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耀池

霍耀池

霍耀池(1892年-1970年)廣東順德縣倫教雞洲鄉人,廣州近代名中醫,華南地區梅花螳螂拳的主要傳人,武術家,曾任廣州中醫公會理事和廣州成藥公會監事。

基本信息

醫學建樹

霍氏其父在港經商,因此出生於香港。12歲在香港追隨山東梅花螳螂拳名師鮑光英(鮑光英師承孫元才)習武 ,後又隨著名骨傷科、內科中醫師黃貞庵學醫。從師十餘年,潛心苦學《黃帝內經》等經典著作,並得鮑光英老師卓越的骨傷科、內科真傳,文武雙修。同時一日三攻,練就一身梅花螳螂拳門武功。因實戰功夫了得,名冠省、港、澳, 人稱「江湖狀元霍耀池」。霍氏師成後在香港開設醫館,診治鐵打傷科和內科疾病,並於晚上傳授武藝。

個人經歷

霍耀池 霍耀池

1941年,日寇侵略,香港淪陷,百業凋零,霍氏回廣州在長壽路33號玉器圩隔鄰開設醫館。由於醫術精湛,武藝超群,慕名前來求醫者甚多。霍氏熟悉經絡脈穴,治癒了很多病人。長壽路玉器墟大商家李萬石來到霍耀池醫館,特邀診治二公子的斷手之傷。在霍耀池診斷為鷹爪功所傷後,便開馬取力,右手拿其肘,左手捏起上臂骨,閒談間手一上托,快如閃電,斷手得以醫治。接下來,李氏二兒子便能夠舉起石擔。從此,霍耀池醫名更是在西關不脛而走,骨傷科方面與何竹林,李廣海等當時的骨科名醫齊名享譽省港兩地 。霍氏還集平生醫學經驗,創造出活脈丹和腎氣丹,療效卓著,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流傳故事

當時民間流傳一首歌謠:“鐵打刀傷唔使怕,奇難雜症有藥茶。請找西關霍耀池,妙手回春無差錯。”霍氏還與當時南京國醫館館長焦易堂友善。20世紀40年代,霍氏在一次中西醫學術研究會上,針對一位曾經留學的西醫學者提出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無科學依據,純屬虛無縹緲的說法時引用中醫經典理論,系統闡述中華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指出辯證施治是完全有科學根據的,並認為中西醫學術各有所長,只是源流不同、立場觀點各異、研究方法不同、診斷和治療手段不同而已。兩者應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才能得到不斷發展。霍氏這種觀點得到焦易堂先生的高度讚賞,並從南京寄贈親筆書法題匾“濟世活人”。當時,廣州著名書法家湯偉辰亦贈給霍氏一首七言律詩“醫學精深霍耀池,壺中妙藥備當時。丹煉但憑當世計,良心自有上天知。經書博覽常終夜,聲譽遙傳達四夷。國脈挽危憑國手,古來名相即良醫。”

謹慎耐心

霍氏雖然當時醫名很大,求醫者絡繹不絕,但其診治過程始終持著謹慎耐心的態度。並常以“醫無殺人之心,而有誤人之技;有濟世之誠,而無活人之術,則有醫不如無醫,有學不如不學”一話來告誡門人弟子從醫必需具有高度責任感,不能有絲毫輕率大意的道理。霍氏一生鍾情於中醫與梅花螳螂拳的鑽研與套用,但對西醫與其它門派武學亦持難得的開明肯定態度,常以“博採眾議,勤求古訓,包容差別,獨立自強”、“同屬同類是同流,忠誠團結爭上游,同業同心同道德,精誠團結互相幫”等等家訓來告誡弟子不同學術門派間必需相互尊重,互相學習,抵制互相攻奸,以達到共同進步的道理。霍氏一生都對不同學術門派互相攻擊毀謗持深惡痛絕的態度。

