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白縣第一中學

電白縣第一中學

茂名市電白區第一中學始創於一九一四年,1963年被評定為縣重點中學,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11年順利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經過百年發展,現是茂名市電白區重點獨立高中。 百年征塵,歲月如歌。電白一中經歷了近一百年的風風雨雨,在一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秉承“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校訓,確立了“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師生和學校的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和“隊伍精、質量高、校園美、有特色、現代化的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標,進行教書育人, 形成了“愛國、守紀、善學、求真”的校風,“勤教、善導、學習、奉獻”的教風,“勤學、善思、合作、探究”的學風,培育了“自強不息、和諧共進、爭創一流”的學校精神。為高等院校輸送了近4萬名優秀人才,為國家培養了謝申、李灝、楊義、黎樂民等一大批名專家、學者和高級幹部。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創辦歷程

舊一中校門牌匾 舊一中校門牌匾

茂名市電白區第一中學創辦於1914年11月8日,已有100年的歷史。原名為“電白縣立中學”,一九二五年改名為“電白縣立初級中學”,校址設在電城鎮,抗日戰爭爆發後,校址遷往霞洞鎮大村行政村。一九四二年經省教廳批准改名為“電白縣立中學”,解放後,與“電白縣四中”合併名為“電白縣第四中學”,一九五○年隨縣政府一同遷址於水東鎮澄波街133號,一九五六年更名為“電白縣第一中學”,一九六三年定為縣的重點中學,一九六八年改名為“紅衛中學”,一九七四年復名為“電白縣第一中學”。

該校原是本縣重點 完全中學,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1年,按縣、市、省的教育發展規劃,該校實現了初、高中分離辦學,現是全日制獨立 高級中學。2004年9月,全面實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

學校規模

舊一中教學樓 舊一中教學樓

學校占地面積228050平方米(342畝),建築面積137258平方米,綠化面積970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96%以上。校園設計科學合理,體現了電白人的文化特色,集“人文·生態·和諧”於一體。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相對分開,又渾然一體,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有科學樓、圖藝樓、食堂樓、教師宿舍樓、體育館樓各1幢。有7幢教學大樓111間教室,有11幢分三個小區的學生宿舍樓共6500個床位。有1000兆主幹校園網、電視監控系統、廣播系統。有多媒體平台102套,有電子閱覽室、電腦室和儀器室,有地理園、歷史室、美術室、音樂室,有藏書室和閱覽室、有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學校的設施設備能滿足師生工作、學習、運動和生活的需要。

學校現有教學班111個,學生7626人,班均學生80人。教職工427人,其中專任教師378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74人;研究生學歷2人, 在讀研究生2人,本科學歷342人,占任課教師的91%。獲國家級獎勵的教師7人,獲省級獎勵的教師30多人,還有一批獲縣、市級表彰的教師,有市級、省級、國家級名師培訓對象近30人。

辦學目標

長期以來,該校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師生和學校的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秉承“嚴謹、求實、拼搏、創新”的校訓。全體師生髮揚“自強不息、和諧共進、爭創一流”的學校精神,形成了“愛國、守紀、勤奮、求真”的校風,“勤教、善導、學習、奉獻”的教風,“勤學、善思、合作、探究”的學風。在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學校確立了“隊伍精、質量高、校園美、有特色、現代化的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標和“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人格健全、開拓創新的現代人”的育人目標以及“三主線,三全面”的教學主體思想。

省一級學校牌匾 省一級學校牌匾

學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單位”、“廣東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先進學校”、“廣東省冬季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創建美麗校園先進單位”、“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學校”、“廣東省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關工委”、“廣東省‘巾幗’文明崗”、“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茂名市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茂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國家‘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基地”。學校校風優良,社會聲譽高,成為當地教育系統的排頭兵。

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思想、育人目標已落實深化在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中,加強班子建設,大力實施德育工程、教學工程和教師隊伍專業發展工程,在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凸現我校的辦學特色。

學校舉措

致力創建示範性高中

教學樓 教學樓

九十五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電白一中的發展,社會各界也鼎力支持。尤其是2003年,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投資2億元搬遷電白一中。縣委書記、縣長經常到我校視察,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和教育局長常到學校調研,進行現場辦公,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社會各界和兄弟單位對電白一中也給予大力支持,以極大的熱情為我校獻謀獻策,支持學校發展,這股支持力量成了我校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有力後盾。學校也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發揚優點,拼搏進取,努力把學校各項工作推上新台階,為學校的和諧發展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加強建設,提高治校能力

