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人稱為“滇東南大門”。文山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彝、回、傣等10餘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4%,其中壯族和苗族約占了35%的。公元前111年西漢時期開始在文山置郡縣,公元1730年清雍正時期正式設立文山縣;文山是中國共產黨在雲南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早在1927年,就成立了全州第一個黨支部。
資源
州內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初步查明和發現的礦產有55種,礦床(點)670多處(其中大型礦床17個,中型礦床37個,小型礦床200個)。儲量居雲南第一位的有錳、鋁、銻、砷等8種, 居第二位的有錫、鋅、鎢等6種, 還有金、銀、鐵、鉛、銅、鎳、鈦、煤、磷、大理石、氟石等一批具有開採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礦。開發前景廣闊;名貴中藥材——“文山三七”產量、質量、產值均為全國第一、世界之最,是全國最大的三七種植和加工基地,被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 旅遊資源更是數不勝數,文山白沙坡溫泉、有硯山浴仙湖、丘北普者黑 、廣南(八寶三臘瀑布、壩美、世外桃源)、富寧馱娘江等旅遊勝地。並開通了與越南的跨國旅遊。
文山距省會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國道橫穿全境,海拔一般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歸線橫貫中部,7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3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全州有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 仡佬11個民族,總人口308.03萬人 ,少數民族人口171萬人(主要有:壯族91.9萬人,苗族38.2萬人,彝族29.7萬人,瑤族7.7萬人,回族2.1萬人,傣族1.4萬人),占總人口的55.5%。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 踩花山”、瑤族的“盤王節”、彝族的“火把節”、“跳宮節”。
特產
州內擁有以三七為原料生產藥用、中藥保健、食用等產品的廠家17個, 開發三七系列產品55種, 其中有28種在國際和全國地區級舉辦的博覽會上獲獎 。色、香、味、質均佳, 古代被列為貢米的廣南八寶米至今仍享盛名;特產丘北辣椒因色艷、肉厚、籽多、油豐、味香而馳名中外 ;色澤紅潤、香味濃郁, 產量及質量均居全國之冠的天然香料──富寧八角飲譽海內外。
經濟
2009年,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文山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抓住中央擴大內需和2010年省運會在文山舉辦兩大機遇,突出打牢基礎、改革開放、改善民生三個重點,著力培育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商貿物流、城鎮開發四個體系,全縣經濟社會在應對挑戰和搶抓機遇中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84.2億元,同比增長14.8%;財政總收入9.3億元,增長23.8%,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36億元,增長21.8%;財政總支出12.5億元,增長28.5%;農業總產值15.2億元,增長6%;工業總產值67.1億元,增長14.2%;工業增加值30.4億元,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3億元,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增長38.2%;農民人均純收入2945元,增長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15元,增長10%。
特色小吃
文山的十大特色小吃:
1、三七汽鍋雞:滇味名菜,以文山特產名貴中藥材三七為主,使用蒸汽鍋烹飪的美味滋補。
2、花糯米飯:天然植物為染料的顏色,盛入甑子裡蒸出黑、紅、黃、藍、 紫等不同花色的米飯,花米飯五彩斑瀾、香氣撲鼻、軟甜可口。
3、文山米線:筒骨豌豆熬湯,清爽可口。
4、椒鹽餅:層層酥脆,飄香四溢。
5、文山燒烤:各種蔬菜肉類炭烤至熟。
6、平壩蕎酥 :蕎酥入口即化,滿口留香,具有消食、化積、清熱等功效。
7、麻栗坡沙糕:清香純甜、鬆軟潤口,是饋贈親友的常帶禮品。
8、小卷粉:口感軟糯,根據自己口味酸辣鹹甜都可以。
9、涼品:用米線、卷粉、冷飯加上乾酸菜、糟辣椒、少許霍菜,味道立馬就變得精彩。
10、炸洋芋:炸好的土豆,放一點辣椒粉,一點面醬,魚腥草、香菜、蔥等各種調味料,攪拌入味,超級好吃。