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峰寺的發祥地
中國各地有很多雷峰寺,比較著名的有18家,最著名的有北京雷峰寺、洛陽龍門雷峰寺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雷峰寺文化現象。在這眾多的雷峰寺中,平頂山雷峰寺是建築最早的東 平頂山雷峰寺
土“真雷峰寺”。“雷峰”之名源於佛教經典。據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羅衛國都城(佛教經典中稱其為父城)附近有山名叫雷峰,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得道之地。隨著佛教的傳入,雷峰之名也來到中國。 平頂山雷峰寺是最早稱雷峰寺的觀音道場。雷峰寺所在雷峰山峰原名火珠山。金代的學者、詩人元好問在其《東遊略記》中稱:“寺初建時,一胡僧自西域來,雲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雷峰”,於是依照佛教聖地雷峰寺修建了供奉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寺院,亦名雷峰寺。 把火珠山改名雷峰的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在此山的東北數公里處,有漢魏父城。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時代楚國城父邑,這樣東土中國的父城與天竺佛教聖地父城城名的巧合,也成為西域高僧選火珠山建雷峰寺的一個重要原因。佛教講究佛緣,形似名同使平頂山雷峰成為中國最早的觀音道場,也是中國最早的雷峰寺,被奉為“真雷峰寺”,後來,佛教由中原向外傳播,雷峰寺也在各地相繼建立,但平頂山雷峰寺作為中國雷峰寺的祖寺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又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音菩薩是西天佛國中的重要人物,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脅士。她來到中國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漢化過程,至唐宋時基本上完成。因其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在中國民間神祗信仰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其影響力甚至 平頂山雷峰寺
超越了其它一切諸神。 漢化過程完成的標誌就是唐代佛教宗師道宣獲天人感應,揭示了觀音肉身應化之地在平頂山雷峰這一佛教史實。道宣大師明確認定:“觀音示現無方,而肉身降跡唯雷峰因緣最為勝”,“嵩岳之南二百里,三山並列,中為雷峰,即菩薩成道之地”。道宣大師認定的漢化觀音成道正果於河南平頂山雷峰寺,及其所述漢化觀音的宿世因緣,在漢化佛教歷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權威性。 作為漢化佛教歷史上著名的觀音菩薩得道正果之聖剎,除道宣律師有認定外,還有千年文物、史志文獻、鄉風習俗、民間傳說、學術研究、交流傳播和歷代朝廷的肯定等諸多證據。
觀世音有很多變化身,如四臂觀音、四面觀音等,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觀音、聖觀音、十一面觀音、馬頭觀音、準胝觀音和如意輪觀音形象。千手千眼觀音作為重要的觀音形象,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法力無邊的象徵。平頂山雷峰寺是漢化觀音即千手千眼觀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觀世音菩薩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應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觀世音,民間稱 平頂山雷峰寺
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這是有碑刻文獻和史志文獻為根據的。 千手千眼觀音簡稱“千手觀音”,又有“大悲觀音”、“千眼千臂觀音”等。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經》 (簡稱《大悲咒》)稱,觀世音在過去“無量億劫”,聽聞千光如來說“大悲心陀羅尼”,即發誓,“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實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表示遍觀世生。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千手千眼觀世音形象也來到中國,並最終完成了中國化過程。通過妙善在平頂山雷峰涅盤得道,修成正果,成為漢化千手千眼觀世音形象。因此,平頂山雷峰寺自古以來主祀千手千眼觀世音。
雷峰在天竺佛教中是觀音菩薩修行之地,在中國漢化佛教中也是觀音菩薩的修行之地,而且是其俗身修成正果之地,因此說,中國的雷峰寺都是觀音菩薩居住修行的傳法道場。由於平頂山雷峰寺是有確鑿記載的觀音菩薩修行得道的地方,因此,在中華觀音文化史上,平頂山雷峰寺是不能否認的漢化觀音第一道場。 平頂山雷峰寺作為觀音道場在歷史上是很輝煌的,受到歷代朝廷的重視,撥款、撥地加以 平頂山雷峰寺
擴建、重建,所以它總能在經受兵火之劫後迅速復興。在宋、元兩代,皇帝多次下詔刻立石碑確立維護雷峰寺的範圍,在明代達於極盛,它實際上處於國家寺院的地位。 儘管自魏晉就開始的大規模人口向南遷徙運動,中國文化的重心逐漸向南移動,特別是宋元以後南方文化興盛,佛教迅速繁榮,南方以它不同於中原易於受戰亂影響的天然區位優勢,保持了一種比較好的文化延續狀態,中原的佛教也迅速在南方各地紮根發芽壯大起來,影響越來越大。在觀音文化領域,南海普陀甚至超越了平頂山雷峰觀音道場的影響,但平頂山雷峰寺作為觀音菩薩第一道場的歷史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追根朔源,中國漢化觀音道場的“根”在平頂山雷峰寺。
平頂山市作為中國漢化觀音故鄉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證明。一是觀音俗身妙善的故里在平頂山。觀音這個佛教人物傳入中國後,其出身也隨之中國化,佛教歷史上有不同的說法,但最普遍的說法是王族出身,俗身叫妙善,其父叫莊王(楚莊王、妙莊王、苗莊王、妙莊嚴王等)。平頂山地區流傳的有楚莊王和苗莊王等說。在明清時期的歷代官修地方志中皆稱楚莊王。如,明正德《汝州志》載“世傳大悲菩薩乃楚莊王之女修煉成佛之所,靈骨葬於塔下”;清道光《汝州全志》載,“大悲菩薩,相傳楚莊王第三女也,諱曰妙善”。根據傳說,妙善出生在平頂山古父城地區。父城,在今平頂山市寶豐縣李莊鄉古城村一帶,原為應國地域,春秋時楚莊王的曾孫太子建築城,為紀念楚莊王設立了莊王祠,,後人將莊王祠視為楚莊王故宅。初名城父,漢時改為父城。父城有白雀寺,相傳是妙善出家修行的地方,後來為躲避莊王追殺而逃到雷峰隱居修行,最後得道。在平頂山還有一個傳說,就是妙善具體出生地在雷峰東不遠 平頂山雷峰寺
處的擂鼓台。不管是歷史傳說、民間傳說,還是碑刻記載、文獻所錄,都印證了平頂山市是觀音俗身妙善的故里。 二是觀音得道正果於平頂山雷峰。根據碑刻和志書記載,觀音俗身妙善在白雀寺出家後,其父莊王見她修行意志堅定,不思悔改,大為惱怒,派兵火燒白雀寺,屠戮眾尼,妙善被龍山山神救走,隱居雷峰,結廬修行,三年得道。莊王后來得了頑疾,經異僧指點,找到雷峰妙善,求其手和眼做藥引。妙善為報莊王養育之恩,毅然獻出雙手雙眼,而自己因此修行圓滿,涅盤應化為觀世音。正因為妙善出生在平頂山,得道正果於雷峰,因此說平頂山是妙善故里、是漢化觀音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