宿舍樓 宿舍樓

該校把“學習”和“團結”放在學校領導班子建設的突出位置,學校領導班子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提高學校領導班子的理論水平,圍繞學校“和諧發展”的理念,增進團結,進一步提高凝聚力,建設起一個實事求是,務實高效,團結進取,民主廉潔的領導集體。

美麗校園 美麗校園

該校的領導集體政治覺悟高,管理能力強,業務熟悉,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6位領導班子都是高級教師,其中潘廣校長為特級教師。5人具備本科學歷,1位分管後勤工作的副校長是大專學歷,17位中層幹部13位具有本科學歷,13位是高級教師。學校班子成員和中層幹部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管理能力,基本上都是該學科的帶頭人,他們都多次獲得縣級以上的表彰和獎勵,不少領導還多次榮獲省級、國家級的獎勵,在師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學校領導班子努力最佳化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依法治校,依法行政,依法育人,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擁護和愛戴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校建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各項工作年年上新台階,學校管理也走上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形成了和諧的人際關係,民主參與的意識,平等寬鬆的氛圍,營造了內和外順、幹事創業雷厲風行的良好環境。學校被評為茂名市文明單位、茂名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

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人格健全、開拓創新的現代人”是該校的育人目標。該校牢固樹立“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德育理念,大力實施德育工程,全方位彰顯德育功能。

(一)不遺餘力,完善德育網路

教學樓全景 教學樓全景

素質教育,德育先行。近年來,該校不斷探索德育工作規律,開創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形成完善的德育模式,成立以校長為首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路和“四線一體”的管理模式,即校長室——政教處——年級部——班主任——班委會一條線;黨總支——團委會——班團支部一條線;學校工會——關工委——學生會一條線;值日校長——值日中層領導幹部——值日教師——值日班乾一條線。使政教處、年級部、班主任和團委、學生會以及家庭、社會等多種教育力量聯動、互補、共進,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堅持不懈,抓好養成教育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該校學生來自全縣各鄉鎮,他們各自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教育要求等有較大的差異。針對這一情況,該校堅持不懈地抓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1 、全面學習規章制度。每學期開學第一周,該校組織全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電白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電白一中宿舍飯堂管理條例》、《電白一中學生德育量化考核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通過集中、分散、討論、實踐等學習形式,使學生對各項規章制度能入腦入心,耳熟能詳,並轉變為自覺行動。

2 、嚴抓德育常規。建立抓德育常規的長效機制,做到“一天一檢查,一周一小結,一月一評比,一學期一總結”,即是每天班風評比小組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紀律、宿舍管理等進行評比、打分和公布,每天學生會檢查監督小組進行不定點和不定時的抽查,每天值日小組進行督查和抽查;每周進行反饋和小結;每月德育領導小組進行大檢查,每月各年級部組織人員進行交叉檢查;每學期進行評比和表彰,並將結果上牆公布。檢查的內容包括學習紀律、休息紀律、清潔衛生、儀容儀表、行為規範等。強勢推進養成教育,使德育工作形成良性發展的格局。

三)腳踏實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強、人際關係不適、情感困惑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急待解決的。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1 、師資配置情況:現該校有心理健康教育“A”證專職教師一名,“B”證兼職教師兩名,全校班主任經過培訓,均已達到“C”證的水平。

2 、初步建立心理指導中心,進一步完善心理輔導室設備的添置,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規範性、科學性,以期營造一個安靜、溫馨、舒適的諮詢環境,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3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防·預警·干預”三預機制:①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預防機制。建立班級、學校心理輔導網路,全面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年級部主任、班主任密切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積極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②建立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預警機制。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分析,發現突出問題,及時發出警示。③建立了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一旦發現心理危機,積極進行干預。定期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堅持面談諮詢、電話諮詢、網路諮詢和書信諮詢等方式相結合,加強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輔導和疏導工作,引導學生正確參與人際交往,讓學生學會合作、生存,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主發展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重新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識和正常人格。

