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哥事件
300畝茄子豐收滯銷大學生老闆免費送人想當“茄子哥”
大棚里300畝長勢喜人的茄子,眼下卻成了3位大學生老闆的心病,“今年茄子大豐收,真是爛到地里賣不出去就太可惜了。前思後想,我們決定學習‘蘿蔔哥’,把茄子免費送人!”
大學生老闆下海創業“沒想會栽在茄子地里”
想當“茄子哥”的,名叫霍明,12年前從河南省輕工業學院本科畢業。
霍明2012年和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下海創業,嘗試搞農業種植合作社。幾個人在新鄭觀音寺鎮和八千鄉包了300多畝地,一口氣建起3個種植基地,共300多個塑膠大棚,一股腦全部種上了茄子。
“因為去年茄子旺銷,我們就沒有種別的”,霍明說,他的3個基地當年8月建成,種植選用了3個茄子品種,分別是765紫茄、布利塔紫長茄、青茄。這些全部是無生長限期品種,預計畝產在3萬多斤。從11月開始第一季採摘,一直沒有間斷過。
始料不及的是,當年茄子大豐收,市場上茄子開始滯銷。
“現在大棚里掛果的茄子有40萬斤,如果不及時銷出去,大面積的茄子恐怕要爛在地里。年初暢銷的時候,我最多僱人100多個。現在只雇了20多個工人採摘。有時候附近的村民來到我們基地門口,我們還會免費送點茄子”,霍明嘆口氣說,“沒想到初次下海種茄子,會栽到茄子地里。”
無公害茄子長勢喜人 周邊村民免費吃。
在新鄭市八千鄉梅河村和龍湖鎮王行莊、柳莊村的種植基地,成片的塑膠大棚一眼望不到邊。每個狹長的大棚占地1畝左右,清一色種著茄子。
柳莊村的種植基地大門前,附近村民騎著三輪車排起長隊,不時從基地里運來成包的茄子,免費分給農民。
領菜的林大娘告訴記者,“這幾天天天來這兒領茄子,霍老闆心腸不錯,得好好表揚表揚。”
基地大棚里,茄子秧托起1人多高,大大小小紫色的長茄閃躲在綠葉里,長勢喜人。
緊挨著大棚的工作間裡,工人們正忙著給堆成小山的茄子打包。一位女工說,在這裡每摘一斤茄子可以收入6分錢,每裝一包可以收入一元。
霍明說,3個基地建大棚花了幾百萬,地里撒的都是雞糞,沒上化肥,成本也比較高。當時基地對外批發茄子是5毛錢一斤,“算上人工費,連本錢都糊不住,就這還不好銷。”
據了解,鄭州市面上的茄子,當時零售價在每市斤1.3元左右。
“我想當‘茄子哥’免費送茄子”
種植基地的3個合伙人里,“老大”霍明33歲,畢業於鄭州輕工業學院。33歲的楊立明畢業於河南農大。年齡最小的李長昆年方24歲,12年才從農大畢業。
楊立明說,他們幾個大學畢業生雖然種菜不含糊,但對市場的研究確實還缺乏經驗,“300畝地清一色種成茄子,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確實弱了點。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想騰出來部分大棚套種苦瓜和黃瓜。”
“就算改種別的蔬菜,也不能讓這40萬斤茄子爛在地里”,霍明說,在這個“戰略調整”的關鍵時刻,他想起了前幾年免費送蘿蔔的“蘿蔔哥”韓紅剛,“我們想當‘茄子哥’。”
霍明說,他們準備拿出20萬斤茄子奉獻社會,免費送給兒童福利院、養老院、醫院、廠礦等社會福利機構和大型企事業單位,鑒於“蘿蔔哥”當時免費送蘿蔔時秩序較為混亂,他們的免費派送活動只限單位和集體,暫不對個人。
“最好對方能進大棚採摘,自己打包裝車,也能幫我節省點成本。”
茄子20萬斤免費送
3名大學生投200萬種茄子滯銷免費送市民20萬斤
三位大學生首次創業,聯手在新鄭種了300畝大棚茄子,不巧遇上豐收年,茄子卻滯銷。滯銷的40萬斤茄子,20萬斤免費送市民。
霍明和另兩名大學生聯手創業,在新鄭觀音寺鎮和八千鄉租種300多畝地,承包了300個塑膠大棚,建起3個種植基地,全部種上茄子。不巧當年茄子滯銷,每斤茄子的批發價只有0.3元左右。
霍明說,3個基地承包大棚花了110多萬元,嫁接種苗、施肥、貼膜等成本又花去了100萬元左右,算下來每斤茄子的成本在0.5元左右。如果採摘,算上人工、打包、裝卸等,每斤要增加成本0.25元左右。
“大棚里有40萬斤成熟的茄子需要採摘,與其爛在地里,還不如免費送人。”霍明說,地里40萬斤茄子,他們拿出20萬斤免費送給兒童福利院、養老院、醫院、廠礦和市民。
