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糖涼蝦

青糖涼蝦

在普洱人的記憶中一定缺少不了涼蝦這道街邊小吃。涼蝦是用大米製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涼蝦一般都是配紅糖水,再加入少量炒香的芝麻,吃著香甜綿軟,如果紅糖水再經冰櫃冰過,那滋味更是入口冰冷,是夏季最受歡迎的飲品。集市上天天都有傣族婦女賣涼蝦兩元一大碗,買回來自己煮一些紅糖配在裡面好吃又衛生。買涼蝦的同時還看到傣族婦女在賣自家製做的紅糖磚,於是也買了一塊回來這樣做糖水涼蝦的材料就齊全了。

文化

群山環繞、曲水流觴的黔北古鎮琊川鎮,每逢夏天,鄉場上都會有人沿街叫買:涼蝦、涼蝦、青糖涼蝦,二塊錢一碗,不冰不要錢。在一個移動的木板車上撐著一把大紅傘,下面用紗布罩著碗、盆、桶、勺等家什,賣涼蝦的婦女麻利地為顧客盛上一碗涼蝦,再從瓦罐里勾出少許青糖兌入碗中,上面擱一個湯匙,不到一分鐘就做出一碗透心涼的涼蝦了。

做飯

青糖涼蝦的製作,需要提前一天將米浸泡,凌晨用石磨磨成米漿,添加生石灰水,然後放在大鍋內用微火熬成粘稠的米糊;再用大木瓢或葫蘆瓢(上面鑽許多小孔)將米糊趁熱擠壓到涼水裡,結成一顆顆帶有小尾巴的顆粒,就像小蝌蚪。吃時用井水、青糖(青糖的製作:用麥芽或谷芽曬乾、粉碎備用,把糯米煮成稀粥後放冷,拌上麥芽粉,發酵一天后用布濾渣,再將過濾的汁液放到鍋中慢火熬煮後製作成青糖)兌勻即可,井水宜選擇冰涼、清澈、甘甜的泉水。

做涼蝦用的井水要隨時保持清涼,即到即用。曾經,古老而狹窄的鄉場上,每逢趕場天,都會看到一個頭包白帕子,身穿藍布對襟短褂、腳套線耳草鞋的壯年漢子,健步如飛的為賣涼蝦的婦女送水,木水桶上覆蓋著一張大大的荷葉或芭蕉葉,一路吆喝:“水濕衣服---看到、看到、莫要絆倒”,行人急忙兩邊閃開避讓,青石板上灑下兩行清晰的水痕。烈日炎炎,趕場的老百姓熱得前胸巴後背,酷熱難耐,此時來一碗青糖涼蝦,蹲在陰涼的屋檐下,慢品細咽,望著碗中一粒粒米涼蝦起落沉浮,上下遊動,形如小蝦米,栩栩如生,非常有趣。舀一勺入口,感覺滑溜溜、甜咪咪、涼悠悠的,唇齒留芳、透徹心脾,渾身燥熱頓時褪去大半,非常的愜意。也有心急火燎忙趕路的腳夫苦力,先是舀一勺嘗嘗味道,怕涼著腸胃,隨後稀哩呼嚕幾大口連涼水一併倒入口中,吧唧吧唧嘴,抹抹嘴角,打兩個響嗝,連稱:安逸(舒服)、安逸得很囉!心滿意足而去。青糖涼蝦,是黔東北一帶盛夏解暑的一道特色風味小吃,曾經的鄉村一無冰櫃,二無空調,靠什麼消暑?勤勞智慧的老百姓用土法製冷,創製出不上火、能消暑的美食。就地取材,因材施藝,既經濟又實惠,歷久彌新,小飲食中透出大智慧。青糖涼蝦這一牙縫裡的風俗飲食為“舌尖上的中國”增添了一道美食佐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