(四)開枝散葉,創新德育形式內容

創新德育形式和內容,找準載體,緊緊抓住“和諧”、“發展”的主題是我校德育工作的落腳點,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我們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系列活動來落實德育的內容。

1 、主題班會。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進行全局性和全程性的部署,結合校情、班情、形勢要求等確定班會的主題和內容、次數和時間,內容既有國家時政和社會熱點問題,又有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內容,既有彰顯榜樣和抨擊醜陋行為,又有法紀校規和關注生命健康的內容。次數既作硬性的規定,又結合實際情況,彈性增加。形式以班主任指導、學生主持為主,也有現場實踐、藝術展示,使主題班會做到常規化、系列化、人本化、多樣化。

2 、學生會活動。每天學生會幹部輪值參加學校的值日檢查活動;每學期學生會組織以年級部為單位的班際排球、籃球賽;每學年結合校情開展歌舞或演講比賽;每年9月下旬召開學生代表大會,選舉新一屆學生會成員。

3 、社團活動。該校集郵協會、文學社、愛心社、文明社、攝影協會、讀書社、舞蹈隊、英語角、健美操隊等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隔月出版校刊《小螺號》;不定期與兄弟單位舉行聯誼活動,不定期開展社團展示活動;每年舉辦學雷鋒活動、擁軍活動、奉獻愛心活動等,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得到鍛鍊和薰陶。其中,集郵協會是該校最健全而活躍的社團。開展集郵活動是解決學生渴望知識、寓教於樂、以郵育德的有效途徑。學校把集郵活動當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大事來抓,把集郵活動列入教學的第二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集郵講座、郵展和青少年集郵聯誼等活動不斷壯大,集郵的成果也隨著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塑造出我們一中特有的亮麗文化,讓學生從集郵中去領悟人生,教育效果好。我校先後組織郵識講座和郵識競賽6次,參加茂名市青少年集郵夏令營聯誼活動4次,組織學生集郵參加省、市、縣郵展各1次,組織學生參加“郵票伴我行”郵票圖稿設計3次,舉辦了“一中集郵文化節”。李婉恆同學的《水鄉》、程志航同學的《米奇老鼠》參加廣東省“郵票伴我行”設計比賽,均獲得二等獎;學校也被評為廣東省集郵示範學校。

4 、社會實踐活動。每年開展高一新生軍訓活動;組織學生不定期參加學農、學軍活動;每年組織學生“三下鄉、三走進”活動,加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陶冶了學生人文情懷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特長。

5 、愛心活動。每年不定期組織學生慰問“弱勢群體”,開展捐款、捐物活動;常有學生走進社區、走進福利院和敬老院做義工和獻愛心,讓愛心在學生彼此的心中暖暖流動,校園播灑著真情,愛心灑遍全縣的山山水水。2006年5月,為學校職工吳美嫦同志捐款15000多元;2007年2月,為學校高二級學生崔鋒彪(白血病患者)捐款30000多元;2008年5月,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17000多元。

6 、專項活動。結合地方實際,利用節假日,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如“清明節”、“婦女節”、“勞動節”、“青年節”、“建軍節”、“重陽節”“國慶節”、“春節”等節日開展針對性強的教育活動。連結社會,邀請消防、交通、關工委等部門領導和專家對相關問題作專題講座,把愛國主義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環保教育經常化、專題化。

(五)以人為本,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造校園文化品牌,把學校建設成為社會“首善之區”是我校文化建設的目標。因此,“民主、和諧、激勵師生積極向上”為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全面鋪開。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一是宣傳自身厚重的歷史文化。該校有近百年的歷史,縮影著中國近代的發展歷史和學校發展的歷程,湧現出楊義、黎樂民、李灝等許多抗戰英雄、改革先鋒、知名學者和高級幹部,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先進事跡就是一本寶貴難得的教科書。我們不失時機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並邀請他們作專門的知識講座,激勵師生奮發進取。

二是學校的重大決策問題,在校領導成員和教代會成員擴大會議上集體表決,做到公正、公平、民主、透明,保證決策科學化,並形成了決策制度。

三是學校的宣傳教育陣地,如宣傳欄、廣播站、校園網充分體現出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宣傳好人好事、學習標兵、德育標兵,發揮了榜樣效應,激勵師生積極向上。