不用化肥,這些茄子都是綠色蔬菜
“蘿蔔哥”韓紅剛了解到霍明的遭遇後,主動聯繫霍明,並聯合文化路街道辦“愛心聯盟”開車到新鄭基地採摘。
昨日下午,一整車滿載茄子的大卡車駛進文化路農業路口向西300米路北的一家屬院內。鄭州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茄子都是成袋包裝的。“愛心聯盟”負責人趙凌藝介紹,辦事處安排3輛巡消車將這些茄子分別送到轄區的農大社區、儉學街社區、鄭花路社區等13個社區免費發放。
這些茄子皮薄,個頭大,看起來很是新鮮。霍明稱,他們沒用過化肥,都是從養雞場拉來的雞糞,完全是綠色種植。
3個茄子基地當年8月份建成後,選用了3個品種,還從山東請來技術員幫忙栽培種植,栽種好的茄子每棵最多能摘上四五十個。
市民王先生領到5個茄子後很是感激,要拿出5元錢表示感謝,被霍明婉言謝絕了。
希望有愛心車輛免費將茄子送至福利機構
3位合伙人都是大學生。霍明,河南輕工業學院畢業;楊立明,畢業於河南農大;年齡最小的李長昆24歲,2012年從河南農大畢業。
為什麼會選擇種茄子呢?霍明稱,他們做了市場調研,發現茄子產量和價格很穩定,以前種茄子就沒賠過錢的,“今年茄子的市場行情是最近10多年來都沒遇到過的”。
霍明說,雖然搭檔是農業科班出身,但對市場行情還是缺乏經驗。回想過去一年創業的得與失,霍明表示不能以一時虧賺論英雄, “200多萬元的投資坑進去了,但賺的是經驗”。
此外,基地還有數萬斤茄子,霍明希望,有市民去採摘,同時幫忙免費運送到兒童福利院、養老院和醫院等。
送20萬斤茄子做慈善
大學生創業種300畝茄子遇滯銷 送20萬斤做慈善
昨天,河南省公安廳官方微博發布一條訊息稱:“鄭州仨大學生種300畝茄子滯銷,願拿20萬斤免費送。”據介紹,鄭州三個大學生創業搞農業種植合作社。當年茄子大豐收,市場上茄子卻開始滯銷,不及時銷出去,茄子恐怕要爛在地里,因此他們準備拿出20萬斤茄子免費送給兒童福利院、養老院、醫院、廠礦等。
昨天,記者聯繫上“茄子哥”霍明,他說,2013年6月,他與兩名兄弟合夥辦起農業種植合作社,種了300畝茄子,沒想到當年年茄子大豐收,結果嚴重滯銷,價格一直上不去。“我們種的全部都是茄子,預計畝產3萬多斤,據保守估計,目前地里還有四五十萬斤,爛掉實在可惜,想想乾脆送人,準備拿出20萬斤送給非盈利性機構或者慈善機構,能過來拿的隨時都歡迎。”
霍明說,當年茄子成本價要六毛錢,但批發價只有四五毛錢,即使如此,還是賣不出去。結果造成“不摘不賠,越摘越賠”的困境。
霍明告訴記者,今天他們準備將第一批800多斤茄子,送給撫養著200多名小朋友的鄭州市某孤兒院。
兩天送出茄子12噸
茄子哥”很忙 兩天送出茄子12噸
2014年6月12日,東方今報以《怎能讓夢想“栽”進茄子地》為題,報導了鄭州三位大學畢業生下海創業種植300畝茄子遭滯銷,願當“茄子哥”拿20萬斤免費贈送回報社會的事兒。報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兩天送出茄子10多噸。昨天,“茄子哥”霍明還喜獲榮譽證書。
繁忙兩天送出12噸
記者再次見到“茄子哥”霍明,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手機就沒停過,接電話接到脖子酸”。 東方今報的報導見報後,不到兩天時間,霍明接了近200個電話,和他聯繫的單位有100多家。由於基地人手有限,霍明他們有秩序地安排了5家單位分別到3個基地摘茄子。
“摘茄子是個下力活兒,但也有技術含量,沒經驗硬拽會非常累。這兩天拉走的茄子有12噸多,全都是社會福利機構。”霍明說。
榮譽“茄子哥”喜獲榮譽證書
