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學
青海民族大學創建於1949年12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新中國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02年青海師範專科學校實質性併入學校,2005年青海省鐵路高級技術學校移交學校。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簽訂協定共建青海民族大學。2012年,教育部確定天津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2013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占地面積1017.46畝,建築面積46.9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53億元;圖書總數127.99萬餘冊,其中漢、藏文四個版本的大藏經4套。有15個學院、5個直屬教學系部,學科專業設定涵蓋文學、理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歷史學、醫學、工學等門類。有1135名教職工,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9個民族的12000多名學生在校學習,其中碩士研究生1100多名。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7.8萬餘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青海民族大學
- 外文名: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 別稱:青海民大(QNU)
- 創辦時間:1949年12月
- 學校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民族
- 學校屬性: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所屬地區:中國·青海·西寧
- 現任校長:何峰
- 知名校友:馬成效、梅卓、毛竹
- 主管部門:青海省人民政府
- 碩士點:85 個
- 博士點:3個
- 校訓:進德修業,自強不息
- 主要院系:法學院、文學院、藏學院,外國語學院等15個學院
- 學校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八一中路3號
- 學校代碼:10748
校史沿革
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學院的前身——“青海省青年幹部訓練班”成立。1950年4月,“青海省青年幹部訓練班”改名為“青海省人民公學”。1950年9月,“青海省人民公學”更名為“青海省民族公學”。1956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青海民族學院”成為青海省第一所高等院校。1962年10月,青海師範學院、青海畜牧獸醫學院和青海醫學院併入青海民族學院。1964年3月,國務院批覆青海民族學院分設為青海民族學院和青海大學。1979年5月,省委決定由省委書記扎西旺徐同志兼任青海民族學院院長,張濟民同志任青海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學院招收第一屆藏緬語族語言文學研究生。1981年1月,國務院批准青海民族學院為首批授予碩士學位單位。1993年7月,青海民族學院獲得外國留學生學歷培養權和學位授予權,開始對外招生。2000年11月,省委、省政府決定將青海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併入青海民族學院,組建青海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4月,青海職業技術學院實質性整合到青海民族學院。2003年11月,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5年5月,西寧鐵路司機學校整體併入青海民族學院。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青海民族大學。2012年,教育部確定天津大學對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學。2013年5月,被確認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青海民族大學法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文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藏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計算機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交通與工程系 | 青海民族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 |
青海民族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師範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政治學院 | 青海民族大學藝術系 |
青海民族大學體育系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 ------------------------- |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共有教職工1144名,
其中專任教師69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2名,省級優秀專家5名、省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6名,終身教授6名,博士生導師3名、教授、研究員19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273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20人,占專任教師總數45.9%。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有11個省級重點學科,與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有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8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省級重點學科:法學、公共管理、中國民族史、漢語言文學、化學、藥學、數學、政治學等專業碩士學位點: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 門類 | 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 | 二級學科代碼及名稱 | 獲批時間 |
01 哲學 | 0101哲學 | 010104邏輯學 | 2006 |
010107宗教學 | 2003 |
03 法學 | 0301法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30101法學理論 | 2006 |
030102法律史 | 2011 |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 2011 |
030104刑法學 | 2011 |
030105民商法學(社會保障法、勞動法) | 2001 |
030106訴訟法學 | 2011 |
030107經濟法學 | 2006 |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 2011 |
030109國際法學(含: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2011 |
030110軍事法學 | 2011 |
