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郵編:422108
地理位置:該村位於距湖南省邵陽縣城西北29公里處,距黃亭市鎮10公里,距隆回縣縣城28公里,通稱為“回民張家”,現有人口1289人。
![](/img/8/411/nBnauM3X0YzMwgDOyETO2kzM0MTM2gDO2IDMwADMwAjMxAzLxk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沿革
居民絕大多數為回族,其中二組和七組回漢雜居,屬回族自治村。居民定居於始於明洪武元年,祖輩因任軍事指揮使隨軍遷徙,先後自北京遷至寶慶府,再遷新邵、武崗、後遷觀音塘,最後逐資水河而下居於青草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村里回族中的張姓,主要源自賜姓。現居湖南的張姓回族,據道光《寶慶府志》記載:“指揮張氏,其先曰璞羅德,北平三河人。洪武元年,授寶慶衛指揮”。又據《張氏族譜》稱:“始祖璞羅德‘原屬回教經名’,後來‘賜姓於明初’,才改稱張氏。”(《湖南回族》)。
![](/img/2/c9a/nBnauM3X3UTM3AzN3gTM3QDOxMTM2ATO0kTMwADMwAjM2EzL4E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習俗文化
宗教信仰:該村信仰伊斯蘭教。在村西南方修建有“清真寺”1座。“清真”是“伊斯蘭”在中國的漢文意譯。
飲食文化: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禁忌:忌食豬、狗馬、騾的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或處死的畜禽,不吃動物的血等;禁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不能用殺字用在牲畜上而用宰字等等。
民族服飾: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襯衫、黑坎肩;婦女戴黑、白或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農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艷的服裝。
喪葬習俗:普遍實行土葬、快葬。請阿訇主持殯葬,將死者淨身後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屍匣運入墓地。喪葬從簡,提倡節哀。
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大而隆重的節日,於伊斯蘭教曆的十月一日舉行。在齋月份,每年都要守齋一個月。封齋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可以吃飽、喝足;日出後至太陽西下,不準進食、喝水。齋月里,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慾。小孩、老弱病人和孕婦可以不守齋。齋戒期滿後,就是開齋節。這天清晨,穆斯林紛紛聚集在清真寺舉行禮拜,然後開始節日活動。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於每年伊斯蘭教曆十二月十日舉行。古爾邦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它是具有宰牲獻祭特色的節日。
其他習俗:回族人民熱情好客,真誠為本,崇尚信仰與信用的結合,向有尚武精神,但求自衛,任何欺侮行為被族人視不大逆不道。回族嫁娶以追求本民族通婚為先,80年代前均為回回相對,改革開放後,對回漢通婚有一定的放鬆,但據國家婚姻法規定,回漢通婚必先徵求回方父母同意,同意與否不屬於干涉婚姻自由範疇。
![](/img/8/cb4/nBnauM3X4YzMwEzN3gTM3QDOxMTM2ATO0kTMwADMwAjM2EzL4E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該村以種植業為主。青草回族在定居後,給當地帶來了一定的先進種植經驗,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早在三百年前,青草回族人在種植業上提倡精耕細作的同時,大力發展生薑、油菜、大蒜、辣椒、百合等經濟作物,其盛產的“寶慶龍牙百合”、生薑、大蒜、辣椒久有盛名。特別是龍牙百合每年大量出口,形成了獨特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