地理園 地理園

四是校園環境,如學校有中心廣場、文化廣場、主體建築、鐘樓、大型雕塑、名人銅像、名人名言無處不滲透著民主的現代氣息,達到了歷史與現代相融合、自然與人文相輝映。激勵著全體師生奮發向上,不僅體現了“一中”的文化底蘊,也折射出“一中人”豐富的內涵。

是通過開展書畫攝影、作品展示、歌舞比賽、藝術鑑賞、體育活動、學科興趣小組等活動來 凸現該校校園文化特徵,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師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得到薰陶,不斷增強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為自身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書室 圖書室

積極高效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近三年來,學生操行評定優良率均在97.3%以上,後進生轉化率均在98.2%以上,違法犯罪率一直為0;有縣級以上“三好”學生共160人,優秀學生幹部共100多人,優秀班團乾共150多人,優秀團員共300多人,評選出學校文明班132個,文明宿舍22個,有300多名學生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學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教育系統先進關工委”、“廣東省‘巾幗’文明崗”、“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茂名市文明單位”、“茂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茂名市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電白縣普法先進單位”、“電白縣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一)精心規劃,落實課改精神

生動的實驗課 生動的實驗課

該校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和廣東省教育廳《關於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了《電白縣第一中學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全面實施教學工程。

1 、成立課改領導小組。該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有課程實驗工作小組、課程實施研究小組、學分認定評審委員會、選修課指導中心、教學評價委員會等小組,全面落實課改精神。領導小組認真制訂和完善適合新課程改革需要的各項規章制度,及時解決新課程在實驗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總結課程改革經驗。

2 、修定課程規劃。該校按照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修定了《電白縣第一中學課程規劃》,將國家課程方案和學校的課程發展規劃融為一體,建立符合實際、靈活多樣的課程體系,提高新課程實驗過程的科學性和適應性。高中三年必修課的開設和選修課的開設相互統一,開足課時,開齊課程,必修課100%開設,選修課的開設率超過提供模組的92%,保證新課程實施正常開展。

電腦課 電腦課

3 、拓展研究性課程。研究性課程是學生的必修課程,內容涉及校園生活、科學技術、科學學習、傳統和現代文化、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對此,我們每周開設3課時,其中2課時集中假日研究實踐,各科任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圍繞需要解決的問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交流,凸現研究性學習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的特色。我校全體師生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獲得的研究性課題成果正在編印成冊。

4 、開發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該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採用“集中與分散”的方式進行安排,注重學科基礎與專題拓展相結合、繼承總結與實驗創新相結合、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相結合,開設有體育活動類、人文學科類、自然學科類、生活技能類、興趣類、專項活動類等校本課程。這些校本課程與其它必修、選修課程模組互相交織、互相補充、互相融合,從而更好地達成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因時制宜,最佳化課堂教學

根據新課改的時代精神並結合實際,該校提出了“紮實基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素質”的教學理念,明確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之一。我們構建“三主”、“三合”的課堂教學模式。“三主”即是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素質教育為主線;“三合”即是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傳授性教學與合作性、探究性教學相結合,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分類輔導相結合,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

1 、實行教學目標管理。我們十分注重教學過程管理,實行教學目標管理,制定了《電白一中教學常規》、《電白一中教學工作流程》、《電白一中教學質量獎勵方案》等的教學管理制度。對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考試、評卷、聽課、說課、集體備課等環節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做到有章可循,運作規範,而且重在相互督促,做到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同時,還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開展教案評比、說課、教學比武、課件評比等比賽活動,還舉辦教學開放周等。

2 、促進教學方式轉變。課堂教學,該校重點是推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努力構建學生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多元學習方式,並通過合作探究、互動對話等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方式轉變。這樣,學生通過課前的探究預習、課堂的合作交流以及教師的總結歸納、畫龍點睛,從而全面鞏固地獲得知識,完全改變以前講多練少,學習被動獲得知識的教學模式。

3 、重視教學方法運用 “教無定法”,該校要求教師在遵循教學基本原則的同時,運用科學性、實效性強的教學方法和注重課堂教學開放性、動態性和情感性。複習課教學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是指“精選、精講、精練、精評”。四必是指“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評、有錯必糾”。個別教師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選、講、練、評、補、結”六字複習教學法。同時,講義式教學、探究性教學、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也在該校的課堂教學中廣泛體現出來。