0302政治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30201政治學理論 | 2011 |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 2006 |
03020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 2011 |
030204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與黨的建設) | 2011 |
030206國際政治 | 2011 |
030207國際關係 | 2011 |
030208外交學 | 2011 |
0303社會學 | 030303人類學 | 2006 |
0304民族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30401民族學 | 2001 |
030402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 2006 |
030403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 2003 |
030404中國少數民族史 | 2006 |
030405中國少數民族藝術 | 2006 |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 | 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2006 |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 2006 |
05 文學 | 0501中國語言文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50101文藝學 | 2006 |
050102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2006 |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 2011 |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 2011 |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 2011 |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 2011 |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分語族) | 1981 |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2011 |
06 歷史學 | 0602中國史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2011 |
歷史地理學 | 2011 |
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古文字學) | 2006 |
專門史 | 1981 |
中國古代史 | 2011 |
中國近現代史 | 2011 |
07 理學 | 0701數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70101基礎數學 | 2011 |
070102計算數學 | 2011 |
070103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2011 |
070104套用數學 | 2011 |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 2011 |
0703化學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070301無機化學 | 2011 |
070302分析化學 | 2011 |
070303有機化學 | 2011 |
070304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 | 2001 |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2011 |
10 醫學 | 1007藥學 (可授醫學、理學學位)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100701藥物化學 | 2011 |
100702藥劑學 | 2011 |
100703生藥學 | 2011 |
100704藥物分析學 | 2006 |
100705微生物與生化藥學 | 2011 |
100706藥理學 | 2011 |
12 管理學 | 1202工商管理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120201會計學 | 2011 |
120202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 | 2006 |
120203旅遊管理 | 2011 |
120204技術經濟及管理 | 2011 |
1204公共管理 (已獲碩士一級學科授權點) | 120401行政管理 | 2003 |
120402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可授管理學、醫學學位) | 2011 |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可授管理學、教育學學位) | 2011 |
120404社會保障 | 2011 |
120405土地資源管理 | 2011 |
教學建設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43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重點建設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藥學、旅遊管理、藝術設計、網路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藏族古典文學、藏族文學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國家級教學團隊:藏語言文學教學團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通信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省級精品課程:現代漢語、大學語文、大學英語、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含實驗)、分析化學(含實驗)、數學分析、蒙古族古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省級教學團隊:大學英語教學團隊、函式論教學團隊、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團隊、外國文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團隊、物理學類課程教學團隊、民商事法學課程教學團隊等省級教學示範中心:外語體驗中心、通信工程實驗中心、經濟與管理教學示範中心、公總計算機教學示範中心、基礎物理教學示範中心等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國留學生定點教育單位,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有留學生200餘人。學校與德國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日本南山大學、法國歐亞高等管理學院、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美國富特海斯州立大學、韓國韓南大學、蘇丹國際非洲大學等國外大學和台灣勤益科技大學、佛光大學、萬能科技大學等院校有合作交流。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建有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20個省部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擁有1個國家級科研機構,9個省級科研機構,15個校級科研機構。