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節
是水族地區範圍最廣,人數最多且歷時最長的節日。端午源於以血緣為紐帶的人們群體的原始宗教祭典活動。過節日期從水歷十二月至新年二月(相當陰曆八至十月),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是辭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據傳端節原來只過一批,因為煙發展散居各地難以見面,因此衽按地域分批分期過節以便相互走訪祝賀。
端節批次主要依亥日而定,其次是午未申日。據說分別為先祖父祖母逝世及悼喪日子。每年從年終十二月(陰曆八月)的第一個亥日起開始過節,並依次往後推算。
端節主要活動為祭祀和賽馬。“除夕”與“初一”相連的兩餐要忌葷設素席祭祖,因此要認真清洗用具器皿;祭品以魚包韭菜的清蒸、清燉魚及炕魚為主,輔以酒飯瓜果。設祭時往往要將銅鼓、糯穀米粑、衣著首飾及農具作陳列品,表示托遠祖洪福過上好日子,往後依舊靠勞動去開拓幸福。
“初一”上午要挨家逐戶去吃祝賀性的新年飯,並把糖食果品及乾魚等供饌品分給孩童們。
早飯後,到祖上傳達室下來的端坡上舉行賽馬活動。四面八方騎手雲集,看熱鬧的人山人海,十分熱鬧。節日期間,村村寨寨敲擊銅鼓、皮鼓,有些地區還舉行對歌和跳蘆笙舞,水鄉山寨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卯節
是荔波縣和三都縣九阡地區水族人民的節日。過節日期選擇在插秧結束之後的水歷九月、十月(陰曆五、六月)的卯日,並以辛卯日為上吉日,忌丁卯屬火的凶日。
卯節按地區分四批來過,前三批分別由荔波縣的水利、水堯、水浦地區過,最後一批為九阡過。九阡的卯節範圍廣,所以有“九阡大、吃卯奠後”之說。卯節除了宴請賓客之外、最熱鬧的要算上卯坡的對歌。
九阡區水各的卯坡最為熱鬧,不僅招攏當地來的青年男女,而且還把鄰縣獨山、荔波、榕江等地的青年也吸引過來,加上看熱鬧的和做生意的,卯坡上擠得水泄不通。對歌是男女青年社交的好機會,卯坡為很多幸福的家庭牽紅線搭彩橋。
對歌的雙方如果情投意合就可相率成婚,而女方父母少有干涉。卯節除了這些活動之外,還要敲銅鼓助興娛樂。有的村寨還保留有古老的祭稻田的習俗,多以魚、螺絲或酒肉作供饌。
蘇寧喜節
過節時間在農曆十二月丑日,據說是生母娘娘牙花散給人間送子嗣的日子,水族地區普遍供祭。三都縣和勇鄉的水族人民還以此為年節。
節日期間,傾寨的孩童提著特製的小竹篼,結隊挨家逐戶去討象徵長壽幸福的糯米飯、雞蛋、肉片。家家都熱情是接待他們,記他們盡情歡樂。同時家家戶戶剪彩色紙人、纏竹條紙須,貼插在祭桌的牆頭上。節日中,對婦女也異常尊重、祭典由她們主持。蘇寧喜節這一祈禱婦女平安康福的習俗,有人稱之為水族的婦幼節。
額節
是荔波縣德門、母早、太吉、堯古、拉交、水慶等地水族人民的年節。節日選擇的時間與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與端節相似。
時間選擇在水歷正月的酉亥日,半夜設素席祭祖,以魚為上供珍品,還供以糯飯、甜酒、大小南瓜等。過去也舉行賽馬與擊銅鼓等娛樂活動。
霞節
這是以血緣家庭為單位,各村寨聯合舉行祈禱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動。過去水族的大多數地區都舉行這一活動。活動時間,有十二地支子年輪一次的,也有在地支子午年六年輪一次的。主要活動內容則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擺設於祭壇上,(酒、糯米數量不限)。
水書先生念咒詞祭天、祈禱下雨。最後由各宗族的頭目攜帶米酒到批定地點,去把象徵水神的“霞石”澆淋偏倒,最後神秘地搜藏起來,他們認為這樣才保證當地年成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解放後這一活動未進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