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於2006年,建築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全面收藏、保護、展示和研究藏文化的綜合型博物館,也是青海省對外開放和民族團結進步的最好範例。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作為一家民間非營利機構,與國家財政支持的博物館不同,它的運營資金主要靠金訶集團創收和熱心藏文化的個人捐贈負擔。按照規劃,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項目建成後,博物院將在原有館兩萬餘件(張)文物,現有十個展廳的基礎上再增設青藏文明史展廳、精品文物展廳、民間藝術展廳、學術報告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研究室等。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要真正實現公益性還亟需各級政府對其給予政策扶持。

辦館規模

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設計畫投資兩億元,建設面積28000平方米,計畫3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生物產業園博物館群的重要組成部分。

藏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省作為藏文化的發祥地區之一,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是該省文化名省建設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按照規劃,藏文化博物院二期項目建成後,博物院將在原有館兩萬餘件(張)文物,現有十個展廳的基礎上再增設青藏文明史展廳、精品文物展廳、民間藝術展廳、學術報告廳、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研究室等。同時,配套建設五星級文化主題酒店、青藏文化交流中心等輔助設施。建成後,生物科技產業園約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個由藏文化博物院、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崑崙玉文化博物館3座博物館組成的博物館群將更具規模,更加完善。

社會影響

2006年集收藏、保護、展示、研究藏文化為一體的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建成開館。經過6年(截止2012年)發展,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院逐漸成為保護、傳承與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宣傳展示大美青海形象的重要載體。

主要特點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作為一家民間非營利機構,與國家財政支持的博物館不同,它的運營資金主要靠金訶集團創收和熱心藏文化的個人捐贈負擔。館長才公太表示,博物館在文物的收集、研究、以及交流發展方面都存在資金上的困難。

主要展廳

藏文書法展館:通過一百多種不同風格的藏文書法,介紹了歷史悠久的藏文化豐富內涵。藏文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淳厚的高原氣息、濃重的鄉土特質和明麗的雪域色彩,是祖國藝術寶庫中的瑰麗珍品。藏文書法展館通過展示、介紹,力求將藏文書法這一瑰麗珍品進一步繼承發揚。

藏族民俗展館:通過復原和展示藏族民居、服飾文化、民間工藝、馬具文化、卡墊文化、宗教法器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動地展現藏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獨特的民俗民情。如館藏的一塊硬質方圓木上雕琢有許多動物和地方生靈圖像的朵巴爾(祭祀模子),是整個藏區流傳至今的祭祀模板文化的代表。

彩繪大觀展廳:展出有榮獲金氏世界紀錄、並受國家著作權保護的《中國藏族彩繪大觀》。《彩繪大觀》長達618米、畫面達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繡圖案3000多種,內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對宇宙形成的認識、歷史、宗教、醫學、藝術、民俗、文化生活等諸方面,堪稱藏族文化的百科全書。

藏族民俗館:通過復原和展示服飾文化、民間工藝、馬具文化、藏族卡墊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藏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獨特的民俗民情。

藏醫史展廳:通過藏醫藥學發展的七個歷史時期的介紹,28位歷代著名藏醫藥學家的事跡、塑像、名著和琳琅滿目的藏式器物,勾勒出藏醫藥發展的輝煌歷史軌跡,圖文並茂地向人們介紹了作為世界醫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並通過一位位造詣高深、影響久遠的名醫和他們對疾病的獨到見解和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展示了作為世界四大傳統醫學之一的藏醫史絢麗多彩的畫卷。

曼唐器械展廳:展出的80幅唐卡,為祖國醫藥學歷史上絕無僅有,在世界醫藥學史上亦屬罕見。80幅曼唐作品(即彩色系列掛圖唐卡),通過4900多幅小圖詮釋了藏醫巨著《四部醫典》中的比想學、胚胎學,解剖學、心理學、養身保健學、藥物臨床學等諸多內容。這在世界醫藥學史上也是亦屬罕見絕無僅有的。除此之外還展出了藏醫臨床中比較普遍用到的180多件外科手術器械。

古籍文獻展廳:陳列了卷帙浩繁的藏醫藥文獻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還展出有用傳統工藝製成的藏紙,以金、銀、珍珠、珊瑚等為原料書寫的《四部醫典》。還展出了300多部現當代藏醫藥學書籍和珍貴的古籍印版。

藏藥標本展廳: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銀等原料經特殊工藝炮製而成的、被譽為“甘露精華之王”的“佐太”。還有已收入國家藥物基本目錄、受國家中藥保護品種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覺等成品藥。展廳不但展示了藏藥學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載藥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學的一個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課堂。展廳的一側,模擬高原雪山、湖泊、河流、綠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陳列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野氂牛、雪豹、藏原羚、金雕、藏馬雞、旱獺等標本。

天文歷算展廳:採用木雕時輪壇城、天文歷算工具、古籍、歷代有突出貢獻的藏曆算學家雕像和現代化科技手段,再現場景復原和模擬藏族歷算的日月星辰運行狀況,演示它在藏曆推算、天氣預報、測定方位等方面作用與推算方法。

主要藏品

藏族木碗

藏族木碗的種類很多,有大碗、小碗、蓋碗、套碗、木缽等多種。一般木碗用樺木、成巴樹、雜木的節雕琢而成。雜木做的木碗質地結實,不變形,不易破裂,紋理清晰。

金馬鞍

金馬鞍用木頭做鞍板,前後鞍鞽用鐵製作,鞍體外面包鑲黃金飾片,其上零星鑲嵌幾枚綠松石。鞍的前橋分上下四層,主體圖案為雙龍紋,最下一層為鏤空雕,第二層為龍頭紋,第三層又以鏤空雕,最上一層為雙龍戲珠紋,周圍以花草紋裝飾。

藤盾

藤盾這塊盾牌高60多厘米,呈圓形,外觀有點像斗笠,藤條縱向編制,然後用鐵條加捆,盾牌頂為一圓錐鐵頂,製作精緻而堅固,盾飾後面有把手,由於這塊盾牌是真藤做的,加上相隔時間太久,邊緣有些殘缺。

藏式嗩吶

藏式嗩吶這種藏式嗩吶,藏語稱作“甲林”,是藏傳佛教中的一種經常使用的管樂器,一般在宗教節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式等重大佛事活動中吹奏。

天鐵

天鐵的發源地被認為是古象雄地區和蘇毗地區,後來流傳到整個藏區,托佳種類繁多,有方形的、環形的;動物、幾何圖形、帶扣、金剛杵、大鵬;還有吉祥圖案、持金剛等神佛人物等圖形。

藏族服飾

藏族服飾該館徵集有藏區各個地方服飾50餘件,展出的有29件,並且以換展的形式將所有徵集品展示於公眾。

(註:更多關於藏品的介紹請翻閱參考資料:

發展方向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要真正實現公益性還亟需各級政府對其給予政策扶持。文物主管部門應鼓勵民營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之間開展合作,有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民營博物館,使其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