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市場效率理論

電力市場效率理論

電力市場效率理論 是電力市場建設的核心問題。介紹了考慮巨觀因素、市場內部因素、物理因素的廣義電力市場效率理論,從電力市場效益、交易成本、外部性、市場力、風險等方面詳細論述了產權制度、政府職能、法律保障、市場機制、市場結構、交易品種、交易方式、電網結構等因素對電力市場效率的影響,提出了基於資源配置狀態、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及其增量的電力市場效率評估關鍵指標。

簡介

從1998年起,我國逐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除6省(市)開展省電力市場試點外,東北、華東和南方區域市場也開展了相應的模擬市場,並在市場試點和模擬中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政府干預市場、市場配套措施不到位、企業激勵不足等問題使得出現了電力市場能否提高電力產業效率的質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學的電力市場效率理論和科學的評價方法 。

電力市場效率是電力市場建設的核心問題,目前已取得初步的研究成果。對南方電力市場的階段任務、市場主體、撮合交易模式及其與國內其它區域電力市場相比所具有的特點進行了介紹。在供需方面,考慮需求彈性對電力市場效率的影響,研究表明低需求彈性將導致電力市場出清價格高,市場運行效率低,經濟效益分配不合理。對發電側電力市場的效率進行了評估,指出了一些造成電力市場效率低下的原因。另外,文獻[4]從資源最佳化配置、競爭效率等方面討論了單一省級電力市場模式、單一區域電力市場模式和三級電力市場體系模式的利弊,並對電力市場結構、市場模式以及交易方式的概念和內涵做了介紹。這些研究成果對推進電力市場效率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理論的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

電力市場效率的影響因素

巨觀因素

1產權制度

產權對市場效率的影響體現在3個方面:在明晰的產權制度下,社會福利分配嚴格按“權”分配,電力市場成員行為更加符合市場機制設計預期的要求,以確保市場機制的有效性;建立現代化電力企業股權制度,能夠吸收閒散資金投資大規模的電力建設項目;更多股東參與到企業的決策與治理中,能夠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2政府職能

在電力市場中,政府發揮作用的領域主要在4個方面:一是制定並執行電力市場規則,包括產權的界定與保護,監督電力契約的執行以及公正執法等;二是對電力市場運行進行總體調控,進行收入再分配,防止發電側市場成員侵占消費者剩餘,維持穩定的市場環境;三是提供電力市場穩定運行所必需的公共產品;四是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與不足,當市場失靈時,通過政府調控實施市場監管,披露信息,這可以修正市場的外部性,發揮市場機制不能及的作用。

3法律保障

法律對市場效率的意義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法律確認並規範政府職責,防止政府行為的缺位、超位以及借行政權力的尋租行為;二是通過立法確認對電力市場產權、競爭秩序、價格等的保護,通過執法調整市場壟斷、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通過司法活動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三是為市場成員利益提供保障和救濟,以強制性手段重新調整市場結果。

市場因素

1市場運行機制

市場機制主要由供需機制、價格機制、信息披露機制和風險機制4個方面構成。因篇幅所限,僅以價格機制和風險機制為例,分析市場運行機制對電力市場效率的影響。

1}價格機制。價格機制包涵價格形成機制與調節機制。價格形成機制是指當電力供需平衡時確定電力商品價格的方式,主要有以邊際電價結算和一機一價2種出清機制。以邊際電價結算為例:所有成交電量均根據市場統一出清價結算,市場成員有按照成本報價的激勵,此時市場購電總成本降低與市場成員個體利益最大化是一致的,這有利於保證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行。此外,低成本機組有降低成本與擴大發電量的激勵,中標電量的增加將在市場上擠出高成本的邊際中標機組,通過市場競爭選擇低成本機組,有利於降低整體購電水平。價格調節機制指價格對於市場行為的調節作用。價格信號是否實現及時的傳播,其覆蓋面有多大,滲透過程中是否出現失真與扭曲的現象,對市場成員產生什麼樣的激勵,激勵是否合理、適度等,都會影響到市場的均衡狀態及社會福利,進而影響市場效率。

