城區框架。2003年至2007年底,青雲譜區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撥出資金2億元左右,大力整治轄區內京九鐵路沿線,清垃圾、栽植木、建廣場、修道路,使我區京九鐵路兩側由過去的髒、亂、差變得潔、淨、美,形成了一條綠色景觀帶,成為全國跨城市鐵路沿線的一大亮點;按照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的要求,高品質、高質量、高速度地建設了包家花園廣場、八大山人廣場、南苑綠地等20餘個文化休閒廣場;全面啟動八大山人梅湖景區暨八大山人文化產業園建設,完成了景區內賞魚島、藝博園、墨客亭等;修通陽光路、環湖一條路等景區道路,修建完成雕塑廣場、七星廣場、2個停車場等園林綠化景觀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加強對轄區內水環境的管理,清淤泥、澇雜物、保持城區水面的清澈;組織實施了四輪百路大會戰和小街小巷的整治,先後對轄區內三店西路兩段、建設路、定山路、井岡西路等156條道路(街巷)進行了全面地綜合改造;積極配合市重點工程完成了洪都南大道、施堯路和昌南大道、京九高架橋、青山湖南大道三個跨穿工程和玉帶河西支的建設。
主要街道亮化率達100%,社區亮化率達80%以上,青雲譜區的城區基礎設施和環境上了一個新台階,樹更綠了、路更寬了、燈更亮了,百姓出行、休閒、娛樂更方便了,營造出百姓安居樂業、安全舒適的人居環境,城區面積由2002年的13萬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底的43.2萬平方公里,綠化面積由756.85公頃增加到862.5公頃,覆蓋率達40.2%,道路面積由35萬餘平方米增加到56萬餘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1.81平方米。
基礎設施
【道路現狀】區內城市主幹道有洪城路、解放路、廣州路、昌南大道、施堯路、撫河南路、迎賓大道、井岡山大道、洪都南大道、青山湖南大道、高新大道等,直接與城市外環快速路相連,構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在區內任何一個位置可實現10分鐘能上快速路,20分鐘能上高速路,30分鐘能出城。【給水現狀】現有的供水水源為青雲譜水廠(60萬噸/日),供水管沿解放路、撫河路、迎賓大道、井岡山大道、高新大道、廣州路、昌南大道等主要道路呈環網埋設。
【排水現狀】區內採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雨水根據地形和水系位置就近排入水體。
【燃氣現狀】供氣氣源為南鋼煤氣,煤氣中壓管沿解放路、撫河路、迎賓大道、南高路、洪都大道、高新大道、昌南大道埋設。現有中低壓煤氣調壓站8座。
【供電現狀】全區現有220KV變電站1座,即迎賓變電站(2×15萬KVA),110KV變電站4座,分別是一交變電站(2×4萬KVA)、李家莊變電站(2×4萬KVA)、白馬廟變電站(2×4萬KVA)和萬溪變電站(3×4萬KVA)。
【弱電現狀】區內現有郵政公司一處,郵政所七處;電信分局兩處(何坊西路電信分局和迎賓大道電信分局)。
風景名勝
旅遊景點八大山人紀念館位於南昌南郊十五華里處的梅湖定山橋畔青雲譜。青雲譜是一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園內,數百年的古樟樹、苦楮樹、羅漢松青葉蒼乾,繁蔭廣被,覆護著青磚灰瓦白牆紅柱的殿宇,顯得格外靜謐。密葉篩過的天光灑在小徑上,明暗閃爍,野趣橫生。一彎荷池清澈明淨,倒映著籠籠修竹,魚兒嬉戲,花影搖曳。園外清溪蜿蜒,溪畔農田阡陌縱橫,農舍炊煙裊裊,恰似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