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青島向以“碧海、藍天、綠樹、紅瓦”而獨具魅力。臨海而建的公寓別墅,林林總總、各有風格;因地就勢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在市內同安路562號的高坡上,有一座新近聳立起來的阿拉伯式建築,白牆綠瓦,五個銅綠色穹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望月樓、宣禮塔兩座尖塔直插雲霄。為素有建築博物館之稱的青島又增加了一道靚麗景觀,這就是青島清真寺。青島是個現代化的國際港口都市,但建置時間僅有一百多年。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才有穆斯林從外地遷居於此。 1928年何氏二兄弟由山東東平來青做生意並定居,成為最早的青島回族穆斯林。1929年,西北軍閥回族穆斯林馬福祥出任青島市長,其部下、隨員、士兵家屬中的部分回民落籍青島。抗日戰爭前後,又有部分商人從北京、天津等地來青開設珠寶、古玩和其他商行。新中國成立後,許多轉業軍人、工人、學生中的穆斯林來到青島,但始終沒有形成相對聚居的街區。到1990年人口統計,穆斯林有2220人,占全市總人口的千分之二左右。但是,只要有一定數量的穆斯林,就一定會建有清真寺。早在1929年,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王萬英(阿訇)、穆華亭等人就發起募捐、集資活動,購買了常州路9號一座二層西式樓房,加以改造,這就是使用了近80年之久的青島唯一的清真寺。
青島是個多宗教的城市,浙江路的天主教堂、江蘇路的基督教堂,其建築規模和形制在全國都是有名的;佛教的湛山寺是北方著名的叢林之一;道教的嶗山太清宮更是聞名天下。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市經濟飛速發展,前來經商、旅遊、留學的中外穆斯林大量增加。常州路清真寺規模小,設施簡單,遠不能滿足穆斯林正常宗教生活的需要。2000年青島市第十二屆二次人大會議上,18位代表聯名提出重建清真寺的議案,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在2001年作出了“同意對清真寺重建”的決定。2003年,北京2008奧運會帆船賽在青島舉辦的訊息更使青島各族人民歡欣鼓舞。為了更好地接待各參賽國家的穆斯林運動員、教練員等,充分展現東道主城市形象和我國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政府領導、支持下,在市北區同安路劃出15畝寸土寸金的土地用以建寺。同時,為了幫助解決建寺經費的困難,其他宗教團體也伸出援助之手,慷慨相助,為青島市的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譜寫了新的篇章。2005年,清真寺工程開工,2006年10月,一座現代化、功能齊全的清真寺順利建成,2007年9月3日,常州路清真寺停止使用,同安路562號新清真寺開放啟用,以全新面貌、全新姿態服務中外穆斯林。
規模建制
新寺的設計匠心獨具,因地就勢,巧妙地將中國傳統的古典建築和阿拉伯式建築有機融合在一起,渾然天成。白牆、綠瓦、金色穹頂,交相輝映、海天互接,顯得宏偉而神聖。清真寺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共有兩層,一層是教長辦公室、會議室、講堂等,設施齊全、布局合理、緊湊但不擁擠。二層是500多平方米穹窿形禮拜大殿,白亮的馬賽克裝飾的巍峨穹頂上,呈幾何圖案鑲嵌著深綠色真主的99個尊名。碩大的水晶燈懸吊在穹頂中央光芒四射,更加彰顯出真主的高貴與大能。米罕拉布(窯殿)用木刻經文做裝飾,敏拜爾(宣講台)精雕細刻,拜毯整潔,排列有序,落地玻璃窗使殿內光線充足和煦。步入大殿,肅然起敬的同時又覺得那么自然溫馨,可以感悟到伊斯蘭教的現代氣息和蓬勃生機。
而今,青島市已有中外穆斯林上萬人。單是清真拉麵館和大中型清真飯店就有上千家(過去只在中山路有一家清真粥鋪)。每逢主麻日,總有中外穆斯林四五百人來到清真寺聚禮,開齋節、古爾邦節竟能達到五六千人。儘管他們的國籍不同,膚色不一,語言不通,但在一致的信仰下,在同一時間,用同一動作、同一聲音讚美著真主至大,共同分享中國民族、宗教政策的光輝與幸福,真正體驗到“天下穆斯林皆兄弟”的深刻含義。
青島市清真寺在市人民政府關懷下,修葺完竣,已於1982年7月22日“開齋節”正式開放。 為加強清真寺的管理,經協商,組成了青島市清真寺管理委員會,並於1982年12月4日召開了第一次委員會議。會議聽取了寺管會主任金寶興關於清真寺的修復工作的報告,討論了委員分工及今後工作意見。
建築特點
青島是對外開放視窗城市,清真寺與時俱進,在寺管會的領導管理下,阿訇們用新的辦寺理念,積極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促進社會和諧、宗教和睦、民族團結。禮拜殿內安設兩部投影儀,將臥爾茲做成幻燈片,引用《古蘭經》時,螢幕上同時打出英、阿、漢三種文字,圖文並茂、有聲有色。這三種語言基本上讓絕大多數穆斯林可以聽得懂、看得懂,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人們的普遍好評,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清真寺還辦了“半島伊蘭香”網站,每周印製《穆斯林青年周報》學習資料,根據青島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編寫出10多種書籍、畫冊、賀卡和其他宣傳材料,正確、全面、具體地介紹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另外還開展“每月一講”活動,即每個月舉行一次專題講座,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人人都可發言、提問、參加討論評獎等,讓廣大民眾更加全面、正確地認識伊斯蘭教和清真寺。
值得一提的是,清真寺大門外的坡地是穆斯林公共墓地。墓地上栽種著行行櫻花樹,樹下綠草茵茵。排排墓穴,每個都用黑色大理石條砌成長方形,不留任何墳頭,不論職位高低,貧窮富有,大小規格都一樣,充分體現穆斯林的平等精神。墓地的圍牆上,墓穴的警示牌上,都用《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闡釋著伊斯蘭教的生死觀。在這裡,生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死亡只是生命的一種轉化形式,是生命新的延續。到春天櫻花盛開,海風拂面,望著雄偉的清真寺,聽著悠揚的頌經聲,墓中的亡人們:長眠櫻花下,歸真亦安寧。
地理路線
該寺曾經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常州路9號。該清真寺已搬遷,現位於青島市北區勁松三路上,埠西花園附近,在遼陽路上有路標的 28、119、126、216、307、308、362、370、381、409、601、602、603、622在遼陽西路上的勁松三路站下車,往南走。312、314、379在銀川西路上的勁松三路站下,往北走。 223在浮山後南小區站下。又去看了一邊,不是在勁松三路上,是在勁松三路西邊的那條路上,是勁松一路,勁松一路與同安路交會處,遼陽路上有“清真寺”牌子的。清真寺里有少數民族做的烤羊肉,釀皮,烤包子味道是不錯的。從清真寺的入口可以進入浮山香苑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