2}風險機制。風險機制主要包括風險的可觀性、可控性與風險規模。風險的可觀性是指市場的整體風險是否可觀,即市場成員是否能夠對市場風險的發生與風險發生程度進行有效地預測與分析。風險的可控性是指市場整體風險是否可控,即當風險發生時,能否通過一定的應對機制將可能造成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可置信水平下。不可控的風險往往造成難以估計的後果,甚至產生連鎖反應。風險規模,即風險的大小,將影響市場成員的決策行為。太大的風險規模將導致大量的風險中立者採用保守的風險規避手段,或由於太大的風險而選擇離開,這將影響市場的準入門檻與吸引力,從而影響市場的參與度與競爭度。

2市場結構

市場結構主要分析現有以及正在進入市場的供給者和需求者之問的關係,其對市場效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首先,從完全壟斷市場到完全競爭市場,市場中的壟斷性逐漸削弱,競爭逐漸加強,由市場結構造成的結構性市場力依次削弱;動用市場力的可能性也依次降低,壟斷者通過動用市場力牟取超額利益的風險越來越小,這有利於消費者穩定地獲得更多的社會福利。其次,在對稱的市場結構下,雙方的博弈能力是相同的,雙方的市場成員能夠在市場博弈的過程中尋求利於雙方的市場均衡,實現雙方福利的最大化,使市場的均衡局面符合市場雙方的共同意志,從而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

3市場體系

市場體系是指相互聯繫的各級了市場、各交易品種、各交易方式的有機統一體,各環節通過相互聯繫與相互制約形成完整的市場體系。

1)了市場的層次與結構。市場往往由一系列了市場組成,了市場之問存在著縱向與橫向的聯繫。縱向關係指的是上級市場與下級市場的許可權分配與協調機制;橫向關係指的是同級市場的功能定位與接口。市場層級過多將提高市場信息傳遞鏈條的複雜度、市場結構的冗餘度,增加市場的交易成本;而市場層級過少又將給市場的組織協調帶來困難,同樣也會增加交易成本適度的了市場規模與數量有利於市場成員便利地進入市場,獲取市場信息,從而有利於減小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

2)交易品種。交易品種是指市場開展交易的種類,不同交易品種從不同方面影響市場效率,如實物交易主要用於交割與供需匹配;金融交易主要用於規避風險,穩定長期價格;容量交易主要用於對商品基礎設施定價,反映投資的固定成本,從而影響市場投資決策;使用量交易主要用於商品本身定價,反映商品的變動成本,從而作用於商品的生產與消費的調節。應根據電力商品特點、資源稀缺性,建立滿足電力交易不同需求的多品種交易體系,這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

3)交易方式。不同的交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區別主要體現在成本規模、過程透明度、信息充分度、實現靈活度、速度快慢、風險規避能力等方面。如雙邊交易有利於提高交易的靈活性,通過相互博弈規避風險;競價交易有利於提高市場的競爭程度;場內交易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使市場成員可以方便地獲得大量的市場信息。建立多種交易方式相配合的交易體系,有利於發揮不同交易方式的優勢,滿足不同市場成員對交易的不同需求,增大社會福利,減小交易過程中的交易成本與外部性成本,從而提高市場效率。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電力市場的物理基礎。影響電力市場效率的物理因素主要是電網,電網是電力市場的物理載體,電網規模決定市場規模。適度規模的電網是提高電力市場效率的基礎保證。適度規模、合理結構的電網有利於減少阻塞,削弱市場力。處於網路端點的發電廠與用電負荷的聯繫路徑多樣化,可減少對特定輸電路徑的依賴性,降低輸電阻塞,削弱局部市場力,從而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和購電成本,提高消費者剩餘。擴大電網規模有利於提高電力市場的競爭效率。建設覆蓋面更大的電網,吸引更多發電廠商進行交易,增加發電成員的數量,擴大市場規模。電網規模越大,市場範圍越大,潛在的市場成員越多,這有利於提高電力市場的競爭效率。擴大電網規模將提高最佳化機組利用水平,減少備用投資。電網規模的擴大,市場成員的增多,有效增加了市場交易量。隨著市場成員增多,市場規模擴大,各個市場成員機組互為備用,這減少了備用投資,提高了市場效率。另一方面,大規模的市場更加服從統計規律,隨著市場規模的增加,個體供給電量波動對全網電力供需平衡的影響減弱,這有效抑制了市場力,規避了市場風險,有利於提高市場效率。

評估電力市場效率的關鍵指標

概述

評估市場效率時,應從資源配置狀態、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及其增量3個方面,構建評估電力市場效率的關鍵指標。由於通貨膨脹對價格變數有很大影響,因此在以下指標中所涉及的價格變數均已經扣除通貨膨脹對價格的影響。

