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洞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00平方米左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青龍閣是白雲洞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在僅存殘垣。閣前的青龍石畔,有一株玉蘭,粗逾合抱,樹齡達數百年,在青島地區的玉蘭中勘稱首屈一指。繞過青龍閣,即是白雲洞。白雲洞,是由三塊巨石結架而成,右邊的石頭叫“白虎石”,左邊的石頭叫“青龍石”。“青龍石”特別巨大,上平可以登眺;“白虎石”背依懸崖,前臨險壑。洞內寬深各十丈,十分寬敞,可站立數十人。洞內原供有銅鑄玉皇神像。鑄制極為古雅,並曾有“藏園老人”傅沅叔題壁:夜月清皎,海氣蒼寒,玩石撫松,飄然登仙。
白雲洞額刻有“白雲洞”三字,是清末翰林院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題,字型雄渾,很有氣勢。洞前有兩株白果樹,大可合抱,如巨傘撐天,相傳兩樹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生意盎然。還有一株玉蘭,枝繁葉茂,也有數百年樹齡。洞後有很多松樹,其中一株古松,形狀奇特,名曰“華蓋松”。這株華蓋松,老乾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向洞外,從下仰望恰似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在洞頂上騰空而起,極是奇觀。這一由古樹和白雲洞交織而成的奇特景觀,即“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雲洞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