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解釋
![青雲禪寺](/img/d/dc4/nBnauM3XxQTO4UjN2ETN3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c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寺西側曲徑通幽,轉過峭立石壁,有一巨石疊成的天然石洞,俗稱“大肚石佛”的彌勒洞,上書“青山岩”。它可能是青雲岩的發祥地。
歷史
據清光緒十年(1884)《潮陽縣誌》和寺中天然彌勒洞石刻所記,該寺原稱“青雲禪林”,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初五日建”(洞內石刻)。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住持釋贊良等重修,鹹豐(1851-1861)末年再修。1948年,釋純信住持,廣開經教。越年末,釋澄樂(1905-1984)繼任住持,並在1957年重修之。歲月滄桑,幾番廢興。特別是“文革”十年浩劫,青雲岩幾成廢墟。1980年,澄樂師重返古剎。1982年秋,曾駐錫於此的香港名僧定因法駕臨寺,目睹楹蛀牆危,倡儀修建,得到當地政府和善信的支持,重建大雄寶殿。1984年八月初四,在建設過程中,八旬住持釋澄樂圓寂,法席空虛。半年後,釋定根法師任住持,繼續重建大雄寶殿,擴建天王殿,修建玄帝古廟,創建塔院等,於1986年竣工。
現有的青雲禪寺,坐東北向西南,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全寺占地面積240畝。朱紅的寺牆,金黃的琉璃瓦,香菸裊裊,經鼓聲聲。三山門(1990年落成)、天王殿(1989年落成)、大雄寶殿(1986年落成)、觀音閣、伽藍殿、法堂、千佛藏經樓(1998年落成)、念佛堂、方丈室、上客堂、齋堂、執事樓、塔院、釋迦寶塔、華嚴寶塔、八曲亭、接仙亭及護法玄帝廟皆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