(三)科學合理,建立學生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是順利推進課程改革的根本保障。該校在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的評價進行了重新操作和定位,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合理的要求。該校根據課改要求,結合實際,實行了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堅持目標多元、方式多樣,重在過程評價的原則,運用觀察、交流、筆試、口試、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形式,全面而準確地評價每位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學生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

通過上述做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喜人的成績。高考高分層方面,2005年高考,總分800分以上3人,3人考上清華大學,1人考上北京大學;2006年高考,總分800分以上2人,單科800分以上13人,黎華的物理科844分,奪得茂名市該科高考狀元,林麗霞政治科887分,獲茂名市該單科第二名;2007年高考,進入茂名市總分前十名的有2人, 周健謀同學文科基礎滿分,並列全省第一名, 詹永忠奪茂名市語文科高考狀元, 賴慧玲奪茂名市化學科高考狀元,吳志武奪茂名市生物科高考狀元,進入茂名市各學科前十名的還有14人;2008年高考又創歷史新高,大面積豐收,上國本線人數占全縣總數的86%,省本線以上1454人。近三年來,重點線上線率達25%,本科上線率達62.3%,專科上線率達92.7%。學科競賽方面,參加市、省、國家級舉辦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競賽活動,獲國家級獎勵共75人,獲得省級獎勵的共226人,獲市級獎勵的共227人,獲獎人數和入獎率穩居市前列。

(四)創新理念,加強教研科研管理

該校拓寬“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的工作思路,強化教研地位,構建了“校長室—教研室—學科組—課題組—教師”的教研網路,使全體教師牢固樹立起“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教學”的教科研新理念。

1、成立課題管理小組。該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題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對教研科研的領導、管理、指導、監督和評價。提倡教師把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難點、重點、疑點和富有新意的問題作為教科研選題。學校從經濟上政策上給予傾斜、支持和鼓勵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對條件已成熟的課題,申報立項,管理小組的成員組織課題研究人員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做出實驗報告與總結,並進行推廣和宣傳。

2 、健全教科研機制。一是強調教師在教中學,在學中教,與新課程改革一起發展和成長,注重促進自主發展,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取研究成果,在研究中升華。二是完善集體備課制度,每科每周均安排一個單位時間集體備課,隔周開展有中心發言人和主持人的說課活動,每周開展科組的聽課評課活動。三是完善激勵機制,對說課比賽、課件製作比賽、論文獲獎、課題立項或獲獎的個人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和精神上的鼓勵。學校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都拔出10~15萬元用於教研經費,分期、分科組、分批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邀請專家到學校進行教師培訓和教科研課題研究等。

3 、全員全程參與教科研。該校制定教科研實施方案,要求教師全員參與教科研,營造人人心繫教科研,個個積極參與教科研,人人都能搞教科研,並都能搞好教科研的求真務實的良好氛圍,做到人人有課題,人人撰寫教學論文。因此,教科研碩果纍纍:省級以上獲獎或發表論文59篇,市級獲獎或發表論文86篇,縣級獲獎或發表的論文346篇。現有國家級子課題1項、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9項,還有一批縣級課題。其中,潘廣校長主持的《新課標實施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研究》和唐智源副校長主持的《新課標背景下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已結題,並獲廣東省三等獎;市、縣級課題已結題的共有10項。學校也被評為“國家‘十五’規劃課題重點實驗基地”。

五)加大投入,全面推進現代教育技術工作

該校自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以來,就注重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的套用。尤其是搬遷新校以來,該校依照發展規劃添置了現代教育技術設備,設立了電教中心,下設有主控室、課件製作室、語音播放系統室、多媒體教室等,各功能室和辦公室均配備了計算機,將現代化教育資源合理整合和分配,不僅基本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也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設備的效能。與此同時,他們加大現代化教育技術培訓,按照“全體參與,個別培養,人人過關”的要求,舉辦了辦公軟體、課件製作、多媒體平台、資料庫開發等的培訓。通過行之有效的培訓,提高了教師對多媒體的製作水平和套用能力。學校多媒體教學平台的使用率超過90%,95%教師均能使用多媒體平台和課件製件,有效地促進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不斷提高現代化教育水平和套用能力。