2014年6月13日上午近9時,漯河市慈善總會義工聯盟昊德愛心中轉站的一輛廂式貨車,開進了新鄭八千鄉的茄子種植基地。“霍老闆的義舉,成就了我們的善舉,非常感謝東方今報的及時報導。”昊德愛心中轉站負責人張瑞昊說:“本來計畫摘夠5噸,實在摘不動了。”張瑞昊將8000多斤茄子第一時間傳送到漯河市兒童福利院、養老院等單位。 摘茄子不忘表感謝,張瑞昊代表漯河市慈善總會義工聯盟鄭重頒發給霍明一份“榮譽證書”,上面寫著:“茄子哥”霍明無償向漯河市昊德愛心中轉站捐贈蔬菜5噸,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特此感謝。 感謝“感謝網友們的熱心”“茄子哥”的新聞12日一經刊發,便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當天全國30多家網站對東方今報的報導予以轉載,央視微博和人民日報微博也轉發了該訊息,讀者和網友紛紛點讚。人民日報微博12日13時37分轉發了這條訊息,截至6月13日下午2時,獲2774人次點讚,轉發7251人次,評論1319條。 “感謝網友們的熱心,但有些網友過於擔心我們的處境了。”霍明告訴記者,滯銷和賠錢是由於季節性原因產生的暫時困難。正是因為眼下短時間的滯銷,他們意識到品種如果過於單一,抗風險能力會比較弱,所以準備騰出來部分大棚套種苦瓜和黃瓜。
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霍明:“茄子哥”遭遇“茄子地”
霍明,周口人,1982年出生,畢業於鄭州輕工業學院。畢業後先後從事過IT、新聞媒體等行業,2014年創業種茄子,現供職於鄭州一家有機食品銷售企業。
人生格言:
思路決定出路,心態決定狀態。
最窮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霍明(右)向本報記者介紹有機食品
本報記者中原三農網記者王東亮馮劉克李躬億文/圖
在河南方言中,“茄子地”是指找不著北、容易迷失方向的地方。2014年6月,在鄭州打拚的大學畢業生霍明就遭遇了創業路上的“茄子地”。
曾在一家電視媒體工作過的霍明和另外兩名大學畢業生籌集了200多萬元資金,在新鄭市八千鄉、觀音寺鎮租了3個種植基地,滿懷希望地種植茄子。2014年6月,茄子豐收了,市場價格卻持續走低。面對300多畝長勢喜人的茄子,霍明和他的小夥伴們犯了愁,不摘吧,看著圓鼓鼓的茄子爛掉真讓人心疼;摘吧,銷售價格還抵不上採摘的人工成本,摘得多賠得更多。
後來,三人決定拿出20萬斤茄子回報社會,贈送給福利機構。隨著越來越多媒體的關注,全省多家孤兒院、福利院、養老院等機構都前去採摘茄子,“茄子哥”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那幾天電話都放不下,接了幾百個電話,100多個單位、機構聯繫我摘茄子。”2015年5月10日,“茄子哥”霍明向記者聊起贈送茄子的事。
熱鬧過後,還是要面對現實。2014年8月,霍明離開了種植基地,回到鄭州搞蔬菜“直通車”,把種植基地的新鮮蔬菜送到社區,為市民提供便利。2015年年初,霍明進入主要搞有機食品的河南某有機食品公司,擔任公司副總。
“轉來轉去,反正是沒有離開‘農’字。沒辦法,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對農業有著特殊的感情。”霍明說,“我從新鄭的種植基地離開後,兩個合伙人還在那裡堅守,只是種植基地已變成了兩個。他們後來還種過其他蔬菜,但是都不理想。其中的一個合伙人,剛開始開的是奧迪車,現在已經換成捷達了。”
霍明對這次創業進行了梳理,他說:“技術層面沒啥問題,我們種的茄子不用化肥,算是綠色種植,還請了專家來指導,長出的茄子個大飽滿,產量高。”他把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市場行情和管理方面,“我們創業前進行過調查,前10年茄子的價格都很穩定,偏偏去年茄子掉價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管理,我們沒能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本來人工成本就很高,有些工人還拔草不除根,偷工減料,造成很大浪費。現在想想,應該是跟臨時僱工,沒有責任到人有關係。搞蔬菜種植和種糧食那樣的大田作物不一樣,也不能像那樣管理。” 當記者問到還會不會再次創業時,霍明堅定地說:“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去創業的,創業的方向仍是農業。但是現在不行,這次創業已經輸得‘裸奔’了,得先解決生活問題,調整一段時間再說。”
本文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