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雷公鵝耳櫪 Name:Carpinus viminea Lindley
種中文名:雷公鵝耳櫪
種拉丁名:CarpinusvimineaLindley
種別名:
科中文名:樺木科
科拉丁名:Betulaceae
屬中文名:鵝耳櫪屬
屬拉丁名:Carpinus
國內分布:皖,蘇,浙,贛,湘,鄂,川,黔,閩,粵,桂,滇,藏
海拔:400-900
中國植物志:21:068
英文植物志:4:294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地林中
模式采自:尼泊爾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來鳳,宣恩,鹹豐,鶴峰,恩施,利川,建始,巴東,興山,保康
[3]
產地分布
產於西藏南部和東南部、雲南、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尼泊爾、印度、中南半島的北部也有。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20米;樹皮深灰色;小枝棕褐色,密生白色皮孔,無毛。葉厚紙質,橢圓形、矩圓形、卵狀披針形,長6-11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尾狀漸尖至長尾狀,基部圓楔形、圓形兼有微心形,有時兩側略不等,邊緣具規則或不規則的重鋸齒,
除背面沿脈疏被長柔毛及有時脈腋間具稀少的髯毛外,均無毛,側脈12-15對;葉柄較細長,長(10-) 15-30毫米,多數無毛,偶有稀疏長柔毛或短柔毛。果序長5-15厘米,直徑2.5-3厘米,下垂;序梗疏被短柔毛;序軸纖細,長1.5-4厘米,無毛;果苞長1.5-2.5(-3)厘米,內外側基部均具裂片,近無毛;中裂片半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長1-2厘米,內側邊緣全緣,很少具疏細齒,直或微作鐮形彎曲,外側邊緣具齒牙狀粗齒,較少具不明顯的波狀齒,內側基部的裂片卵形,長約3毫米,外側基部的裂片與之近相等或較小而呈齒裂狀。小堅果寬卵圓形,長3-4毫米,無毛,有時上部疏生小樹脂腺體和細柔毛,具少數細肋。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700-26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中。
物種鑑別
本種的葉形變異較大,過去所謂的“大穗鵝耳櫪”C.fargesiiFranch.(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被認為與本種屬不同類群,所依據的區別特徵是:前者,葉頂端刺尖長尾狀,背面脈腋間具髯毛;幼枝具毛;小堅果頂端具毛
。後者,葉頂端尾狀漸尖,背面脈腋間無髯毛,幼枝無毛;小堅果頂端無毛。經過觀察大量標本以後,我們發現,上述所列舉的區別特徵是片面的,以四川標本為例,不但可以同時看到上述兩方面的特徵,而且還可以發現一系列的過渡類型。雲南、貴州、華東等地的標本,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可以斷定它們是同一類型的植物,故我們將“大穗鵝耳櫪”C.fargesiiFranch.併入本種。
鵝耳櫪屬植物
鵝耳櫪屬(Carpinus L.),榛木科,40種以上,分布於北溫帶,但主產東亞,我國約22種,廣布於南北各省區,有些種類的木材質堅而紋理密緻,適為用具的把柄和小工具用材,喜生於石灰岩母質發育的土壤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