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電爐主要參數及煙氣特性:(1)熔化溫度:1250~1450℃
(2)煙氣成分:CO、氧化鐵、錳、矽粉塵、硫
(3)煙氣濃度:8~15g/m3
(4)煙氣林格曼黑度:3~4級
(5)粉塵比分布狀態:小於10μm,占70~80%
設計原則及指標
1、前提
在確保達到《GB9078-1996工業窯爐熔煉一類地區排放標準》的前提下,將“運行可靠、不影響冶煉工藝及工人操作”作為重要設計目標考慮,同時儘可能降低運行費用,節省工程投資。
2、設計指標
(1)捕集率>80%
(2)煙塵排放濃度<50mg/m3
(3)煙氣林格曼黑度<1級
3、關鍵採用技術
(1)煉鋼爐的加料方式是人工從爐體上部投料,冶煉後的鋼水從爐體前部傾斜出料,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工序及操作要求,我們認為較為理想的收塵方式,是採用熱過程傘形罩作為捕塵用。為了不影響人工操作及加料,該傘形罩為可移動式的,材質為不鏽鋼。該捕集罩已用於多台中頻煉鋼爐的煙氣收塵,捕集效率高,煙氣溫度低。
(2)除塵器選用
東方環境脈衝除塵器
過濾面積、耗氣量、設備阻力、處理風量、過濾風速
煙氣收塵工藝線路
1、工藝流程
中頻爐—–煙氣捕集罩—–閥門—旋轉裝置—-支管道—-主管道—沉降室—除塵器—-風機——煙囪
(1)煙氣捕集罩
中頻爐在熔煉過程中為典型熱源,故除塵器系統採用熱過程傘形罩作為煙氣捕集罩。為了不影響工人操作及上料,煙氣捕集罩設計為可移動式的。即在正常工作及出鋼時捕集罩在爐子上方,在上料或檢修時捕集罩可移動到其他位置,以不影響加料與檢修。
(2)旋轉裝置
該裝置處於活動管道與固定管道之間,以利於捕集罩的移動。
(3)因為煙氣中含有少量硫成分,故設備主體和主管道採用4號鋼板製作,支管和吸塵罩用不鏽鋼製作,防止短時間腐蝕壞。
採用離線迴轉脈衝除塵器
除塵系統工藝參數的確定
系統廢氣量 、管道流速、主管道直徑:
環境溫度、煙氣溫度高峰值、系統阻力、風機選擇
型號、流量、全壓、電機
粉塵收集及儲運
根據廠方要求另外配備或者自備
電器控制
採用自動、手動兩種控制方式。電控元件採用PLC可程式序控制器,主迴路自鎖、連鎖方式。
四、處理後的效果
煙氣處理後達到《GB9078-1996工業爐窯熔煉爐一類地區排放標準》。
即:煙塵<50mg/m3,煙氣林格曼黑度<1級,崗位粉塵<10mg/Nm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冶金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3年9月1日)平裝: 26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產品尺寸及重量: 25.6 x 18.2 x 1.6 cm ; 499 g
ASIN: B0011CDBNY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9章,詳細介紹了電爐煉鋼車間有害物的來源和特點,電爐除塵的多種排煙方式和煙氣量的確定,多種高溫煙氣冷卻器的設計計算和除塵方案的確定以及除塵系統的控制和檢測等,另外,還介紹了除塵設備的設計選用和性能要求等。作者簡介
王永忠,高級工程師,現任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技術委員會委員,主任工程師。長期從事環保工作,在鋼廠廢氣除塵領域中頗有建樹,先後成功地設計和完成了4座100t級以上的大型電爐煙氣除塵和多座30t左右的電爐除塵設計改造項目。在國家最大的冶金技改項目——上海寶鋼集團一鋼不鏽鋼工程設計中,擔任通風除塵項目設計總負責人,該工程中的轉爐和電爐等煉鋼除塵項目集中體現了當今世界同行業的最新技術和水平。目錄
第一章 原始數據
第一節 電爐車間有害物的來源
第二節 爐氣量的確定
第三節 煙塵性質
第二章 排煙方式和排煙量的確定
第一節 電爐爐內排煙方式
第二節 電爐爐外排煙方式
第三節 其他生產設備的排煙方式
第四節 排煙量的確定
第三章 高溫煙氣冷卻器的設計
第一節 冷卻器的形式
第二節 直接冷卻型設備的設計
第三節 間接冷卻型設備的設計
第四節 燃燒室設計
第四章 袋式除塵器
第一節 袋式除塵器的技術性能
第二節 濾料
第三節 袋式除塵器常用規格及套用
第五章 輸排灰裝置
第一節 機械輸送裝置
第二節 氣力輸送裝置
第三節 排灰裝置
第四節 貯存倉
第六章 除塵配套設備
第一節 管道閥門
第二節 火花捕集器
第三節 煙氣混合室
第四節 煙囪
第七章 除塵管網技術
第一節 除塵管道
第二節 管道滑動支座
第三節 管道膨脹補償技術
第四節 保溫和塗裝
第八章 風機
第一節 風機的運行特性
第二節 風機、電機和液力耦合器的設計選用
第三節 風機系統的設計和運行要求
第九章 除塵系統方案設計
第一節 除塵系統的組成和排煙方式的劃分
第二節 除塵系統按設備設定劃分
第三節 除塵系統按工藝爐型劃分
第四節 除塵系統的檢測
第五節 除塵系統的操作和控制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