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中山王方壺
1978年於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方體,小口,斜肩,腹兩側有一對環耳,這是戰國中、晚期常見的方壺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了八條雕龍為裝飾。在壺蓋上有四個抽象的龍形鈕,在壺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條小龍,龍頭沖上,獨角大耳,頸背生鬃,長尾。這些龍裝飾的使用,為光素無花紋因而略顯呆板的壺體增加了活潑氣氛,而龍身無繁縟的花紋,與壺體協調相稱,共同構成一種素雅明快之美感。
青銅中山王方壺,戰國時期歷史文物,1978年於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
1978年於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出土,方體,小口,斜肩,腹兩側有一對環耳,這是戰國中、晚期常見的方壺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點是,使用了八條雕龍為裝飾。在壺蓋上有四個抽象的龍形鈕,在壺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條小龍,龍頭沖上,獨角大耳,頸背生鬃,長尾。這些龍裝飾的使用,為光素無花紋因而略顯呆板的壺體增加了活潑氣氛,而龍身無繁縟的花紋,與壺體協調相稱,共同構成一種素雅明快之美感。
夔龍紋刻銘青銅方壺是平山戰國中山王墓出土文物,是盛酒器。壺的四壁鍥刻長篇銘文,共450字,字型修長優美,銘文記述了治國之道和中山國的王系。壺造型生動而富...
介紹 明細中山王三器是20世紀70年代在河北平山發掘出的古中山國的三件文物,分別是中山王鼎、中山王圓壺和中山王方壺。
概述 三器詳解 延伸閱讀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
歷史沿革 疆域 經濟 文化 遺址《王茁中山王篆書千字文》(烙彩經折裝)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雅昌公司印刷。該專著作者——王茁女士,以中山王篆風格創作的《千字文節選》獲得了2011年舉辦...
主要內容 出版背景 作者簡介 序饕餮紋三足壺,商代後期的銅器,為傳世品。壺通體高60厘米,有蓋,斂口,無頸,腹上部兩側有一對獸首耳。腹部下垂,自然膨出,最大直徑為腹下近底處。腹下有三隻...
青銅-壺 酒文化 酒壺 “介紹青銅,是鉛、銅和錫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歷史意義。後除黃銅﹑白銅以外的銅合金均稱青銅﹐並常在青銅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錫青銅的鑄造性能﹑減摩性...
概述 時代 發展時期 文化 銘文中山國(前414年—前296年),建立者出自中山武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國家,因城(中人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國。國土嵌在燕趙之間。經歷了戎狄、鮮虞和中山三...
歷史沿革 疆域 經濟 文化 遺址中山王墓位於平山縣三汲村,是中國河北平山縣出土的戰國時期中山國陵墓,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鮮虞仿照東周各諸侯國建立的國家。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在平山縣...
規模布局 出土文物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高51.5厘米,腹徑65.8厘米。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
流傳歷史 文物特徵 文物價值 器物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