省部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中藏藥工藝學研究綜合實驗室、青藏高原民族藥物現代化教學科研綜合實驗室、套用化學重點實驗室、青藏高原資源微生物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傳媒實驗室、通信工程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青海省土地資源勘測與規劃重點實驗室、青海省生物化學工程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資源化學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藥物分析學重點實驗室、青海省套用物理化學重點實驗室、青海省生物技術與分析測試重點實驗室、青海省網路綜合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高原能源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等。 機構類型 | 科研機構名稱 | 掛靠單位 | 負責人 |
國家級科研機構 |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馬成俊 |
省級科研機構 | 民族研究所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駱桂花 |
青海省法學研究所 | 法學院 | 王立明 |
青海省旅遊文化研究所 | 工商管理學院 | 鄭曉紅 |
青海省格薩爾史詩研究所 | 《格薩爾》研究所 | 黃智 |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研究所 | 公共管理學院 | 楊永梅 |
青海省套用數學研究所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馬海成 |
青海省語言與民俗研究所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王志強 |
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 | 藝術系 | 曹婭麗 |
藏學研究中心 | 藏學院 | 旦正 |
校級科研機構 | 青海企業管理諮詢中心 | 工商管理學院 | 李毅 |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公共管理學院 | 張和平 |
計算機網路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計算機學院 | 葉濤 |
青海資源化學研究所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宋萍 |
中藏藥研究所 |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 林鵬程 |
民族藝術研究所 | 藝術系 | 董卿基 |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 蒙古語言文學系 | 才仁巴力 |
英語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 外國語學院 | 韓小梅 |
民族傳統體育研究與培訓中心 | 體育系 | 馬小明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 馬文祥 |
EDA技術研究所 |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孫惠章 |
藏文信息處理與軟體研究所 | 計算機學院 | 安見才讓 |
青海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 經濟學院 | 陳文烈 |
科研實力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多項,其中國家級、省部級230多項。2009-2013年,學校教師共發表論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獲得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獎勵100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立項總數以及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獲獎數、獲獎檔次位居青海省各單位前列。其中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排名全國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中,學校獲獎檔次和數量均居青海省各單位首位。在兩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評獎中獲獎9項,成為除北京地區以外獲獎成果最多的單位。2013年,“青海蕨麻1號”原種及栽培技術實現成果轉化校企合作協定正式簽訂。學術資源
學校編輯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青海民族大學學報》(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論壇》等4種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類唯一的國家級核心期刊。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學圖書館館藏(含各院、系資料室)各類文獻128萬冊,其中有關少數民族研究方面的圖書21萬餘冊,少數民族文字圖書9萬餘冊,藏文大藏經1667函;漢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冊;《南輝西獻圖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校園文化
進德修業,自強不息創意說明:校徽採用圓鑲嵌的表現形式,主體創意元素為“青民”二字的首字母“Q”和“M”,將“Q”的第二個筆畫設計為綿延起伏、寬廣博大的“三江源”形象,把“M”設計為“崑崙山”和“高原之鷹”合二為一形象,並將“Q”的第一個筆畫設計為冉冉升起的太陽以象徵青海民族大學的蓬勃發展,並有用智慧之光、知識之光照亮三江源大地之意。色彩上取綠色,是一個充滿希望、活力且象徵平安、和諧的色彩,體現了“綠色校園”的理念,意寓播種希望。《我們是江河源頭好兒女》陳啟福詞
更嘎才旦曲你來自長江源頭,我來自黃河岸邊,告別了大山田園,走出了大草原。手拉著手,肩並著肩,各族兒女呦,匯聚在青海民大。我們是江河源頭的好兒女,母親的叮囑記心間,兄弟姐妹,心連著心,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知識的海洋里揚起理想的風帆。你來自長江源頭,我來自黃河岸邊,告別了大山田園,走出了大草原。手拉著手,肩並著肩,各族兒女呦,匯聚在青海民大。我們是青海高原的好兒女,時代的大任擔在肩,國家昌盛,民族繁榮,茁長成長迎接挑戰,做民族英才,創造祖國美好的明天。
學校領導
青海民族大學現任領導 | 黨委書記 |
| 熊敦邦 |
黨委副書記 | 校長 | 何峰 |
| 趙燕武 |
黨委委員 | 副校長 | 李生榮、楊發玉、索端智、馬維勝、尕寶英 |
| 谷曉恆 |
知名校友
中國“環保衛士”索南達傑:青海玉樹治多縣索加鄉人,1974年畢業於青海民族學院,後擔任索加鄉黨委書記、治多縣縣委副書記。1992年7月,索南達傑組織中國第一支武裝反盜獵的隊伍,任內曾12次進入可可西里無人區,總計抓獲非法持槍盜獵集團八,1994年1月在與盜獵者的對峙中被槍殺,被工作隊找到時仍保持著射擊姿勢。著名女作家梅卓:藏族,女,1966年夏天出生於青藏高原,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青海省作家協會主席,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青海省優秀專家。著名大巴山野美女作家毛竹:又名東方竹子、竹子。女,生於大巴山區,大學畢業。曾任《青海經濟報》記者,現為《中國石油報》記者。1985年開始發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