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無數的經驗反覆印證了一個真理,一所學校是否具有吸引學生的魅力,能否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關鍵在教師。近年來,學校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十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學校無小事,處處有教育;教師無小節,事事做楷模”的要求,並在教職工中強化“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效益意識、服務意識”。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師德師風教育,使師德高尚、學識淵博和業務過硬成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追求。

(一)穩定務實,加強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該校本著“環境吸引人,機制激勵人,目標凝聚人,情感關心人”的指導思想,著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一是目標責任制,該校推行幹部、教師、職工的目標責任制,並有專人負責,將目標完成情況與獎懲、福利、晉升掛鈎。二是激勵機制,建立了《電白一中教師量化考核細則》、《電白一中教學質量獎勵方案》等激勵制度,對教職工的工作進行激勵與約束,實踐證明,激勵制度已成為激勵教師成長成才的主要途徑之一。三是學習機制,該校要求教師樹立時時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補水”,不斷地“換水”,做到學習、學習、再學習,建設學習型的師資隊伍,建立學習型學校。

(二)形式多樣,加強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該校主要通過以下培訓來建設教師隊伍:

1 、新課程培訓:2003年,該校組織教師到華南師範大學進行了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並參加了縣市級舉辦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全校教師較全面掌握新課程理念和操作方法,使新課程的實施工作全面開展。

2 、專家培訓:該校先後多次邀請了廣東省教育名專家、廣東省名牌中學各科的骨幹教師到我校作關於新課程實施的專題講座以及教與學的專題報告;同時,每學期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通過“走出去”的途徑,組織教師前往名牌中學學習觀摩,交流經驗。

3、崗位培訓:新教師上崗前參加縣教育局和學校組織的崗前培訓才能上崗,學校專任教師必須參加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學校的專任教師都按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學習。

4 、同行培訓: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教師學習時間,進行同行培訓,主要有課堂教學培訓、課題研究培訓、班主任培訓等。

(三)千方百計,加強青年教師培養

該校現有專任教師378人,30歲左右的青年教師約占專任教師的四分之三。他們既有掌握現代教學技術、熟練多媒體的運用、敢於創新等的優勢,也存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因此,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也擺上了學校的議事日程,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工作來抓。

1、開展“一幫一”活動。骨幹教師與本科畢業的教師結成“對子”,從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命題、輔導等環節進行指導、扶助,師徒之間互相進行聽課、評課,並制訂詳細“幫扶”方案,全程跟蹤指導,期限為1至2年,直至幫扶對象能獨當一面做好工作為止。

2、開展每周一星活動。自2003年開始,該校開展每周一星彰顯師德典型活動,每周推介一位思想上、工作上表現突出的星級教師,介紹其育人藝術和教學方法,給青年教師借鑑和學習,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成才。

3、搭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平台。學校每學期舉辦教學競賽活動和教學比武活動,並進行評獎。近年來,在這個平台上展示的青年教師達280多人,相當一部分青年教師茁壯成長。他們參加縣、市、省級教學競賽和說課競賽活動,獲得省獎勵的有30多人,獲得縣市獎勵的教師有100多人。

4、大膽使用青年教師。該校用人注重“德、能、勤、績、廉”的綜合表現,大膽提拔青年教師擔任學校的行政幹部、年級部主任、班主任、科組長、備課組長等,相當部分青年教師經過學典型、壓擔子等多種渠道的培養,成長成才的周期縮短,形成“一年上路,兩年成長,三年挑大樑”的良好局面,這也是該校充滿生機、活力和希望的財富。

5、從情感上、政治上關心青年教師。該校的青年教師部分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寒、暑假或逢年過節都以校為家。因此,我校推行“人本管理”,一方面注重情感交流,平時多噓寒問暖,逢年過節“聚餐”;另一方面多從政治上關心他們,鼓勵其不斷進步,條件成熟的青年教師培養其加入中共黨組織。近三年來,發展青年教師黨員30餘人。

有了這一系列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措施,一大批教師成長成才於“一中”、成名於“一中”。該校有特級教師6人(4人退休),高級教師76人,有全國優秀教師或先進工作者7人,省級優秀教師、模範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30多人,縣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工作者近100人,有市級、省級、國家級名師培養對象近30人。