反映資源最佳化配置狀態的指標

1)產電比指標。產電比C是指某一時期、某一地區國內pGDP與消耗電能總量Q之的比例關係,其表達式為

C=pGDP/Q

產電比描述單位電能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從國民經濟角度直接衡量市場效率。產電比指標越高,說明單位電能所創造的價值越高,同時也說明在同樣GDP水平下用電量較少,電能利用更加充分,這體現了市場配置電力資源的有效性。

2)地區問邊際電能價格差異。地區問邊際電能價格差異是對電力資源空問分布最佳化程度的評估指標。當地區問電能價格存在較大差異時,說明地區問電力資源沒有達到最佳化配置水平。當輸電容量有富餘時,價格較低的地區電力資源分布相對密集或呈供大於需的狀態,而價格較高的地方電力資源分布相對稀疏或呈供小於需的狀態;否則,這種較大的差異意味著地區問的電能傳輸能力存在著瓶頸,阻礙資源的有效流通。上述2種情況都說明存在資源最佳化配置的潛力空間。

3)電源電網資源的利用程度。電源電網資源的利用程度反映了資源在靜態時間點(段)上的最佳化配置程度。過高的充裕度意味著電力供應與備用充足,表明當前電力資源運用的充分程度不夠,較多電力設備將在較長的時間內處於空閒狀態,電力投資效率低;過低的充裕度往往意味著電力供不應求,這說明市場機制未能有效地利用價格信號引導電源規劃,市場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一般意義上,往往採用系統備用率、線路傳輸裕度、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等指標表征電源電網資源的利用程度。

反映生產者剩餘及其增量的指標

1)長期投資回報率指標。長期投資回報率是指行業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量R與原有投資總量I的比值,長期投資回報率指標反映電力行業的可盈利程度,也反映該行業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當回報率指標高於社會無風險貼現率時,行業處於價值“高地”,社會資本具有湧入的趨勢;反之,則行業處於價值“窪地”,其對於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投資回報率指標從巨觀、長期的視角反映了生產者剩餘的大小,其同比與環比增幅則反映了

生產者剩餘的增量。

2)市場成員生產者剩餘指數。生產者剩餘指

數KPSI描述發電市場成員的清算價格、與生產成本PAc的偏離,其表達式為

KPSI=(P-Pac )/ac

生產者剩餘指數越大,說明價格偏離成本程度越大,反映市場中發電企業獲取生產者剩餘能力越大。真實成本不易獲得,可以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成本、折舊、煤耗、稅費、償貸等項目求和,用該值除以發電量獲得單位數據,測算企業的生產成本。

當市場成員整體或單個市場成員的生產者剩餘非常大時,市場可能處於如下狀態:市場機制未能有效抑制市場成員動用市場力,購電價格整體提高;政府監管存在漏洞,出現合謀行為;網路阻塞導致存在局部市場力。

3)平均購電價格。平均購電價格Pa指從發電企業購電的平均價格,其值可通過實際購電量加權計算得到。

在充分競爭市場的長期均衡中,平均購電價格與單位電量生產成本基本同步變化。實際中往往使用當期平均購電價格與前期增量的比作評估指標,平均購電價格反映生產者剩餘在當期的增加程度 。

反映消費者剩餘及其增量的指標

銷售側的價格彈性。銷售側價格彈性Ea指需求對價格波動的敏感程度,彈性係數越大,對供應側電價上升抑制作用越大,價格少量增長將導致需求大幅度減少,使供應側漲價後產生巨大的電量損失,最終導致供應側不願意漲價。

結論

1)基於一般市場效率理論與電力商品特性,建立了考慮巨觀因素、市場內部因素、物理因素的電力廣義市場效率理論,更加科學、全面、系統地反映影響電力市場效率的本質因素。

2)從電力市場效益、交易成本、外部性、市場力、風險等方面詳細論述了產權制度、政府職能、法律保障在提高市場效率、保障市場運行方面的作用,闡述了市場運行機制對電力市場效率的影響機理,揭示了市場中供方與需方的結構對稱性對市場效率及其效益分配產生的重大影響,分析了市場層級對市場效率的影響,論證了電網對電力市場的支撐作用,提出應促進多品種交易,將多種交易方式相結合,發揮不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優勢。

3)提出了反映資源配置狀態、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及其增量的關鍵指標,從不同層面有效評估電力市場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