武學建樹

霍氏在武學上,功力深厚,步馬穩當,拳路清晰,剛柔相濟,身手相當敏捷,特別是螳螂鐵臂金鉤手,以及連環腳法練得相當出色。因實戰功夫了得,名冠省、港、澳, 人稱「江湖狀元霍耀池」。在一次新會縣霍氏聯宗會上,霍氏由於表演精彩出色,得到霍芝庭後人,身任中國銀行副行長的霍寶樹先生贈送“娟美元甲”題匾。 霍氏由於武功出眾而又有狹義風範,因此武林中有很多佳話。1942年的一天,霍氏路過廣州珠江西堤,碰到一日本憲兵和翻譯正持槍百般刁難和凌辱幾個從北方來的賣藝人,便路見不平,上前去展開拳腳將欺負人的日本憲兵打翻並把其手槍踢入珠江。霍氏因這次三腿一拳擊倒日本憲兵救人的義舉不得不終止廣州的事業而避走回鄉,但事件卻被當時廣州報界廣泛報導,傳為一時佳話,這事也正是“山東螳螂霍耀池,始創金鉤成大師。一躍連出打三腳,身懷絕技鮮人知。”此美譽的由來。霍氏授武多年,傳人無數,早年有所謂「十虎」之徒者如歐潛雲、蕭錦添、羅牛,黃梓芬等,至今能繼承衣?發揚光大者有其兒子霍明森、霍明彬、霍明剛、霍明東等霍家兄弟。在霍氏去世多年後,在廣州武術協會成立50周年之際霍耀池被追贈武術貢獻榮譽獎項。一九八四年廣州成立「螳螂拳學會」,霍明彬、霍明剛、霍明東等傳人均積極參與,近幾年成立「廣東省武協精武會」,梅花螳螂拳從此更是傳人多不勝數,流傳於廣東、 香港一帶。

梅花螳螂的發展

據香港太極梅花螳螂拳總會主席危鳳池介紹,鮑光英的「梅花螳螂」主要由劉談峰、霍耀池傳播,霍氏則是是「梅花螳螂」早期在南方的主要傳播人。劉談峰主傳北京,故至今未見其風格。而觀霍耀池一脈的「梅花螳螂拳」,其風格類似長拳,其理論基礎「四擊、八法、十二型」等也是出於長拳、與劉談峰所傳理論頗不同。與現今山東之「梅花螳螂拳」風格區別較大,套路亦各有不同。故雖然同名而其實質有別。霍耀池之師傅鮑光英為山東煙臺人,生於1883年,原習太祖長拳,光緒末年拜海陽來煙的螳螂拳名家孫元才為師學習螳螂拳,得其真傳。於1931年“9.18”事變後前往廣東、香港,高掛“山東螳螂拳教斗”設場傳藝,在廣東、香港、北京及海外傳人較多。主要傳人有:霍耀池、劉談鋒、張濟芬等人。再傳弟子:霍明彬、霍明東、潘孝滔、孟正源、麥炳銓等人。

處世思想

甚為可貴的是霍氏不但醫學、武術精湛,而且待人謙虛有禮且終常懷拳拳愛國的赤子之心。霍氏雖然成名很早,但處世一直虛懷若谷,他常以“氣傲欺人事事皆因經歷淺,才高出眾時時只為折磨多”的家訓來教導弟子門人不能恃才傲物,遇到苦難逆境應該自勉自勵的道理。霍氏生於國家衰敗的亂世,自小就懷有“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的信念,因此苦學醫術和武術,正是出於救國救民的志向。據霍耀池後人霍明彬回憶,霍氏家教很嚴,而其中心思想即是“立身處世施仁志,匡扶正義呈干戈”的家訓。在霍氏留下的詩歌文章中,往往言及“報效國家”和“積德於民”兩大主題,一生均以“忠、孝、智、仁、勇;禮、義、廉、恥、信”的儒家精神來律己導人。對於武術的使用,霍氏有嚴格的要求,霍氏認為學武的目的是為了匡扶正義與強身健體,最反對憑藉功夫耀武揚威、不可一世。霍耀池常常以“菩薩低眉何用刀光劍影,金剛怒目氣傲何以服人”一話來訓導弟子,說明做人要“入於眾,和於眾,獨出扶眾,使人近之也溫”的道理。霍氏去世前對兒女的遺囑並無多言自己身後事的處理,而是道出“上孝效報社稷、積德於民,中孝效報國家、施仁於眾,下孝無愧於心、與人為善,扶孝恥於伺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的遺訓,不無教育意義。

霍氏為弘揚祖國醫學和武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生受人敬重,霍氏於1970年病逝,享年7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