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巧簡手龍

靈巧簡手龍

靈巧簡手龍是阿瓦拉慈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中國西北部,化石發現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石樹溝組,地質年代為約1億6000萬年前。靈巧簡手龍是已知最原始的阿瓦拉慈龍超科,也是生存年代最早的阿瓦拉慈龍超科,其他阿瓦拉慈龍類都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地層;靈巧簡手龍的生存年代也比著名的始祖鳥早了1500萬年。

基本信息

靈巧簡手龍,學名Haplocheirussollers(意為“靈巧之手”),其體長在1.9米至2.3米之間,頭骨和頸部狹長,牙齒較小,但前肢粗壯,蜥蜴、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可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

挖掘

在2010年1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研究小組的Choiniere等人報導了發現於準噶爾盆地上侏羅統石樹溝組大約1.6億年前形成的沉積物中的一件小型獸腳類恐龍標本。這一標本代表獸腳類恐龍當中的阿爾瓦茲龍類中的一個新物種,被命名為靈巧簡手龍。靈巧簡手龍把阿爾瓦茲龍的化石記錄提前了至少6千萬年。這一類群最早被認為屬於次生失去飛行能力的早期鳥類,靈巧簡手龍的發現表明這一類群的進步屬種和鳥類相似的特徵實際上是趨同演化的結果,因此,阿爾瓦茲龍並不屬於鳥類或者和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恐龍類群。

分類

界:動物界
靈巧簡手龍靈巧簡手龍
門:脊索動物門
綱:爬行綱
總目:恐龍總目
目: 蜥臀目
亞目:獸腳亞目
超科:阿瓦拉慈龍超科
屬:簡手龍屬
種:靈巧簡手龍

外形特徵

靈巧簡手龍有很多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徵,例如兩條腿上各有4個腳趾,但與鳥類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第一個腳趾朝向側面,另外3個朝前,而現代鳥類第一個腳趾朝後,其他朝前。它的的上肢向身體兩側擺動,這一點與鳥類伸展翅膀類似。
靈巧簡手龍化石靈巧簡手龍化石
“靈巧之手”的“手”很特別,每隻“手”上都有3根“手指”,中間的那根比另外兩根長得多。科學家認為,儘管有很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它的仍屬於典型的肉食恐龍,“可以稱之為鳥類的早期祖先,但不屬於鳥類”。

生活時代

靈巧簡手龍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中國西北部,化石發現於新疆準噶爾盆地的石樹溝組,地質年代為約1億6000萬年前[1]。簡手龍是已知最原始的阿瓦拉慈龍超科,也是生存年代最早的阿瓦拉慈龍超科,其他阿瓦拉慈龍類都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地層;簡手龍的生存年代也比著名的始祖鳥早了1500萬年。

重要意義

靈巧簡手龍的發現表明這一類群的進步屬種和鳥類相似的特徵實際上是趨同演化的結果,因此,阿爾瓦茲龍並不屬於鳥類或者和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恐龍類群。通過定量的分析,研究小組發現現有的化石記錄和系統發育假說的吻合度相當高,駁斥了似鳥恐龍出現太晚不能作為鳥類祖先類群的假說。研究小組認為似鳥恐龍在1.6億年前已經開始分化,其中一支演化出鳥類。這一研究成果近一步豐富了我們對於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理解。

關於阿瓦拉慈龍

阿瓦拉慈龍科(Alvarezsauridae)是群充滿謎題的小型、長後肢、善於奔跑的恐龍。它們起初被認為代表原始的無法飛行鳥類,但最近的研究顯示它們是群原始的手盜龍形類。阿瓦拉慈龍類恐龍有高度特化的特徵,前肢適合挖掘或撕裂、頜部延長、以及微小的牙齒。它們已演化成以群居昆蟲為食,例如白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