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利迪模型

霍利迪模型是由R.Holliday(1964)提出的關於遺傳重組機制的模型。當時主要是為了解釋霉類的基因轉變現象而設計的,但後來則作為重組機制的基礎被廣泛套用。


由R.Holliday(1964)提出的關於遺傳重組機制的模型。當時主要是為了解釋霉類的基因轉變現象而設計的,但後來則作為重組機制的基礎被廣泛套用。在聯會(synapsis)的DNA分子(圖a)具相同極性的核苷酸鏈的對應位置,出現裂縫,從該處向一個方向DNA鏈解開,產生的單鏈DNA交叉互換,進行互補配對,形成異源雙鏈(圖b),然後裂縫連結,使具有交叉結構的重組中間體穩定化(圖c)。此結構稱為半染色單體交叉(half-chromatid chias-ma),或霍利迪結構(Holliday structure)等。在圖c的a和b被切斷,而各不相同的一對重組分子都分離為二條(圖d′、d″)。在減數分裂時產生的這些染色單體的異源雙鏈部分有遺傳標記,如果矯正誤配是在雙方的染色單體上進行,則顯示3∶1(或6∶2)的分離比;如果只是在一方進行,在以後的體細胞分裂中分離,將顯示5∶3的分離比。這樣除可解釋基因的轉變外,同時因d′的重組分子,其異源雙鏈部分的左右兩外側基因也進行重組,所以也能夠解釋一般的遺傳重組機制的模型。再有,在圖c的霍利迪結構中交叉的位置上,由於雙螺旋的DNA鏈的紐轉可自由地向左右移動。而如圖c所示相互間在結構上的轉變也是可能的,據此在切斷點a和b形成相互等值的結構,所以由一種核酸酶向二種重組分子分離便成為可能。這些特徵使此模型能普遍地解釋組換機制;同時以此為基礎,又產生一些衍生模型。用噬菌體或質粒的重組中間體DNA,通過電子顯微鏡已肯定了霍利迪模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