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於2009年9月經青海省機構編制辦公室批准成立,2009年11月初起獨立運行。
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49年12月舉辦的青年幹部訓練班。
二十世紀50年代中後期開始設立政治系和乾訓部,開展政治專業本科教學,並面向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幹部培訓。
1994年,將政治學本科專業調整為行政管理本科專業,是該校乃至青海省高校中設立最早的管理類本科專業,之後管理類和經濟類專業逐步增加。
2003年獲批設立行政管理專業碩士點。
2004年設立土地資源管理、2005年增設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
2007年批准設立公共管理專業碩士點(MPA)。
2010年獲批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下設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城市管理五個二級學位授權點,共有14個研究方向。
2010年在省部共建項目的資助下,成立了“公共管理實驗中心”。
2012年“公共管理”被確立為青海省普通高校“十二五”期間立項建設的省級重點學科,“土地資源勘測與規劃”為省級重點實驗室。
2012年獲批自主設定城市管理碩士點。
師資隊伍
根據2017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共有教職工25人,專任教師20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13人(其中教授6人),占教師數的65%;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19人(其中博士6人),占教師數的95%。我院已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樂業敬業、整體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並湧現出一批年輕的高層次拔尖人才和教學科研骨幹。
科研概況
三年,我院教師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課題1項,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擁有經青海省機構編制辦公室批准成立的研究機構——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研究所。
當前,公共管理學院師生員工以“立足青藏高原,服務民族地區”為宗旨,堅持走以質量立院、教學興院、科研強院的發展道路,致力於建成一個學科專業布局比較合理、教學科研並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並重、學歷教育和幹部培訓相互促進,面向民族地區、特色鮮明、充滿活力、在若干領域具有一定優勢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專業介紹
行政管理:本科,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行政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政治學、行政管理學、中國政治制度史、政策分析、市政學、管理心理學、行政法學、公務員制度概論、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等。
本專業授予管理學或法學學士學位。
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化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和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管理經濟學、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公共財務、公共行政學、公共事業管理法律、公共政策等。
本專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學制四年。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
本專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學制四年。該專業培養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土地政策與法規分析,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管理,房地產諮詢評估決策與城市經營管理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經濟學原理、土地資源學、測量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土地行政學、土地法學、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遙感基礎與套用、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圖像處理、GPS原理和套用等。
本專業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
項目來源 | 項目名稱 | 項目 級別 | 項目 負責人 | 批准 時間 | 批准 經費 (萬) |
青海省社會科學規劃 | 青海省生態農牧業發展戰略研究 | 省級 | 楊永梅 | 2010.01 | 0.5 |
教育部 | 欠發達地區突發公共事件治理的制度分析 | 國家級 | 蘇靜 | 2010、06 | 2 |
教育部 | 人力資本視角下高寒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研究 | 國家級 | 陳書偉 | 2010、06 | 2 |
重慶市人才工作研究會 | 欠發達地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 省級 | 馬德君 | 2011、01 | 1 |
青海省科技廳 | 青南高原土地生態安全評價及調控最佳化研究 | 省級 | 卓瑪措 | 2011、07 | 12 |
青海省科協國家級決策諮詢思想庫調研課題 | 青海省和河湟地區‘空心村’現狀及整治研究 | 省級 | 卓瑪措 | 2011、06 | 0.2 |
國家自然基金委 | 基於土地生態安全的青南高原藏區土地空間最佳化配置研究 | 國家級 | 卓瑪措 | 2011、01 | 48 |
教育部“春暉計畫” | 提高藏區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途徑研究 | 部級 | 張曉燕 | 2012、05 | 2 |
國家社科基金 | 藏區少數民族企業家行為研究 | 國家級 | 馬德君 | 2012、05 |
科研機構
2012年“公共管理”被確立為青海省普通高校“十二五”期間立項建設的省級重點學科,“土地資源勘測與規劃”為省級重點實驗室。擁有省級研究機構——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校級研究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實驗中心