辦學特色

有聲有色的元旦晚會 有聲有色的元旦晚會

該校秉承“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師生和學校的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結合地區經濟水平和學校自身實際,注重內涵發展,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特色。

管理制度

實行“一校、三級、六部”管理制,進一步最佳化學校管理

管理機制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該校都注重結合時代特徵和學校實際,不斷創新學校的管理機制,早在80年代中期,該校在粵西地區率先實行崗位責任制和量化管理制,成效顯著,兄弟學校紛紛前來取經。2005年以來,該校針對寵大的學校規模,又實行“一校、三級、六部”的管理機制。“一校”就是以校長室為核心,充分發揮校長室的決策、指揮、指導、考評、檢查等的功能。“三級”就是校長室的巨觀決策和管理分高一、高二、高三年級部進行相對獨立的微觀管理,校長室指派一名副校長主持各年級部的全面工作,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六部”就是高一、高二、高三每個年級部中均分成A、B兩部,共6個部,每個部都安排一位中層領導為年級部主任,安排2名善管理的優秀教師為年級部副主任。各個年級部和部中的A、B部分工合作,目標一致,形成良性競爭,共同進步的新格局。

年級部在校長室和各處室的指導和協作配合下各自實行自主管理,連課程表的安排、成績登記和統計、宿舍管理、班級管理、紀律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都獨立完成,並指派有專人負責,實行了主持年級部全面工作的副校長向校長負責,年級部主任向主持年級部全面工作的副校長負責,科任教師和職員向年級部主任負責的崗位責任制。每個年級部的教職工實行定編、定員、定崗、定職、定責、定量、定質,將責、權、職有機統一起來。做到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管理求高效。

通過實行年級部管理,使該校的管理由大塊變為小塊,由小塊管理細化到具體的人與事,而且使管理有章可循,責任落實,目的明確,目標一致,快速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民主化的管理軌道,取得明顯成效。學校被評為“廣東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潘廣校長撰寫的《年級部管理的探索》在《中國小校長》雜誌發表;他們的年級部管理工作在市、縣作經驗交流,前來參觀取經的兄弟學校絡繹不絕,發揮了示範輻射作用。

發展業餘黨校

以業餘黨校為德育主陣地,發揮示範先鋒作用

該校的業餘黨校創辦於1987年,是廣東省內創辦業餘黨校最早為數不多的學校之一。創辦業餘黨校以來,近30000名學生在業餘黨校接受了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培訓,業餘黨校的學員德才兼備,榜樣示範,大力開展“一幫一”讀書助學活動和黨團活動,成為該校一道亮麗的德育風景線,並形成特色,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

(一)幫扶雙蠃的“一幫一”讀書助學工程

該校以業餘黨校為龍頭,以業餘黨校的學員為德育主力軍,全面開展“一幫一”讀書助學活動。業餘黨校的學員與思想、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結成“對子”,從生活上、學習上進行全程跟蹤幫扶,年級部、班團支部均成立相關的領導機構,進行指導、監督和落實,保證幫扶有計畫、有措施、有檢查、有督導、有總結。通過開展“一幫一”活動,全校形成了“比、學、趕、幫”的良好學習氛圍,鍛鍊了優秀學生的實踐能力、處事能力、工作能力,消滅高分低能的現象;扶持了思想、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不斷進步,圓大學夢,實現幫扶雙贏,和諧發展的目標。該校每年均發展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黨員,尤其是近三年,該校發展的學生黨員超過400人,他們在大學裡勇挑重擔,成為優秀的學生幹部。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榜樣示範,成為各戰線各系統的排頭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無私奉獻;該校學困生轉化率達98 %以上、違法犯罪率為零與全面開展“一幫一”活動直接相關。

(二)榜樣示範的愛心工程

學校成立解困會和愛心社,業餘黨校學員,尤其是入黨積極分子帶頭組織愛心社成員和學生會幹部參加社會實踐和奉獻愛心活動。他們帶頭捐款捐物作為扶貧資金和物品,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讀書和資助貧困地區。如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在他們的帶領下,共捐到近12萬元,成為電白縣捐款最多的學校。每次茂名市無償獻血辦組織的獻血活動,該校也成為全縣獻血最多的學校,連年被評為茂名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每年“建軍節”、“重陽節”以及“春節”前都組織慰問老紅軍、老黨員和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為他們送去錢物,無償服務奉獻愛心。業餘黨校學員還分期分批經常到縣內各敬老院、福利院義務工作,為老人打掃衛生、清洗衣服,還與老人交流聊天、討論時事等,這支被人們稱作“愛心部隊”的一中業餘黨校學員,在全縣範圍內奏響了“愛心之歌”,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發揮了榜樣示範與先鋒作用。

