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鼠刺

雲南鼠刺

【別 名】:滇鼠刺(《雲南種子植物名錄》)、煙鍋桿樹(雲南祿勸) 灌木或小喬木,老枝深褐色,無毛。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形,深綠色,有光澤,頂生總狀花序,苞片鑽形,花多數,果期下垂;花瓣淡綠色,線狀披針形,花絲無毛;花葯長圓形;蒴果錐狀,無毛。花果期5-12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10米;幼枝黃綠色,具縱條紋;老枝深褐色,無毛。葉薄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或圓形,邊緣具稍內彎的刺狀鋸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側脈4-5對,弧狀上彎,中脈在上面下陷,下面明顯突起,網脈明顯,葉柄長5-15毫米,上面具槽溝,無毛;頂生總狀花序,俯彎至下垂,長達20厘米;花序軸及花梗被短柔毛;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多數,常3枚簇生,花梗長2毫米,在花時平展,果期下垂;萼筒淺杯狀;萼片三角狀披針形,長1-1.5毫米,被微柔毛,稀近無毛;花瓣淡綠色,線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花時直立,頂端稍內彎;雄蕊常短於花瓣;花絲長約2毫米,無毛;花葯長圓形;子房半下位,無毛,心皮2枚,緊貼;花柱單生,有縱溝,柱頭頭狀。蒴果錐狀,長5-6毫米,無毛。花果期5-12月。

本種在外形上近似冬青葉鼠刺I. ilicifolia Oliv.,有時常易被誤定為後者。兩者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葉較狹,長通常超過寬的2倍,邊緣有較密的刺狀鋸齒;而後者的葉較寬,長不超過寬的2倍,在軟骨質的邊緣具疏生、硬刺狀的粗鋸齒。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3000米的針闊葉林、雜木林下或河邊、岩石處。

分布範圍

雲南西北部、中部至東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貴州和廣西。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賓川。

主要價值

Itea yunnanensis Franch.

【藥 名】:雲南鼠刺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雲南鼠刺的根。

【功 效】:祛風止痛 活血化瘀。

【主 治】:用於寒、風熱頭痛。治外感風寒及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咳嗽,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

【性味歸經】:辛、苦,平。肺、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考 證】:始載於《中國經濟植物志》。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蒜糖醇(allitol)6%,莖含0.5~1.2%。

滇鼠刺(植物分類學報)雲南鼠刺(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樹皮含鞣質,可制烤膠;木材堅硬,可制煙鍋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