公共管理學院秉承青海民族大學60年辦學歷程中優良的傳統與經驗,著力引入現代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和創新培養模式,突出辦學、治學和育人特色。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在重視理論知識和學科基礎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我院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特點需要,在校領導的關心和公共管理學院領導、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實驗教學中心以測繪類學科(測量、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學科)為主,兼顧計算機設計、地圖學等學科。中心已建有測繪室、土地信息系統實驗室、繪圖室、土壤學實驗室4個實驗室,總面積120 m2,並擁有了繪圖儀、GPS、全站儀、經緯儀、水準儀等一批總價值19萬元的軟硬體設備。
為加強和規範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學院成立了實驗室規劃建設小組,同時制定了《公共管理學院土地資源管理實驗中心管理條例》以及有關使用實驗教學中心各實驗室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
公共管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由測繪室、土地信息系統實驗室、繪圖室、土壤學實驗室4個實驗室構成:
1、測繪室
我院測繪實驗室面積20多平方米。為滿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需要,測繪實驗室已經擁有一批儀器設備,基本可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本實驗室擁有的主要儀器設備有:RST612全站儀、靜態GPS衛星定位接收儀、DSZ3水準儀、光學經緯儀等。
測繪實驗室主要是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所開設的相關課程提供實驗教學和實習。主要實驗實訓項目有:1、羅盤儀的認識與使用;2、羅盤儀測方位角;3、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4、普通水準測量;5、水準儀的檢驗與校正;6、經緯儀的認識與使用;7、水平角測量;8、豎直角測量;9、經緯儀視距測量;10、三角高程測量;11、經緯儀導線測量;12、經緯儀碎部測量;13、經緯儀的檢驗與校正;14、全站儀的認識與使用;15、全站儀數字測圖;16、全站儀的坐標放樣;17、全站儀的程式測量;18、GPS的認識與使用;19、GPS控制測量;20、GPS面積測量;21、直線定向與距離測量;22、全站儀地籍測量。
2、土地信息系統實驗室
現土地信息系統實驗室主要依託原經管學院機房建立,學院預投入50餘萬元專款建設地理信息系統教學機房,配備計算機和彩色噴墨繪圖儀、工程掃瞄器、數位化儀等儀器,建成具有可供學生實驗實習和教師教學研究的軟、硬體環境,可以承擔“土地信息系統”、“空間信息系統”、“地籍管理”、“地理數據系統”、“自然資源信息系統”等的教學試驗實驗室。
3、繪圖室
主要為地圖的認知、航片的判讀、地形圖的繪製與工程圖的測設等實驗提供場地。
4、土壤實驗室
為土壤學的相關實驗開展提供實驗儀器與場地,目前正在積極的籌備建設當中。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要求學生不但具有較紮實的土地資源管理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更多的要掌握先進的測繪技術及管理工具的套用及其新的進展,加強實踐性。這不光是我院的一門新專業,更是對我院傳統的純文科理論教學模式的挑戰,如何規劃和建設好實驗中心成了辦好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也是我院發展的重心。雖現中心規模小,儀器設備不完善,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下,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實驗中心一定會取得長足的發展,公共管理學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專業培養
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
一、專業代碼、名稱
代碼:110304 名稱:土地資源管理
二、所屬一級學科
代碼:1103 名稱:公共管理類
三、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土地資源管理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土地管理學科的教學、科研、土地行政管理及新技術套用的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級複合型專門人才。
四、培養要求
1、掌握土地資源管理領域的有關土地經濟學、土地法學、土地利用規劃學、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地籍管理、不動產經營管理、不動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熟悉土地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與所從事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發展動態;
3、具有較強的經濟分析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4、具備將遙感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工程技術等綜合套用於土地資源管理的能力;
5、能獨立從事教學、科研和土地及房地產經營管理工作。
五、主要(核心)課程
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學、測量學、土地信息系統、城鎮規劃、經濟地理學。
六、相近專業
城市規劃。
七、專業主要實驗
數字圖象處理、測量學、土地信息系統、遙感技術基礎。
八、學制和畢業最低學分要求
學制:4年(實行3—6年彈性學制)。
畢業最低學分要求:168學分。
九、畢業條件
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168學分;參加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並取得相應成績;計算機達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水平(或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五級水平)並取得證書;國語達到二級乙等水平;各實踐環節(公益勞動、軍訓、社會調查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考核合格;體育達到《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十、學位授予
經審核,符合《青海民族學院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規定條件者,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十一、學分計算
1、課堂教學。普通理論教學(含實驗教學)課程18學時計1學分;公共外語課程24學時計1學分;體育課、計算機上機課36學時計1學分。課時換算為學分時,四捨五入,小數點後不保留數字。
2、實踐環節。以教學周數為基數,原則上每周計1個學分。
3、課外學分。按照《學生課外學分登記冊》中課外學分登記要求核算記載。學生每閱讀1本(套)推薦閱讀的書籍,計0.1~0.2學分。導師每年通過對學生的讀書筆記進行檢查來確定學分。
十二、學分(學時)構成
1、總學分、課堂教學總學時構成
2、課堂教學學分構成
現任領導
姚靜江:院黨總支書記
全面主持黨總支工作,並負責學生管理工作
李雨萌:黨總支副書記
主要負責黨務、學生工作
卓瑪措:院長
全面主持學院行政工作;主管MPA教育,幹部培訓和學院辦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