近年來,學校黨總支被評為電白縣先進基層黨組織,茂名市固本強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團委被評為茂名市和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體育特色

以體育特色項目為突破口,張揚學生個性差異

體育課上 體育課上

體育是該校工作的又一個亮點。該校是廣東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茂名市田徑、毽球傳統項目學校。該校的體育工作注重“務實”兩字,先唯“勤”與“實”,再唯“績”。勤勤懇懇工作,實實在在做事,是該校體育工作長期堅持的工作思路。

(一)體育常規工作

一直以來,該校在“體育輔德、體育益智、體育健身”的體育理念指引下,創造性地執行國家課程計畫,注重課內和課外的結合,學習和實踐的結合,傳統體育和地方特色相結合,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全面開展體育課常規教學,對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學校先後6次榮獲市、省級榮譽稱號。2006年、2007年茂名市體育特色教學現場會在我校召開,並取得圓滿成功。

(二)體育競賽工作

該校的體育工作在抓普及與提高的同時,努力抓好課餘訓練和體育競賽工作。該校長年開展籃球、田徑、毽球和高考體育的課餘訓練工作,並制定相關制度和措施加以落實,有聲有色,碩果纍纍。學校男、女子籃球隊參加歷屆廣東省籃球體育傳統項目均取得了好成績。2000年,學校男子籃球隊代表廣東省參加“粵、港、澳、閩”埠際中學生籃球賽,取得好成績;男、女子籃球隊曾代表茂名市參加廣東省第六屆、第七屆中學生運動會籃球隊比賽,均獲好成績。學校田徑隊的健兒多次代表茂名市、廣東省參加各類競賽活動,獲得省級比賽第一名近10項,破省紀錄的有2人(次);李艷梅同學代表廣東參加全國第六屆城運會,獲跳遠和三級跳遠2枚金牌。為省運動學校輸送了王振德、岑海梅等近20名體育人才,為廣東省體工隊輸送了李艷梅、柯曉麗、覃偉婷等6名體育尖子。近年來,為高校輸送了林池森、李俊美、李華鈺等近200名體育人才。

不足之處

總述

校長開研討會 校長開研討會

多年來,該校在縣委縣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校師生的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在辦學育人、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校園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長足發展。但由於他們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投入相對不足,仍面臨著諸多困難,學校的發展與高標準嚴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具體表現

1 、從硬體上分析,該校於2006年秋搬遷,校區的設計按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要求進行規劃。但由於資金運作問題,個別項目建設尚未完善,設施設備有待進一步充實。他們已作出規劃,爭取縣政府近期繼續大力支持,逐步完善校區建設。

2 、在實施和探究新課程中我們還存在困惑和不足。他們已採取加強學習交流,注意信息反饋,加強研究培養等措施加以解決,以積極的精神面貌迎接新課程的挑戰。

3 、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雖然他們已經下大力氣,花苦功夫實施教師專業發展工程,但從該校教師的年齡結構以及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來看,教師專業發展工作依然是該校重要的議事日程。他們已做好方案,針對存在問題,努力做好教師專業發展工作。

4 、高考質量還需進一步提高。雖然該校高考成績在縣域以絕對優勢成為領頭羊,但與省內的名牌中學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尖子生方面和絕對升學率方面與省內的名校相比差距較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5、飯堂質量還需要提高。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飯堂屬於他人承包,並不屬於學校,而飯堂的種種問題主要是因為飯堂的管理不嚴,更重要的是飯堂員工本身的素質或者思想,因為不是自己吃就不注重衛生,因為學生較晚吃飯耽誤“下班時間”(實際上並未到規定的下班時間)就剋扣飯菜,學生有苦難言,相關方面只能協商卻無法干涉。每次學生向學校提出關於改善食堂的意見時學校的回覆永遠都是食堂不歸他們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