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為報春花科植物靈香草的帶根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解表,行氣,止痛,驅蛔。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牙痛,咽喉腫痛,胸滿腹脹,蛔蟲病。
相關配伍
1、蛔蟲病:靈香草9~15g,水煎,於睡前一次服;亦可用15~30g鮮葉或鮮枝尖切細燉雞蛋一次服。小兒用量酌減。(《中華本草》)
2、牙痛:靈香草莖、葉水煎含漱。(《中華本草》)
用法用量
9~15g; 或煎水含漱。
炮製方法
陰乾備用。
生理特性
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達60厘米,乾後有濃郁香氣。莖草質,綠色。葉互生,葉片廣卵形,先端銳尖或稍鈍,草質,花單出腋生;花梗纖細,花冠黃色,花葯基部心形,花粉圓球形。蒴果近球形,灰白色,花果期5~9月。生於山谷溪邊和林下的腐殖質土壤中,海拔800-1700米。喜陰涼、潮濕的環境,在相對濕度為60~80%的闊葉林下生長良好,適宜生長溫度為5~30℃,要求土質松厚、灰黑色或棕黑色。
產地
分布於湖南西南部、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東南部。
相關論述
1、宋《圖經本草》載:“零陵香,今湖、嶺諸州皆有之,多生下濕地。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方氣如蘼蕪,常以七月中旬開花,至香,古所謂熏草也,或雲,薰草亦此也。”
2、《藥性論》:“能治鼻中息肉、鼻齆。”
3、《廣西中藥志》:“散風寒,辟瘟疫嵐瘴。治時邪感冒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