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青年村鎮位於漯河市最東部。人口6.2萬人。轄青年、回北、侯莊、和莊、小楊、後謝、冷飯、紡車劉、葛胡、前謝、朱莊、胡老、回南、廟王、小徐、三朱、周陳、中楊、龐墩、大楊、枯河、周韓、河崔、井莊、海子王、河李、裴王、張莊、磚橋、段莊、雙廟郭、田莊32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242個村民小組。另有一個區屬農場。
[代碼]411104203:~201青年村 ~202回北村 ~203侯莊村 ~204和莊村 ~205小楊村 ~206後謝村 ~207冷飯村 ~208紡車劉村 ~209葛胡村 ~210前謝村 ~211朱莊村 ~212胡老村 ~213回南村 ~214廟王村 ~215小徐村 ~216三朱村 ~217周陳村 ~218中楊村 ~219龐墩村 ~220大楊村 ~221枯河村 ~222周韓村 ~223河崔村 ~224井莊村 ~225海子王村 ~226河李村 ~227裴王村 ~228張莊村 ~229磚橋村 ~230段莊村 ~231雙廟郭村 ~232田莊村
沿革
1947年12月前,先後屬西華縣第七區、存信區、第四(磚橋)區;1947年12月郾商西民主政府四區;1949年春商水縣第八區;1954年春郾城縣第九區;1958年磚橋人民公社;1981年建制遷青年村,更名為青年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鄉;2004年歸原郾城縣析出的召陵區;2014年鄉改鎮。
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戰國時,楚宣王(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在今磚橋村設安陵侯國。楚懷王6年(公元前323年)置安陵等兩縣。公元前234年安陵國為秦國所取,次年改安陵侯國為安陵縣。東漢光武帝時,建武11年(公元35年)設征羌國。 1920年,辛亥革命留日同學會幹事、著名鄉村教育家王拱璧先生在家鄉孝武營(明代朱棣皇帝後裔封地)創辦“青年公學”(召陵區實驗高中前身,現青年鎮中),改村名青年村。
經濟發展特色明顯。召陵新區成立以來,鄉(鎮)黨委、政府牢固樹立“工業興鄉、項目強鄉”意識,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成長、壯大鄉域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先後招引億元以上項目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形成了以糧食倉儲、木材加工、建築建材為主多個產業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青年鎮先後榮獲河南省綠化模範鄉鎮、河南省安全生產先進鄉鎮、漯河市鄉鎮經濟發展綜合考評“五快”鄉鎮、漯河市計生工作優質服務鄉鎮、漯河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漯河市農村黨建“五個好”先進黨委、漯河市文化先進鄉鎮、漯河市平安建設先進鄉鎮、漯河市生態林業建設示範鄉鎮、漯河市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2017年3月底,青年鎮在汾河、小汾河交匯處的磚橋村成功舉辦了“暢遊金色花海、 品味魅力青年”為主題的首屆油菜花節;其中有開幕式及文藝表演、物資交流、名優特生態農副產品展、民間文藝匯演、文藝大戲下鄉、美術書法攝影比賽、作文比賽、短跑比賽、腳踏車騎行花海比賽、焰火燃放等項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賓客。隨著汾河建閘蓄水、大型水庫暨國際垂釣比賽中心、跑馬場、生態採摘園、兩河美化項目的逐步實施,汾河兩岸將更加天藍水綠、花香四海,吸引眾多遊客來此觀光和興業。以文化底蘊為底牌,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切入點,以油菜花節、葵花節和垂釣賽、跑馬賽雙節雙賽為引領,以觀光和生態農業促農業轉型升級,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帶動全鎮各項事業的健康、有序、和諧發展是青年鎮又一富民強鎮的新舉措。古老而又年輕的青年鎮將厚積薄發。一個魅力而又美麗,富裕而又和諧的新青年將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