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別名】 梅桂、馬蒙加鎖【科屬】 夾竹桃科 雲南蕊木【拉丁名】 Kopsia officinalis Tsiang et P. T. Li
【生境分布】 雲南。
【功能主治】 以果、葉、樹皮入藥。
果、葉:清熱消炎。主治咽喉炎。
樹皮:消腫。主治水腫。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植物形態
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枝略有微毛,老枝無毛,直徑5毫米,節間長4.5-18厘米。葉腋間及葉腋內腺體多數,淡黃色,線狀鑽形,長約1毫米。葉堅紙質,無毛或在幼葉的面上及葉背脈上有微毛,橢圓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24厘米,寬3.5-6厘米,端部短漸尖,基部楔形;中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凸起,側脈每邊約20條,在葉面上不明顯,在葉背略為凸起,小脈網狀;葉柄粗壯,上面有槽,長1-1.5厘米。聚傘花序復總狀,伸長二叉,著花約42朵;總花梗粗壯,具微毛,長14厘米;花梗長3-4毫米;苞片與小苞片無毛,卵圓狀長圓形,長5-7毫米,基部寬2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雙蓋覆瓦狀排列,兩面無毛,僅在邊緣有睫毛,卵圓狀長圓形,長4毫米,寬2毫米,端部銳尖,外面具一黑色腺體,內面基部無腺體;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筒比花萼為長,近端部膨大,內面具長柔毛,花冠裂片向右覆蓋,披針形,長1.9厘米,寬0.5厘米;雄蕊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絲短而柔弱,花葯卵圓形,銳尖;花盤為2枚線狀披針形的舌狀片所組成,與心皮互生,比心皮為長;心皮2枚,離生,每心皮有胚珠2顆,倒生,花柱長2.5厘米,柱頭加厚,頂端短2裂。核果橢圓形,成熟後黑色,長達3.5厘米,寬達2厘米;種子2顆,長2.2厘米,寬1.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12月。產地生境
產於雲南南部。生於海拔500-800米山地疏林中或山地路旁。模式標本采自景洪。用 途
雲南民間有用其樹皮煎水治水腫;果實、葉有消炎止痛舒筋活絡,可治咽喉炎、扁桃腺炎、風濕骨痛、四肢麻木等病。植物之夾竹桃科
夾竹桃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其模式屬為羅布麻屬(Apocynum)。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大約有250屬2000餘種,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