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乳兒繩(原變種)![乳兒繩(原變種)](/img/0/5a4/nBnauM3XxYTOxMDN0UTMyYDN2MTM3MjN4cjN5MTNwAzMxAzL1E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科中文名:夾竹桃科
科拉丁名:Apocynaceae
屬中文名:絡石屬
屬拉丁名:Trachelospermum
國內分布: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浙江
中國植物志:63:214
植物形態
攀援灌木,長達8米;幼枝被黃褐色短柔毛,稀近無毛,老時無毛,變紫紅色。葉紙質至厚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10厘米,寬1.5-4厘米,基部急尖,頂部漸尖,稀短尖,葉面無毛,葉背幼時被短柔毛,以後毛脫落;葉面中脈和側脈扁平,葉背中脈凸起,側脈幼時扁平,老時稍凸起,斜曲上升至葉緣前網結,每邊約12條;葉柄長3-7毫米,無毛或被短柔毛,上面具槽。花序頂生或腋生,著花多朵,白色,芳香,組成圓錐狀聚傘花序;總花梗長2-6厘米,無毛或被疏短柔毛;花梗長5-15毫米,基部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花蕾頂端鈍;花萼裂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具緣毛,長2-3毫米,花萼內面基部有10個具細齒的腺體;花冠筒近喉部膨大,長7-10毫米,雄蕊背後的筒壁上和喉部被柔毛,花冠裂片無毛;雄蕊著生在花冠筒的膨大處,花葯隱藏在花喉內,頂端到達頂口,但不伸出花喉外,花絲短,被短柔毛;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每心皮胚珠多顆,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卵圓形;花盤環狀,5裂,圍繞子房基部。蓇葖成雙叉生,線狀披針形,長12-28厘米,直徑3-5毫米,無毛;種子線狀長圓形,長1.5-2厘米,直徑約3毫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1.5-2厘米。花期4-7月,果期8-12月。產地生境
我國特產,分布於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和浙江等省區。為山地路旁、山谷水溝旁、岩石上或林下較常見的植物。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用途
幼藤纖維可制繩索,藤心可編制藤具。花含芳香油,可提制浸膏。相似物種區別
本種按近於貴州絡石 T. bodinieri(Lev.)Woods. ex Rehd.,惟本種的花較大,花冠筒長7-10毫米,葉面中脈扁平,而貴州絡石的花較小,花冠筒長4-6毫米,尤其是葉面中脈顯著凸起易於區別。台灣產的 T. formosanum Y. C. Liu et C. H. Ou,台灣木本植物志,613,Ph. 1.1972.與本變種極相似,惟我們未見模式標本,留待以後研究植物之夾竹桃科
夾竹桃科是雙子葉植物綱,龍膽目的一個科,其模式屬為羅布麻屬(Apocynum)。有喬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大約有250屬2000餘種,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