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昭通農業學校

1980年經當時的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昭通地區農業大學更名為“雲南省昭通農業學校”。 1989年6月16日,昭通行署決定:昭通農業學校、昭通華僑職業學校、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昭通分校三校合併辦學,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統一領導、各司其職“。 1993年10月,昭通農校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部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

雲南昭通農業學校雲南昭通農業學校
昭通農業學校創建於1975年,其前身為1975年8月經當時的雲南省農林局革命委員會和昭通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的雲南省昭通地區農業大學,校址在當時的昭通縣永豐公社綠蔭塘。當年秋季招收“社來社去”學生202人,1979年畢業後經省農業廳批准作中專畢業生分配到全區農業、水利、農機等部門工作。1976年經當時的昭通地革委會批准,昭通農業大學由綠蔭塘遷至北閘鄉箐門317地質隊生活區,利用原來的房屋土地,並由地區財政、省農業廳投資新修教學樓、實驗樓、簡易餐廳、幹部培訓部。從1978年起,學校實行統一考試、同一招生、同一錄取、統一分配。1980年經當時的地區革命委員會決定,昭通地區農業大學更名為“雲南省昭通農業學校”。1989年6月16日,昭通行署決定:昭通農業學校昭通華僑職業學校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昭通分校三校合併辦學,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統一領導、各司其職“。 學校設校長一人,副校長三人,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辦公室、教務科、行政科、廣電科、培訓科、政教科、保衛科、團委等8個行政科室及農學學科、林學學科、牧醫學科、文科學科、理科學科等5個教學研究學科。合併辦學後,學校本部遷至朝陽區南大街178號(占地36.5畝),原北閘鄉箐門校址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占地145.5畝)。1999年,隨著國家招生分配製度的改革,學校招收的學生,畢業後不再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同時學校負責推薦就業。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15人,其中高級講師25人、講師43人、助理講師30人、職員3人、工人14人。有在校生1000餘人。在開設農學、畜牧獸醫、林學3 個專業的基礎上,隨著昭通社會經濟的發展,結合“三農”服務的需求,學校對專業結構適時進行調整,增設了水土保持、果樹、經濟林木、蠶桑、衛生檢疫、農業經濟管理、園藝、電子技術套用、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技術與套用、農產品加工、農業推廣、獸醫水利氣象、植物保護、村鎮建設、農業機械、環境生態、菸草等19個專業,共培養農、林、牧等中等專業技術人才5100餘人,培訓鄉鎮領導幹部288人,培養函授大專畢業生400多人,他們工作於市屬各行各業並已成為所在單位的技術骨幹,其中30餘人擔任了副處級以上領導職務,500餘人擔任了科(局)級領導職務,他們為昭通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供獻。此外,學校還開辦了基層團幹部、農村星火帶頭人、高寒山區少數民族獸醫、農民科技、縫紉、林業等各種短訓班10餘期。

學校榮譽

1993年10月,昭通農校被雲南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部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1995年起,學校大力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先後於1995年、1997年、1999年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地級文明單位”和“省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2003年,學校“省級文明單位”任屆期滿,經過重新申報複評,2004年學校再次被省文明委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光榮稱號。2001年經雲南省農業廳批准設立“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鑑定站”,2002年經雲南省勞動廳、教育廳批准設立“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培訓機構”。

辦學理念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指引下,昭通農校堅持“發展、創新、以市場為嚮導”的辦學理念,緊扣時代脈搏,本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在狠抓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水平的前提下,以培養和開掘學生的個性品質為中心,制定出一整套系統完善的育人機制,為學生從容應對未來挑戰,成功把握機遇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讓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鄭重承諾。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昭通農校將努力尋求和企業的結合,積極探索產、學、研、創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努力將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結合起來,為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術性複合型人才而不懈奮鬥。

相關詞條

雲南雲南農業大學昭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