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瑞庵

靈瑞庵

靈瑞庵寺觀原名“玄覺庵”,始建於明朝弘治已酉年(公元1489年),毀於上世紀的1957年。因開山住持和尚法號“玄覺”,故稱“玄覺庵”,民間傳說:凡來此求籤者均很靈驗,禮佛上香後家中瑞氣盈門。為此,人們普稱靈瑞庵,來此敬獻匾聯者甚多,逐漸形成龍尾城內較大的佛教聖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結合旅遊資源的開發,並順應民間要求,龍泉村委會在原址重建靈瑞庵。靈瑞庵“大雄寶殿”上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觀世音、普賢、文殊、地藏王等泥塑像,佛祖及各菩薩的壽誕、出家、得道成佛日期,成為靈瑞庵的廟會,屆時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到此膜拜禮佛。

基本信息

簡介

靈瑞庵靈瑞庵
靈瑞庵寺觀原名“玄覺庵”,始建於明朝弘治已酉年(公元1489年),毀於上世紀的1957年。因開山住持和尚法號“玄覺”,故稱“玄覺庵”,民間傳說:凡來此求籤者均很靈驗,禮佛上香後家中瑞氣盈門。為此,人們普稱靈瑞庵,來此敬獻匾聯者甚多,逐漸形成龍尾城內較大的佛教聖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結合旅遊資源的開發,並順應民間要求,龍泉村委會在原址重建靈瑞庵。靈瑞庵“大雄寶殿”上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觀世音、普賢、文殊、地藏王等泥塑像,佛祖及各菩薩的壽誕、出家、得道成佛日期,成為靈瑞庵的廟會,屆時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到此膜拜禮佛。
“大雄寶殿”北邊的漏閣是龍尾城內水碓、營中兩村蘇、張、楊、段、趙五姓族人的宗祠,又稱“五姓宮”;南邊漏閣塑有開山和尚“玄覺”的法相,感他開山建寺之恩,四時供奉。明代翰林趙雪屏不滿朝廷昏暗,彈劾嚴嵩奸黨後,引退還鄉,在靈瑞庵之南結一草庵,讀書育人,傳承正氣並與當時的名士楊升庵、李元陽等在草庵之內詩賦為樂,傳為鄉里佳話。趙雪屏曾為靈瑞庵親書“覺真庵”石匾一塊,用青磚鑲嵌成龕保護在玻璃框內,後人為紀念雪屏公人品,敬獻一楹聯:“崇尚清廉效陶淵明堅志;淡泊名利學趙汝濂遺風”。
大雄寶殿東面,山花爛漫,古柏成林,白鶴常來此棲息,後在東邊建起一座三層樓台,登高望遠,浩渺洱海,漁舟白帆一覽無遺,此樓也稱望海樓,每年農曆八月初八,龍關子民在此舉辦觀海盛會,人流熙攘,熱鬧非凡;龍關曉月,鴛浦夕照盡收眼底,人們每登東樓神清氣爽,如沐春風,但自東樓建成之後,鶴去不歸,引為憾事。清光緒年間,龍尾關名士馬驥撰書“招鶴樓”木匾一塊懸於樓上,並撰寫楹聯一對,上聯是“仙鶴一去不復返”下聯是“危樓高起願相招”以示招鶴再歸,“招鶴樓”由此得名。
靈瑞庵北面山門之下,有一汪泉水,水質清瑩剔透旱澇不涸,相傳為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為解庵中的僧侶及砍柴的樵夫飲水所賜,故名觀音缽泉。此泉與大理的“銀箔泉”、喜洲的“蝴蝶泉”並列為大理三大名泉。
經過恢復重建後的靈瑞庵以及招鶴樓、觀音缽泉等成為蒼洱景區中的重要景點,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著中外遊客,成為大理蒼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